阮超
参考资料《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前编卷之五
参考资料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前编卷之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阮文超
家庭有一子,名叫阮文颖,补儒关府分府。参考文献《大南实录》正编列传二集卷三十三阮文超传
· 南阮北阮
【成语】南阮北阮【成语】南阮北阮【拼音】nánruǎnběiruǎn【解释】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
· 阮氏三兄弟为什么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而不是阮大阮二阮三
阮氏三雄兄弟三个,名字却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数字并不相连,在现在看来是很奇怪的,但在古代,却很正常。原因很简单,古代医学水平低,婴儿成活率也很低,兄弟再多,能活下来的往往也并不多。这就是说,阮氏兄弟至少有四个在出场之前就已经夭折了,或者早起了。之所以说是至少,是因为在水浒传场的三个兄弟中,最小的是阮小七,前面空出来了四个,很显然已经死了。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只有兄弟七个,阮小七之后可能还有弟弟,但也死了。不仅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达官贵人和帝王家也一样。有些皇帝后来绝后,但并不是没有生过儿子,而是都夭折了。比如曹魏的明帝曹睿,就生过儿子,但是都夭折了,最后只能让来历不明的齐王芳继位。又比如宋神宗生前生过很多儿子,但到他死的时候,最年长的哲宗还在幼年,而且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小名叫六哥,其他弟弟也叫他六哥,而不是叫大哥。又比如杨六郎,按照杨家将评书的说法,总共有兄弟...
· 阮?
生平阮?是乂安镇德光府清漳县忠勤社(今属乂安省清漳县南忠社)人,景兴七年(1746年)出生,进士阮仲常之孙、阮仲铛之侄。景兴四十年(1779年),考中进士。黎末历任翰林院校讨、侍制、谅山镇督镇、山南处宪察使,曾担任如清副使,出使清朝,祖孙、叔侄三代出任如清使,当世传为佳话。西山朝时,隐居不仕。阮朝嘉隆初,召授金华殿学士,出任山南上镇督学。嘉隆十年(1811年)改任修史纂修。不久因病辞官。同年(1811年)去世,寿六十六岁。注释
· 阮
起源与发展起源说法不一,据汉代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阮是汉民族自己创造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12柱(品)的乐器。起源大约在公元前217至公元前105年,汉时称秦琵琶或秦汉子。西晋阮咸善弹此种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唐代,约在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曲项琵琶盛行,在乐部居于首位。逐渐将曲颈琵琶直称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直到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1950年代以来,改良古阮咸为4根弦24品,并用钢弦,并且形成阮乐器系列,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由于阮的古曲谱均失传,所以没有传统乐曲。但是现代作曲家为演奏阮,尤其中阮创作了很多乐曲。演奏方法阮咸在演奏时抱于胸前,用拨片弹拨。在1980年代之前以假甲演奏为主流,但由于琴弦张力较大,逐渐被用拨片弹奏的方法替代。但是由于阮的复兴仍在起步阶段,所以各家的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