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微架构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7
转发:0
评论:0
和指令集架构的关系指令集架构是指在处理器内被处理的程式,指令集架构为组合语言的设计师和编译器所见。指令集架构包含executionmodel,暂存器,地址以及资料格式。微架构包含处理器内部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起来的部分如何执行指令集架构。微架构通常被表示成流程图,以描述机器内部元件的连结状况,从一个闸或是暂存器,到算术逻辑单元(ALU)。图上分布着资料路径(可以显示资料在微架构的位置)以及控制路径(显示资料该被什么指令所处理)。每个微架构的的元件都被表示成藉数个逻辑门所建构而成的工具。每个逻辑门都被表示成藉晶体管建构成的零件。拥有不同微架构的机器可能拥有相同的指令集架构,因此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式。由于半导体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处理器可以以较快的速度执行相同的指令集架构。微架构的概念Intel80286微架构在今日,管线资料路径是微架构中最常被使用的资料路径。这种作法也被普遍的用于微处理器,微控制...

和指令集架构的关系

指令集架构是指在处理器内被处理的程式,指令集架构为组合语言的设计师和编译器所见。指令集架构包含execution model,暂存器,地址以及资料格式。微架构包含处理器内部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起来的部分如何执行指令集架构。微架构通常被表示成流程图,以描述机器内部元件的连结状况,从一个闸或是暂存器,到算术逻辑单元(ALU)。图上分布着资料路径(可以显示资料在微架构的位置)以及控制路径(显示资料该被什么指令所处理)。

每个微架构的的元件都被表示成藉数个逻辑门所建构而成的工具。每个逻辑门都被表示成藉晶体管建构成的零件。拥有不同微架构的机器可能拥有相同的指令集架构,因此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式。由于半导体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处理器可以以较快的速度执行相同的指令集架构。

微架构的概念

微架构

 Intel 80286微架构

在今日,管线资料路径是微架构中最常被使用的资料路径。这种作法也被普遍的用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管线化的结构允许多个指令在同一时间执行,不同的指令在微架构不同的位置执行。管线分有好几个不同的阶段(stage),这些阶段是微架构的基础。这些阶段包含撷取指令,指令解码,执行指令,以及将资料写回。一些结构还包含其他阶段,像是对内存做存取的动作。管线是微架构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执行单元也是微架构的基本元件。执行单元包含算术逻辑单元(ALU),浮点运算器(FPU),load/store单元,分支预测,以及SIMD。这些单元在处理器内进行计算。执行单元的数量,他们的latency(内存存取资料的时间)及throughput(将资料存到或是读取出内存的速度)影响微架构的效能。

 

 

指令周期

所有的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借由以下的步骤来执行程式:

读取指令并将其解码

找到需要用到的资料以执行指令

执行指令

将结果写回

指令周期将会不断循环,直到电力用尽。

执行速度

上面的步骤看起来简单,但阶层内存使这些步骤变得复杂,阶层内存包含快取,主内存,以及非挥发性的内存,例如硬盘(这是指令和资料储存的地方),总是比处理器处理资料的速度慢。步骤(2)常常导致lengthy(在CPU内)delay,这种延迟是在资料通过总线时产生。一直以来,一个不变的目标是在同一时间内执行更多指令,以提升程式执行的效率。这导致逻辑和电路设计变得更复杂。一开始,只有大型电脑和超级电脑使用这种技术,因为这种技术需要大量的电路。当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来后,这样的技术被加装在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详见摩尔定律(集成电路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二年增加一倍)。

指令集的选择

指令集从过去以来不断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简单到后来的复杂。最近,load-store结构,VLIW以及EPIC是最普遍的指令集。结构处理data parallelism的方法包括SIMD以及向量。一些指令集,例如CISC;多早期的装置使用"CISC"。

然而,对指令集架构的选择可能会对实作高效能的机器产生大的影响。发展RISC处理器是一个好的策略,可以将指令给简化。这样的指令容易在管线内被撷取,解码与执行,由于指令频繁的被使用,快取便被频繁的使用,这样就使内存存取的时间降低。

流水线(pipeline)

在目前,能够最有效的提升效能的方法就是流水线。早期的处理器是等一个指令执行完所有步骤后,然后才轮到下一个指令执行。大部分的电路在某一个步骤结束后就处在闲置的状态,例如,对指令进行解码的电路在指令进入执行阶段后就处于闲置状态。

