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闪电轨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4
转发:0
评论:0
用途闪电轨道的原始用途是供闪电型(Molniya)通讯卫星使用。1964年曾二次试图发射人造卫星到此轨道,但结果都不成功。后来在1965年4月23日第一次成功的发射人造卫星Molniya1-01到闪电轨道。早期的Molniya-1人造卫星是要供长程的军事通讯使用,但因人造卫星本身寿命不长,需要定期的汰换。Molniya-2人造卫星除了供军事使用外,也供民用广播用,例如涵盖整个苏联的卫星电视系统Orbita(英语:Orbita)。后续也陆续改为Molniya-3的人造卫星。有些苏联的间谍卫星也在经过调整闪电轨道上运行,其闪电轨道已有调整,使其远地点对应美国本土。虽然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也可监控美国本土。但以前苏联的感测技术会需要高对比的观察角,只有在高纬度地区的卫星才能胜任,如监控美国导弹的AKO早期预警系统即为一例。后来由于感测技术的提升,这类系统已经可以配合地球静止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运作...

用途

闪电轨道的原始用途是供闪电型(Molniya)通讯卫星使用。1964年曾二次试图发射人造卫星到此轨道,但结果都不成功。后来在1965年4月23日第一次成功的发射人造卫星Molniya 1-01 到闪电轨道。早期的Molniya-1人造卫星是要供长程的军事通讯使用,但因人造卫星本身寿命不长,需要定期的汰换。Molniya-2人造卫星除了供军事使用外,也供民用广播用,例如涵盖整个苏联的卫星电视系统 Orbita ( 英语 : Orbita ) 。后续也陆续改为Molniya-3的人造卫星。

有些苏联的间谍卫星也在经过调整闪电轨道上运行,其闪电轨道已有调整,使其远地点对应美国本土。虽然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也可监控美国本土。但以前苏联的感测技术会需要高对比的观察角,只有在高纬度地区的卫星才能胜任,如监控美国导弹的AKO早期预警系统即为一例。后来由于感测技术的提升,这类系统已经可以配合地球静止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运作。

特点

前苏联的许多领土(包括俄罗斯)均位在高纬度地区。若地球静止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要发射讯号到这些地区,由于其大气圈的入射角较大,需要耗费许多的能量才能将讯号发射到高纬度地区,这在能源只依赖太阳能的人造卫星是很大的问题。而闪电轨道上的卫星许多时间在高纬度地区的上空,发射讯号时需要的能量较小。在远地点前后三个小时内,卫星的 星下点 ( 英语 : sub-satellite point ) 位在北纬55.5度,且对于与远地点同侧,纬度高于北纬54.1度的所有地区,卫星仰角均大于10度,对于纬度高于北纬49.2度的地区,卫星仰角均大于5度。

另一个好处是相较于地球静止轨道,发射人造卫星到闪电轨道所需的能量较小。不过缺点是地面站需要一个可调整方向的天线来追踪卫星,且卫星每天需通过有高能辐射的范艾伦辐射带四次,必须要有制造抗躁能力设备的技术累积。

另见

椭圆轨道

冻原轨道

轨道列表 ( 英语 : List of orbits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闪电
闪电类型云间闪电云中放电下的闪电按其在空气中发生的部位,大概可分为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三大种类放电。云中放电占闪电的绝大多数,云地之间放电者则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主要形式。云中放电在0℃层以上,即空气温度下降到冰点的高度以上,云内的液态水变成冰晶和过冷却水滴(达0℃却来不及凝结就落下的水滴)。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同,造成了空气对流,在这些水滴或冰晶摩擦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电荷。如云内出现两个足够强的相反电位,带正电的区域就会向带负电的区域放电,结果就产生了云内闪电(in-cloudlightning)或云间闪电(cloud-to-cloudlightning)。风暴内八成的放电过程属于这种类型。云地之间放电闪电的能见度靠赖于能量的传导闪电云地间放电这是最广为研究的类型,主要是因为它们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有极大的威胁性。在一次正常的闪电前,云里的电荷分布是这样的:在底部是较少的正电荷,在中下是...
· 闪电战
闪击理论战略层面包含了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运用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勤,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讲求速度的震撼,使敌军放弃抵抗。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战机、坦克、步兵的协调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战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陆军航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
· 闪电侠
人物在1956年,因为DC漫画让闪电侠这个角色复活,后来更速成了DC漫画的兴盛时期。他在《陈列橱》第4期中首次出现。全名巴塞罗缪·亨利·“贝瑞”·艾伦(BartholomewHenry“Barry”Allen),继杰·加里克之后的第二任闪电侠。闪电侠巴里·艾伦原本是罪犯调查科的技术人员,一天他准备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被雷电击碎的化学品溅中,得到了高速走动的能力。他的外甥沃利·韦斯特是第三代。巴里·艾伦的孙子巴特·艾伦为新的闪电侠,他在新闪电侠漫画《TheFlash:TheFastestManAlive》中以主角身份出现,同时也在《超人前传》第四季中首次登场。在追溯连续性的漫画《闪电侠:重生》中,艾伦说出了以前只是让著超人,没有使出真正的速度的事实,之后瞬间甩开了超人。此外在《闪电侠:重生》#1的叙述中,贝瑞似乎在刚开始时并不喜欢绿灯侠哈尔·乔丹,因为他做事很鲁莽,且盯着神奇女侠看了太久,且每当...
· 球状闪电
现象目前对于球状闪电的相关信息少、而且多有争论,能归纳的现象有如下几点,多与降雨有关:球状闪电呈球形,也有部分接近球形。球状闪电于空中漂浮,直径由十五至四十厘米不等。球状闪电的高温能把周围树木烤焦。球状闪电的闪光为红色或黄色。球状闪电存在时间短,一般为几秒,特别的可长达几分钟。曾经有球状闪电进入室内的报导。原理一直以来,球状闪电形成的原因尚未有确切的解释。2012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科学家在青海省一个雷暴天气中绘制辐射地图时,拍到一个发光球,被认为就是在雷暴天气出现的球状闪电。它的视频和光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自然界球状闪电的首次科学记录。而这项研究的详细内容,已经发表在2014年1月出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上。圣艾尔摩之火常被误会为球状闪电同类型事物,但实际成因不同:虽然二者都是常在大雨(尤其是雷雨)中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圣艾尔摩之火是低温的冷光现象,不会破坏周遭事物。以下是一些对其...
· 轨道
历史历史上,人们用本轮来描述行星的视运动,认为行星的运动是很多圆周运动合成的结果,这是一种几何方法,并没有涉及引力的概念。在开普勒证明行星的运动轨迹是椭圆之前,用这种方法来预测行星的轨迹勉强可行。最开始,人们使用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系天球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该模型假设存在一个完美的球体或圆环,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在其表面运动。在更精确的测量了行星的运动后,人们引入了均轮和本轮这样的理论来描述行星运动。这种系统能更精确的预测行星的位置,但随着测量结果越来越精确,需要加入更多的本轮到模型中,因此,这种模型变得越来越繁琐。17世纪初,在约翰内斯·开普勒对大量精密观察的天体轨道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著名的3个行星运动定律。第一,他发现太阳系中行星轨道不是以往人们想象的正圆形,而是椭圆的;太阳也不是位于轨道中心,而是在一个焦点上。第二,行星的轨道速度,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事实上行星的轨道速度与当下行星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