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郑还古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0
转发:0
评论:0
注释^王谠:《唐语林》^据《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九,《因话录》卷三说“妻柳氏,仆射元公之女”^《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四引《抒情诗》:“郑还古,为河中从事,为同院所诽谤,贬吉州揍。道中为《望思台》诗”^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参考书目《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九《因话录》卷三·商部下

注释

^王谠:《唐语林》

^据《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九,《因话录》卷三说“妻柳氏,仆射元公之女”

^《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四引《抒情诗》:“郑还古,为河中从事,为同院所诽谤,贬吉州揍。道中为《望思台》诗”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参考书目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九

《因话录》卷三·商部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还古
(?—?)唐荥阳(今属河南)人,居青、齐间,后迁洛阳。自号谷神子元和进士。终国子博士。著有《博异记》、《郁轮袍传》。注有《道德真经指归》、《龙虎还丹诀颂》。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郑韩故城遗址
郑国原封在陕西华县,郑桓公在周王朝为卿,他看到西周形势危急,便将自己的家眷、奴隶和财富、商人迁到比较安全的郐国和虢国之间,并借机灭掉了郐国,在此开始兴建城邑。他的儿子郑武公继位后又灭了虢国。公元前769年,平王东迁,郑国随之,正式定都新郑,并开始了大规模营建。公元前370年(周烈王六年)韩哀侯灭郑,迁都于此。从郑武公建都到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长达500多年。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县城关双洎河和黄水河汇合处,环于县城,城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平面略似牛角形,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城垣均用黄土夯筑而成,最高处16米,残高10米左右,墙基宽40~60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周长约19公里。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墙,俗称“分金岭”,把城池分为西城和东城两部分。西城,北墙西起双洎河东岸,东至竹园村北,长约2.4公里,除有几个缺口处,全部保留在地面上。东墙北头与北...
· 陕西南郑考古新进展
经过考古队20多天的考古勘探,南郑县龙岗寺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注:新石器时代(Neolithic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窑址和房址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据悉,这是继1983年龙岗寺遗址考古发掘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下一步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考古人员标出的房址位置。勘探情况极似西安半坡遗址昨日下午,记者赶到位于南郑县龙岗寺东侧百米外的考古现场,看到5名考古队员正手持刨铲在一块田地里进行考古勘探。据介绍,经多日勘探,田地里已经刨出多个带有陶制品和草木灰凝在一起的考古标本,同时,地面上也用石灰勾勒出多间房址的图案。记者在勘探现场注意到,由于该考古现场处于汉江河之南、濂水河之北中间的坡梁上,加之该处农耕对地下破坏不大,在距地面70多厘米深处就可以勘探到窑址、房址的走向分布以及陶制品等遗...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新郑具茨山始祖山
以河南新郑具茨山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见于史书记载的黄帝活动遗址达30多处。黄帝除以河南为基地活动外,足迹还达陕、晋、冀、鲁、鄂等地。
· 《三国》中郑州地区的古地名(图)
官渡:现属于中牟县官渡镇,以临官渡水而得名。《三国》中的官渡主战场位于今中牟县官渡镇官渡桥村一带。据资料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水两岸大战,曹操筑垒官渡水南,以御袁军,袁绍为保阳武(今原阳县东南),连营而南,以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进入官渡,起土山,挖地道,以逼曹军,结果袁绍却以失败而告终。此战所筑的土山、堡垒、地道、兵营等遗址,到南北朝时期还尚存。后因黄河多次泛滥冲刷,现以上遗迹已无处可寻。由于“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典型战例,在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开放,1992年中牟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兴建官渡古战场旅游区的决定,目前该旅游区已成规模。虎牢关:现属荥阳市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名列中国八关之首。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