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性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8
转发:0
评论:0
字源他性空(梵文:parabhāva-śūnyatā),是一个复合名词。其字根有(bhāva),指法的存有本身,即法的自性(svabhāva),本体或本质。词头पर(para-),意为其他的,与自我的(स्व,sva-)相对,凡不是属于自我的,皆可说是他。他性(para-bhāva)这个名词,相对于自性(sva-bhāva),指非存有本身的其他存有,也被拼为para-svabhāva,也就是法自性之外的其他自性。在龙树《中论》等中,对自性及他性做了探讨,JayL.Garfield在其英译《中论》中,将他性译为otherness-essence。概论大乘佛教的《般若经》,将空性见解的十八空,归结为四空:有性空、无性空、自性空、他性空。他性空也被归纳在其中,在《楞伽经》中也被称为彼彼空。自性可以被用来作为真如、法性、实际等的同义词,龙树认为,在未断见结时,产生执著,认为在真如自性之外,还存在其...

字源

他性空(梵文:parabhāva-śūnyatā),是一个复合名词。其字根有(bhāva),指法的存有本身,即法的自性(svabhāva),本体或本质。词头पर(para-),意为其他的,与自我的(स्व,sva-)相对,凡不是属于自我的,皆可说是他。他性(para-bhāva)这个名词,相对于自性(sva-bhāva),指非存有本身的其他存有,也被拼为para-svabhāva,也就是法自性之外的其他自性。在龙树《中论》等中,对自性及他性做了探讨,Jay L. Garfield在其英译《中论》中,将他性译为otherness-essence。

概论

大乘佛教的《般若经》,将空性见解的十八空,归结为四空:有性空、无性空、自性空、他性空。他性空也被归纳在其中,在《楞伽经》中也被称为彼彼空。自性可以被用来作为真如、法性、实际等的同义词,龙树认为,在未断见结时,产生执著,认为在真如自性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法,因此说他性空,来断除这种错误见解。

作为空性见解中的一种,他性空(梵文:parasvabhāva-śūnyatā),如其字面意义,系认为某个特定法自性之外的其他法自性,其本质都是空性(梵文:śūnyatā)。因为在佛教中,自性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世间一切法的自性,另一种则是胜义的真如自性。若肯定真如法性为真实自性,在真如法性之外的世俗法自性则为他性,因此他性空也可以解释为,胜义真如法性之外的世俗法自性为空性。这种见解,虽然没有明言,但暗示了自性是不空的,也就是有的。根据他性空的论点,他性空论者,一般抱持着世俗自性是空性,但是胜义自性是存在的立场,这个观点造成大乘佛教中长久的争议。

龙树认为“因他性故无自性”,而以“一切法无自性故空”立宗。有现代学者依据彼彼空论述,认为汉译《中阿含经》的《小空经》论说了“约他性说空、约自性说不空”。并且有别于汉传传统理论,依据方法论的不同而划分了空有二宗:龙树的徒众主张自空即“此法有故、此法即空”随后形成中观学派,又称空宗;主张他空即“此法是空、余法不空”的学派,如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通常被称为有宗。

学说根源

他性空的思想,可追溯至部派佛教时期对空行相和空三摩地的论述。说一切有部的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四行相即《杂阿含经》中的于五取蕴思惟非常、苦、空、非我,但不定说“诸法皆空”,理由是一切法“约他性空、约自性不空”。

《中阿含经》的《小空经》中有“约他性空、约余者不空”的说法,其含义为:某自体中无特定的其他客体而称其为空,这个自体中有特定的其余客体而称其为不空。譬如有时因其中无象等人物的缘故而说某堂舍空,有时因其中有比丘的缘故而说此堂舍不空。

在《瑜伽师地论》的进一步解说中,因其自身有所缺失等缘故亦可说此堂舍空,但不能说此堂舍毕竟空。《楞伽经》在彼彼(itaretara)空中有更进一步解说,因他法故空或因他法故不空的论断,不蕴涵自法和他法本身为空。

大乘佛教经典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有多处提到他空之名相,如《光赞经》卷第六有说到蕴处界五阴十八界者都有生住异灭的现象,都无自性,暂有,最后都毕竟空,不论佛出不出现,唯有本住法常住,祂寂灭故无本,无本就是本际,又为他故空,是菩萨摩诃萨所应修行的大乘法门。又《光赞经》也提到他空。

继《正法念处经》所说:若修行人能以无常,自空,他空,无我来修禅便是上上根有智慧的人,那么此人离到达涅槃彼岸就不远了。《大宝积经》,更有提到自空与他空故彼则寂静。

《大般涅槃经》说,声闻缘觉只见一切空,却见不到不空。于蕴处界见一切都无我,却不见真我。因此之故,说声闻缘觉不得第一义空。因不得第一义空的缘故,说声闻缘觉不行中道。无中道的缘故,他们见不到成佛之性。又说,唯有有智慧的菩萨才能见到空与不空,才能见到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这些修行人才是真正行于中道。那些不见空与不空的凡愚众生也就见不到成佛之性,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智慧被无明所覆盖故。

《楞伽经》中指出虚妄想像自性执著者常惰于自性空与彼彼空等七种空的妄想中。

觉囊派宗义

在众多学派中唯有觉囊派独持他空见,印度的佛典中虽有他空名相但极少流通,故他空并非觉囊派独创的佛学新名词,觉囊派承认有情都有真如本性。认为万法都是暂有的,只有觉明或觉性才真正存在。

