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海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9
转发:0
评论:0
词源海啸到达海岸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席卷马尔代夫的马累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汉字又称海溢。“tsunami”一词,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正式列入国际术语。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透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中国最早在汉朝就已有对海啸的纪录,在中国古书记载的海溢、海潮溢、海吼、海唑、海沸都是指海啸。特性这是一种波长极长的重力波。若是发生于在近岸浅水海域,波浪因深度渐浅而波高骤增,可造成严重灾害。此波于大洋中传递极快,每秒速度可超过二百米。在地震发生处的波动可能只有0.1米到5米的高度,波长却可能是1500千米。随着水波传到岸边波长会缩短到5千米,高度却可达到50米。原因海啸到达海岸形成水墙海啸...

词源

海啸

  海啸到达海岸

海啸

  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席卷马尔代夫的马累

海啸 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 tsunami ”,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汉字又称 海溢 。“ tsunami ”一词,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正式列入国际术语。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透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中国最早在汉朝就已有对海啸的纪录,在中国古书记载的 海溢 、 海潮溢 、 海吼 、 海唑 、 海沸 都是指海啸 。

特性

这是一种波长极长的重力波。若是发生于在近岸浅水海域,波浪因深度渐浅而波高骤增,可造成严重灾害。此波于大洋中传递极快,每秒速度可超过二百米。在地震发生处的波动可能只有0.1米到5米的高度,波长却可能是1500千米。随着水波传到岸边波长会缩短到5千米,高度却可达到50米。

原因

海啸

  海啸到达海岸形成水墙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千米,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千米,当海啸波进入陆坡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 水底核爆 ,或者是陨石撞击都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对远处发生的火山地震都会有反应, 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产生的海啸,由于大象听到海啸产生的次声波,不听主人指挥,快速离开现场,乘坐大象的游客才得以生还。

海潮暴涨有可能是海啸所引起,也可能是台风所引起。近地海啸所引起的海潮暴涨通常伴随着地震,远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则不会感受到地震动。而台风所引起的海啸则伴随强风。史籍上若提到地大震,之后海潮暴涨,则海啸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多数记载只提到海潮暴涨,并无其他说明,是否是地震海啸就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将史籍上所述之海啸或疑海啸,以海啸信度表示其发生之可能性。

海啸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泰国喀比

当海啸从较宽广较深的海域传到海岸时,则会变形。当海水传到岸边时,因为水深变浅,所以波浪的传递速度变慢。当前一波海浪的速度变慢后,后一波因为速度未降追了上来,所以变成波高变高。所以即便在深水区不高的波浪,到了岸边波高却会增加许多。

当海啸到达海岸时,看来很像加速版的潮汐的起落。如果波高太高时波浪则会碎掉,或是可以看到很高的水墙。不过海啸一般很少在岸边成为如塔般很高的水墙,或是看到明显的破浪,因为有时波浪是在离岸较远处就已破碎了。另外海啸来袭时波浪若进入浅水海湾或河流出海口,也可能看到类似阶梯状波浪的涌潮(bore)出现。这些都会造成海岸边的海水高度升高。若震中较近海岸时,甚至有观测到升高相当于十层楼高的。

强度或大小的等级

与地震一样,有过多次尝试建立衡量海啸强度或大小的等级,使得不同事件之间可以比较。

强度等级

最早的被日常的用来衡量海啸强度等级方案是用于地中海的 西伯格-安布拉塞斯等级(Sieberg-Ambraseys scale) 和用于太平洋的“今村-饭田强度分级(Imamura-Iida intensity scale)” 。索洛维耶夫又修改了今村-饭田分级,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了海啸强度 I 级:

这里 H a v {\displaystyle {\mathit {H}}_{av}} 是沿最近的海岸的平均海浪高度。这个分级方案也被称为“索洛维耶夫-今村海啸强度等级(Soloviev-Imamura tsunami intensity scale)”,并被用于NGDC/NOAA所编撰的全球海啸目录中。 新西伯利亚海啸实验室(Novosibirsk Tsunami Laboratory)也使用这个分级作为海啸大小的主要参数。

大小等级

第一个真正的计算给定地点的海啸大小而不是强度的等级方案是由穆蒂和卢米斯(Murty & Loomis)提出的ML分级(ML scale)。这个分级是基于潜在能量的。 但因为计算海啸的潜在能量很困难,所以该分级很少被使用。阿部引入了“海啸大小等级 M t {\displaystyle {\mathit {M}}_{t}} ”,其计算公式为:

这里 h 是最大海啸波幅(单位:米,m),由距离震中距离 为 R 的验潮仪测得; a , b 和 D 是用于使the M t 等级尽可能匹配矩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的常数。