流水线化的电路借由允许多个指令在同一时间,在电路上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的工作。例如,处理器可以在最后一个指令等待结果写回时对另一个指令解码。这使得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可以处理四个指令,使处理器的效能增加了四倍。

RISC借由将每个阶段分割清楚并让每个阶段都花费一样的时间执行来让管线变小和变得容易建构—每个阶段花费1个cycle的时间。处理器使用了有如工厂装配线的设计,当指令由一边进来的同时就有另一个指令从另一边出去。由于RISC流水线是降低复杂度的设计,使得流水线核心跟指令快取可以被装置在同一个芯片内,这是精简指令集较为快速的原因。早期的装置,例如SPARC和MIPS比Intel和Motorola的CISC还快10倍。

与指令集架构的关系

指令集架构大致上和处理器的程式设计模型(programming model)一样。指令集架构包括执行模型(execution model),暂存器(Processor register),位址和数据格式等。微架构包括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和对指令集架构的连接和操作。一个系统的微架构通常以描述不同微架构组成部分如何互相连接的平面图代表,而这些微架构组成部分可以是简单的逻辑门(Logic gates),电阻,或是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等大型元件。这些平面图通常把数据路径(Data path)和控制路径(control path)分开。每个组成部分会以示意图表达他们和执行他们的逻辑门之间的连系。

几种典型的微架构

INTEL

Larrabee

P5

P6

NetBurst

Core/Penryn

Bonnell/Saltwell

Nehalem/Westmere

Sandy Bridge/Ivy Bridge

Haswell/Broadwell

Skylake/Skymont

AMD

K5 - AMD的首个原创微架构。K5基于Am29000的微架构,并且添加了一个x86的解码器。即使这个设计的原理和Pentium Pro相同,而实际性能更像是Pentium。

K6微架构

K6 - K6并非基于K5,而是基于当时已经被AMD所收购了的NexGen所设计的Nx686处理器,K6的针脚兼容Intel Pentium。

K7微架构

K7 - 是AMD Athlon和Athlon XP的微架构。

K8 AMD的内部代号为Hammer或者SledgeHammer。K8的CPU基于K7,而计算机字增加到了64位,添加了一个集成存储器控制器(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采用超线程通信结构(HyperTransport communication fabric),二级缓存L2增加到了1MB(1128 KB),增加了SSE指令集。后期的K8增加了SSE3。K8是首个兼容64位Windows的微处理器,在2003年4月22日上市。超线程通信结构(HyperTransport communication fabric)取代了传统的前端总线(Font-side bus),让CUP直接和主存(main memory)链接,

Dual core K8 - 双核心的 Athlon 64 X2在K9被宣布取消后,被错误地称为K9。

被取消。

K10微架构 - 代号为Barcelona ,是AMD系列的第十代微架构,内置四个核心,共享Level 3 Cache第三级缓存,128位浮点单元,AMD-V Nested Paging virtualization和HyperTransport 3.0。

Griffin处理器核心 - Griffin的设计只是用于移动平台(AMD mobile platform),应用于Turion 64处理器。Griffin在2008年发布于Puma平台(Puma platform英语)。Griffin基于65nm制程的K8版本G(K8 revision G),特别对移动市场的需求使用了能源最优化技术(pow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事实上,Griffin的能源最优化技术超越了其他AMD系列第十代微架构。

Bulldozer - 是继K10之后,使用AMD M-SPACE模块化设计方法(modular design methodology)的下一代微架构。Bulldozer是为功耗在10W至100W类别的处理器而设计,应用了XOP(英语), FMA4(英语)和 CVT16(英语)指令集,并且能结合GPU核心(AMD Fusion)。

Bobcat处理器核心 - Bobcat是AMD Bulldozer能源功耗在1W至10W的版本,这个微处理器核心是一个非常精简的x86核心。和Bulldozer相同,Bobcat属于“AMD融合项目”(the AMD Fusion project),能够和GPU组合使用。

微架构的发展方向

这是一个未完成列表。欢迎您扩充内容。

参考文献

 

《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第二版). 作者:张效祥.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ISBN:7302105944, 9787302105947