觉囊派认为世俗诸法是因缘所生,所以无自性,是自空。而胜义谛“则非缘和之无为法”,是他空,属实有。自空是诸多中观学派的主要见解。自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是假借的概念和名相,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实体性。但觉囊派认为胜义或如来藏不是自空,而是他空。其他教派有主张成佛是证空性,把胜义、世俗一起空掉,把胜义如来藏说成是缘起性空。觉囊派认为这样世俗万物就失去依托,认为:“说毕竟空者,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他们忽略了如来藏的秘奥和自觉之妙智。”认为佛性若自空,求出离三界解脱,契证佛果等都成为毫无意义的事。

反对意见

格鲁派宗喀巴,依据中观应成派看法,反对他性空见解。

萨迦派果然巴,认为宗喀巴的应成中观见为断见,觉囊派的他空见为常见。

相关条目

如来藏、觉囊派、觉囊巴、唯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空性
语源空是梵文śūnya的意译,音译舜若;其对应的名词形式梵文是śūnyatā,意译是空性,音译舜若多。部派佛教诠释对“空”的论述,在佛教中源远流长,如《杂阿含经》有《大空法经》和《第一义空经》,《中阿含经》有《小空经》、《大空经》和《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等等。在部派佛教共通的“无我”、“无众生”、“无寿命”之基础上,更有加上“无人”而合称为第一最空之法,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无我无我所,不实来实去,是假名法、因缘法。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引《施设论》说十空对治萨迦耶见: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边际空(无始空),本性空(性空),无所行空,胜义空(第一义空),空空。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说空定有六空,巴利小部《无碍解道》说二十五空以释“世间是空”。大乘佛教诠释按龙树《大智度论》,大乘佛教与部派佛教在性空的解释上有根本分歧:声闻:性空有二种,一者、于十二处中,无我、无...
· 《七十空性论》
《七十空性论》,亦称《七十颂空性论》《中观六论》。古印度龙树造。为《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观因缘门第一所引用。本论论述诸法无自性,倡性空中道之思想。其主旨与论证方法,大体与中论相近。全书计有七十三首偈颂。第一颂总论,为根本命题部分,即宗要。自第二颂至第七十一颂,详述第一颂内容,为本论之中心。其中,第二颂至第六十六颂,由世俗之观点,叙述存在之生灭变化;而自六十七颂至七十一颂,即由胜义谛之立场,叙述不变化之境界。后二颂乃“劝信得益”分,为本书之结论。故书名“七十”即指第二颂至七十一颂。本论仅有藏译本,缺梵本、汉译本。《七十空性论》是来自于《中论》第七品,讲的是缘起。《中论》第七品中有:“若梦境幻化,如于干闼婆,如是生及住,如是毁坏灭。”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了《七十空性论》,所以《七十空性论》也是《中论》之余论。第七品破有自性的生、住、灭,此时他人诤论说:佛典说有生住灭,所以你说没有生住灭自性...
· 齐性空间
正式定义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G是一个群。如果存在G在X上一个作用,则X称为一个G-空间。注意G通过自同构自动作用在这个集合上。如果X还额外属于某一个范畴,则要求G中元素的作用是这个范畴中的自同构。从而由G在X上产生的映射保持结构。一个齐性空间是一个G作用传递的G空间。简明地说,如果X是范畴C中一个对象,则一个G-空间结构是G到范畴C中对象X的自同构群一个同态:若ρ(G)是承载集合X的一个传递的、对称群,则二元组(X,ρ)定义了一个齐性空间。例子例如,若X是一个拓扑空间,则要求群元素在X上的作用是自同胚。G-空间的结构是到X自同胚群的一个群同态ρ:G→Homeo(X)。类似地,如果X是一个微分流形,则群元素是微分同胚。G-空间结构是到X微分同胚群的一个群同态ρ:G→Diffeo(X)。几何从埃尔朗根纲领的观点,可以理解在X的几何中“所有点是一样的”。十九世纪中叶黎曼几何提出之前的所有几何本质...
· 线性子空间
定义在线性代数和其他数学相关领域,一个线性子空间(或向量子空间)U是给定域R{\displaystyle{\mathfrak{R}}}向量空间V的一个子集,并且它还是V的加法子群,同时,在纯量乘下回到自身,那么,V上运算在U上的限制导出U的向量空间结构,我们把U称为V上的向量(或线性)子空间。定理设V是在域K上的向量空间,并设W是V的子集。则W是个子空间,当且仅当它满足下列三个条件:零向量0在W中。如果u和v是W的元素,则向量和u+v是W的元素。如果u是W的元素而c是来自K的标量,则标量积cu是W的元素。性质对于所有向量空间V,集合{0}和V自身是V的子空间。如果V是内积空间,则任何V的子空间的正交补也是子空间。任意多个向量子空间的交集仍然是向量子空间。注意:两个子空间的并集未必是子空间。例如e1,e2{\displaystylee_{1},e_{2}}是V中任意两个线性无关的向量且U1=...
· 城市大众休闲空间的特性
当前,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主要以家为中心,以室内消遣为主,居大多数人以来大众化信息设施度过闲暇。在较发达地区或城市,居民闲暇使用的方式中户外休闲活动占很大比例。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要提供良好的户外休闲场所,组织多样的休闲活动,吸引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城市大众休闲空间的特性城市大众休闲空间作为一种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为第一目的的空间环境,客观上存在着人流量大、环境设施多、分布广、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休闲的需要要求这样的空间应该是人性化、积极的城市空间。一次,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识别性是指环境应具有个性特征,易于识别;识别性强的休闲空间将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印象深刻。美国著名的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先生在其《城市的意向》一书中很强调城市可识别性的意义,他认为气象可识别的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而且还能增强人们对环境体验的深度和强度。大众休闲空间需要通过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