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
藏外文献
南传佛教文献的主体为“佛语”-三藏。 藏外文献是指巴利三藏结集后各种巴利语佛教典籍。主要是注释、历史、概要、诗歌等著作。其中包括《导论》、《藏论》、《弥兰陀王问经》、《岛史》、《大史》、《小史》、《清净道论》、《入阿毗达摩论》、《未来史》等。三藏的注释书称为义注(Atthakatha);注释的注释,称为复注(Tika);复注的注释,称为复复注(Anutika)。
成书年代
在释迦佛入灭后三个月的一个雨安居时,由阿阇世王主持第一次结集,此次结集由阿难诵出经藏及优婆离诵出律藏。在经过印度本土的第二及第三结集后,约佛灭二百年时,阿育王派其子摩哂陀及僧团带了三藏入斯里兰卡。
约公元前一世纪末,因为锡兰僧团中的长老有鉴于国内曾发生战乱,担心早期流传下来的教典散失,由以坤德帝沙长老为首的大寺派(又称为摩诃毗诃罗住部)的五百名长老,于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的阿卢迦寺举行南传佛教历史上的第四次结集,会诵集结三藏教典,并以僧伽罗文字将经典写在贝叶上成书,首次将三藏集结成书面。
在公元五世纪,觉音到锡兰大寺学习,将僧伽罗语的五部尼柯耶转译为巴利语及作注释。在觉音所作巴利文版本流行之后,僧伽罗文版本失传,没有被保留到今天。
版本
巴利文经典最初是口传的。上座部佛教流传国家气候潮湿,不利于写本的保存。巴利文大藏经从15世纪后期才开始全部写下来,18世纪之前的写本能保存到现在的很少。目前发现最早的巴利文经典是在缅甸出土的20片金箔的贝叶经,年代是5世纪中、后期。
巴利文版
最早的印刷本1900年在缅甸出版,38卷。比较容易获得的巴利文版本有:
巴利圣典协会(英语:Pali Text Society)(Pali Text Society,PTS)版:1877年─1927年间,英国学者戴维斯(英语:Thomas Rhys Davids)于伦敦成立“巴利圣典协会”,将大部分巴利文圣典罗马化转写出版,57卷,含索引。1952年巴利圣典协会陆续出版巴利三藏用语索引。巴利圣典协会版本广为学术界引用。
泰国版,1925-28年,45卷,比巴利圣典协会版错误少。
缅甸仰光第六次集结(英语:Sixth Buddhist council),1954-1956年,40卷,错误更少。
斯里兰卡版,1957?-1993年,58卷,含僧伽罗语翻译。佛教伦理杂志提供下载,校对未完成,有可搜索版链接。
译本
有多种译本,包括僧伽罗语、泰语、日语和汉语。日本于1935年至1941年,由高楠博士功绩记念会将巴利圣典协会出版之巴利三藏翻成日文出版,名为南传大藏经。
英语、法语和德语翻译尚不完整。经藏英译本包括Pali Text Society出版的英译本,PTS会长对其表示不满。菩提比丘等人后来再度英译《相应部》、《中部》、《长部》,以及Nyanaponika 选译《增支部》。
参见
佛教
上座部
第四次结集
佛教宗派
上座部佛教
巴利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