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干扰素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3
转发:0
评论:0
性质1954年,日本传染病研究所的长野泰一、小岛保彦发表了“病毒干扰素发现”的报告。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mann亦发现了干扰素,并将之命名为“Interferon”。所谓病毒干扰现象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某个细胞后能够干扰随后的其它病毒对该细胞的感染。最初,科学家们把消灭活性的流感病毒接种于鸡胚细胞内,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分泌一种可溶性物质来抑制和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以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通常细胞只在受到低病毒力的病毒感染之后才能大量合成干扰素,而高病毒力的感染会使得细胞在合成干扰素之前就已致死。另外一个可以诱导细胞合成干扰素的因素是双链RNA的存在。因为双链RNA在正常的细胞中不存在,而只存在于RNA病毒或是受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因此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的双链RNA可以作为一个病毒感染信号来诱导细胞合成干扰素。干扰素和邻近且未感染的细胞结合后会形成一种由核苷...

性质

1954年,日本传染病研究所的长野泰一、小岛保彦发表了“病毒干扰素发现”的报告。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mann亦发现了干扰素,并将之命名为“Interferon”。所谓病毒干扰现象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某个细胞后能够干扰随后的其它病毒对该细胞的感染。最初,科学家们把消灭活性的流感病毒接种于鸡胚细胞内,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分泌一种可溶性物质来抑制和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以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通常细胞只在受到低病毒力的病毒感染之后才能大量合成干扰素,而高病毒力的感染会使得细胞在合成干扰素之前就已致死。另外一个可以诱导细胞合成干扰素的因素是双链RNA的存在。因为双链RNA在正常的细胞中不存在,而只存在于RNA病毒或是受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因此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的双链RNA可以作为一个病毒感染信号来诱导细胞合成干扰素。

干扰素和邻近且未感染的细胞结合后会形成一种由核苷酸构成的特殊分子,此分子可以活化核糖核酸水解酶L(RNAseL),核糖核酸水解酶L能把细胞内的病毒RNA全部摧毁。同时,干扰素也可以活化蛋白激酶,把细胞内未完成的病毒蛋白质给破坏掉。

干扰素(IFN)属于糖蛋白。目前在人类身上共发现α、β、γ三种类型:α型干扰素(IFN-α)是由白细胞产生的;β型干扰素(IFN-β)是由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产生的;γ型干扰素是(IFN-γ)由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所有的这三种都是有效的病毒抑制剂,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与一般抗病毒药物不同的是干扰素是宿主特异的。同一个属的细胞合成的干扰素只能够识别同一属的细胞上的受体。所以,一种动物细胞合成的干扰素只能抑制该种动物免受其它病毒的感染,而并不能应用于其它动物抵抗病毒感染。

1980年代以后,人类已经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手段批量生产干扰素用于临床治疗。由于干扰素必须在局部细胞中达到较高的浓度才能诱导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因此干扰素治疗效果取决于能否将一定剂量的干扰素输送或注射到病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