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昙宗
历史最早传入汉地的说一切有部经典是东汉安世高译《阿毘昙五法行经》、《道地经》,曹魏时代译《阿毘昙甘露味论》,西晋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有系统的传译始于东晋与十六国时期,符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毘昙八犍度论》,符秦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14卷),姚秦弗若多罗共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存60卷),东晋僧伽提婆共慧远译《阿毘昙心论》,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修行方便禅经》;后来南北朝时期,刘宋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众事分阿毘昙论》,刘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毘昙心论》,高齐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南北朝时《十诵律》曾流行于江南地区,僧侣学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在当时极为兴盛,被称为毗昙宗,又称因缘宗。研习毗昙最著名的是梁代的慧集,弟子僧旻、法云;与慧集同时,在北方讲习毗昙的,以慧嵩、志念最著名。直至唐朝玄奘重译《俱舍论》后,毗昙学派渐衰,被俱舍宗所吸收。...
历史
最早传入汉地的说一切有部经典是东汉安世高译《阿毘昙五法行经》、《道地经》,曹魏时代译《阿毘昙甘露味论》,西晋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有系统的传译始于东晋与十六国时期,符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毘昙八犍度论》,符秦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14卷),姚秦弗若多罗共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存60卷),东晋僧伽提婆共慧远译《阿毘昙心论》,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修行方便禅经》;后来南北朝时期,刘宋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众事分阿毘昙论》,刘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毘昙心论》,高齐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
南北朝时《十诵律》曾流行于江南地区,僧侣学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在当时极为兴盛,被称为毗昙宗,又称因缘宗。研习毗昙最著名的是梁代的慧集,弟子僧旻、法云;与慧集同时,在北方讲习毗昙的,以慧嵩、志念最著名。
直至唐朝玄奘重译《俱舍论》后,毗昙学派渐衰,被俱舍宗所吸收。
学风
毗昙学派主要学说为世间第一法。根据说一切有部诸论义旨,以四谛组织一切法义,并阐明我空法有及法由缘生而有自性之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何为宗法、大宗与小宗?
宗法所谓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在历史上还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大宗小宗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兄弟之间的关系而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嫡长子的同母弟或庶母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区别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
· 宗氏宗祠
宗氏宗祠坐落于稠城街道宗宅村。据宗宅村宗关洋老人介绍:宗氏宗祠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分三进,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祠堂内将近有30个青石柱。祠堂的第三进是用于安放祖宗神位的。祠堂由宗氏先祖国享、国绅两位筹集资金、召集人力、物力建造而成。外景著名民族英雄宗泽也可说是宗宅的太公,宗泽是由义乌石板塘村迁入。宗泽(1060~1128年),字汝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厅堂上部梁架家
· 继宗公上杭宗系宗训四则
——立人品端志趋。凡子孙初知章句,便教之以爱亲敬长、忠君信友、庄敬持身,谦恭处已,上不愧天下不怍人,志气向上,毋为。有能游泮水、登科第,以有光于吾门,宜加优奖;寒食长至祭祀,除有得食外,特加一席,以敬其贤,如有游手好闲,不务生理,嫖赌偷窃,初则尊长族人到家劝勉,如再不悛者,尊长族人具呈送官,族人亦当从公,不得怀挟私仇、伤害有理、违者反罪。
· 从孝宗到宁宗
北宋后期的政治史观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不但国内政情安定,也是后边将要详述的朱子学的形成期,被后世并称“乾淳”。隆兴二年(1164)当年的主战派张浚死去,世代交替有了进展,与金的关系也进入良好状态。如何评价北宋末期的党争,关系到政权的正统性,对南宋政权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课题。因为当时人们的共同认识是新法的对外政策是带来华北失陷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高宗却是神宗的皇孙、徽宗的皇子,既然继承的是他们的皇位,所以就不可能全面否定新法党政权。人们找到的妥协点是,把脏水都泼到“君侧奸臣”吕惠卿和蔡京等身上。王安石有时虽也被批判,但是还继续从祀在将要后述的孔庙里。淳熙后期,《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和《四朝国史》、《东都事略》陆续完成。《长编》是编年体的著作,叙述北宋时期史事,编者是李焘。他觉得应该编纂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续编,所以编了这套资料集。“长...
· 宗
宗(德语:Evangelisch-lutherischeKirchen,英语:Lutheranism,也称:信义会、会、教派、信义宗),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纪德国神学家马丁·为革新天主教会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神学思想成为改革运动的象征。其他代表人物有梅兰希顿、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运动推行期间支持者虽与罗马教宗及当时德国境内亲教廷势力发生各类冲突,但信义宗接受大公教会公认的三大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他拿修信经》。1580年,包括三大信经、《奥斯堡信条》、《奥斯堡信条辩护论》、《施马加登信条》、《论教皇权与首位》、《马丁博士大问答》、《马丁博士小问答》和《协和信条》等认信文献在内的《协同书》(Concordia)为信义宗教义奠下理论基础。信义宗教会强调“因信称义”,认为罪人单单藉上帝所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