参见

AMD CPU微架构列表

指令集架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Haswell微架构
技术特性作为英特尔“Tick-Tock”策略下的产物,在“Tick-Tock”时间表上,Haswell架构属于“Tock”阶段,是为架构改进换代。根据Fudzilla的消息,“英特尔透露给合作伙伴的消息指同时钟频率下与IvyBridge架构的产品相比,Haswell架构的产品其性能至少有10%的提升”。而英特尔宣称Haswell整体性能将比IvyBridge快两倍。英特尔称在某些工作负荷上Haswell架构的效率比上代产品的提升了20%。一片基于Haswell架构的处理器芯片的晶圆,与一只铁钉的大小对比已确认的新特性制程更成熟的22奈米制程,大幅改善漏电率(这里的漏电指高制程芯片于运作时,部分电子因量子穿隧效应而由非电路或电路组件的硅中穿过);更成熟的3D-三栅极晶体管;处理器核心14级管线(从IntelCore微架构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和以往一样,整数运算、浮点运算和SIMD运算作业同样...
· Nehalem微架构
技术特点原生四核心的Nehalem微架构集成北桥全部型号的微处理器核心都集成了存储器控制器,一般支持双通道DDR3SDRAM,消费级产品最高支持三通道DDR3SDRAM,而服务器平台则可以支持四通道DDR3SDRAM;除此以外还处理器核心还集成了PCIExpress2.0控制器。直连式总线从Nehalem微架构开始,Intel改用QPI/DMI直连式总线,放弃了传统的FSB。首发的Corei7使用了新的“QuickPathInterconnect”直连式总线,与AMD的HyperTransport相似。相比FSB,每一个处理器都可以有独立的QPI通道与其他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之间不用再共享FSB带宽,并绕路到北桥才能通信。此外,QPI是双向传输。后来发布的Corei5、i3,处理器内部仍使用QPI,但与外部芯片组连接则使用与QPI类似但较QPI的带宽小的DMI(DirectMediaInte...
· SandyBridge微架构
技术特点SandyBridge四核心微架构图解IntelSandyBridge微架构的研发主要由Intel的以色列分公司的研发中心负责,原先SandyBridge代号为‘Gesher’(希伯来语中意为‘桥梁’)。后来为避免让人联想到以色列已解散政党‘Gesherpoliticalparty’,遂改为现在的代号名称。研发计划组由Intel副总裁罗恩·弗里德曼领导并管理。2009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Intel展示了使用SandyBridge微架构的工程样品处理器,展示的工程样品处理器为A1步进,并运作于2.0GHz的时钟频率上。缓存与IntelNehalem微架构的相近,L1缓存仍为每核心64KB(32KB数据缓存+32KB指令缓存),L2缓存每核心独占256KB,内置共用式L3缓存,最高可达20MB。多线程/超线程部分型号的处理器(如Corei3、Corei7等)会继续沿袭超线程...
· ARM架构
特色和应用自2005年,每年超过一亿的手机销售约98%至少使用了一个ARM处理器。截至2009年,占大约90%的所有嵌入式32位RISC处理器和ARM处理器被广泛使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移动电话、数字媒体和音乐播放器、手持式游戏游戏机、计算器和计算机外围设备(如硬盘驱动器和路由器)。历史一颗主要用于路由器的科胜讯公司ARM处理器用于松下多媒体播放机的芯片ARM的设计是艾康电脑公司于1983年开始的开发项目。这个团队由RogerWilson和SteveFurber带领,着手开发一种类似高级6502架构的处理器。Acorn电脑有一大堆建构在6502处理器上的电脑,因此能设计出一颗类似的芯片即意味着对公司有很大的优势。AcornRISCMachine:ARM2用在BBCMicro上的ARM1secondprocessor团队在1985年时开发出样本“ARM1”...
· MIPS架构
发展历史在1981年,史丹佛大学教授约翰·轩尼诗领导他的团队,实现出第一个MIPS架构的处理器。他们原始的概令是通过指令管线化来增加CPU运算的速度。1984年,约翰·轩尼诗教授离开斯坦福大学,创立MIPS科技公司。于1985年,设计出R2000芯片,1988年,将其改进为R3000芯片。MIPS指令格式在MIPS架构中,指令被分为三种类型:R型、I型和J型。三种类型的指令的最高6位均为6位的opcode码。从25位往下,R型指令用连续三个5位二进制码来表示三个寄存器的地址,然后用一个5位二进制码来表示移位的位数(如果未使用移位操作,则全为0),最后为6位的function码(它与opcode码共同决定R型指令的具体操作方式);I型指令则用连续两个5位二进制码来表示两个寄存器的地址,然后是一个16位二进制码来表示的一个立即数二进制码;J型指令用26位二进制码来表示跳转目标的指令地址(实际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