海啸警报系统

海啸

  海啸的危险性符号

海啸

  位于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啸逃生标识

WCATWC

美国西海岸·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WCATWC;暂译)中,将美国及其周边地区依照海岸地形等要素划分为11个区域。各区域分别有2种(或1种乃至没有)TIS(Tsunami Information Statement,海啸情报)、3种(或1种)Warning(警报),共1~5级警报。

警报・注意报(日本)

日本气象厅将24小时监视造成海啸的地震活动,并于地震发生后最快2分钟内发布海啸预报·警报(海啸预报·海啸注意报、海啸警报、大海啸警报)。即使是震源较远但规模较大的地震或烈度较小的地震也可能会发布海啸警报。为了缩减发布警报所需要的时间,也进行了将地震计更换为性能更高的仪器或者装设管道式海底地震计的工作。

原本发布海啸警报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2006年,对日本近海的地震启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因此发布警报需要的时间得以缩减,最快可在2分内发布海啸警报(如2007年3月的能登半岛地震等)。

此外,发表海啸警报的时候,基于电视台的判断会放出紧急警报广播。

根据震源的位置、震级、断层数据,可计算预测海啸的发生及规模。由于地震发生后再进行计算通常是来不及的,气象厅准备了各种预想数据库以应对。

气象厅根据预测的波浪高度,将海啸警报区分为以下2类3种发表。此外,由于报道“大海啸海啸警报”比较拗口,简称为“大海啸警报”。

不仅第1波最大的波浪,由于以数十分~1小时的间隔仍会袭来第2波、第3波,它们将可能在海湾内共鸣造成更大的海浪,而导致海水侵入陆地。因此,直到海啸警报·注意报解除,都有警戒·注意的必要。巨大地震导致的海啸,也可能持续数十小时(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中,自产生至完全解除经过了51小时)。

海啸警报·注意报是将日本沿岸地区分割为不同区块(称为海啸预报区),指定地区进行发表。

日本海啸预报区详图…日本气象厅 关于海啸预报区 (日文)

海啸警报·注意报网站…日本气象厅 海啸警报·注意报 (日文)

发布海啸警报、注意报时,将会发布包括抵达岸边的时刻、预测的海浪高度、各地满潮时刻、到达时所观测到的波高等的“海啸信息”。

海啸信息网站…日本气象厅 海啸信息 (日文)

海啸警报等·信息网站…日本气象协会 海啸信息 (日文)

纪录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6、7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海啸有:

2011年3月11日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规模9.1地震,引发海啸。参见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2010年2月27日于智利比奥比奥沿岸附近陆地发生矩震级8.8地震,随后引发海啸袭击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参见2010年智利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里氏规模9.3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家,造成30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两个里氏规模7.0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100人丧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发生海啸。

1883年8月25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使约36,000人死亡。

参见

海洋灾害

大海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海啸来临前
西奥多的父亲在气象站工作,所以每天,西奥多都能给同学们预报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为此,他感到十分骄傲。可时间长了,同学们习以为常了,每天听完天气预报后就散了,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西奥多感觉自己被忽视了,他决定好好捉弄一下同学们。这天清早,西奥多播报天气预报时,破天荒地撒了谎:“大家听好了,明天还是晴天,气温跟今天一样!”同学们纷纷点头,各自去玩耍了。谁知,第二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雨。同学们猝不及防,都慌了神。雨下那么大,怎么回家呢?只有西奥多拿出一把漂亮的小雨伞,走出了教室。同学们愤怒了:“西奥多,你怎么可以欺骗我们呢?”西奥多得意地说:“就算是天气预报,也有出错的时候。这下,你们该明白我有多重要了吧?”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从那以后,西奥多更加被同学们冷落了,他也干脆不再播报天气了。半个月后的一天早上,西奥多正想去上学,母亲却将他拦了下来,紧张地说:“亲爱的,今天别去学校了!”西奥多诧异地...
· 世界上最大的海啸,智利大海啸肆虐整个太平洋沿岸
智力被称为上帝创造世界的最后一块泥巴,一直以来多灾多难,智利大海啸更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啸,而且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智利大地震引发的,造成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范围之大,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导致智利大面积被洗劫一空,无人生还。世界上最大的海啸——智利大海啸1960年智利大海啸对2万公里外的日本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要知道这可是隔着整个太平洋。1960年5月,智利中南部的海底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导致数万人死亡和,200万人无家可归,成为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在世界上还曾发生过很多次火焰龙卷风的现象,也是造成很大的损失。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而在5月22日,也就是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忽然海水迅速退落,露出从来没有见过...
· 原始居民可能有第六感他们何以逃生大海啸
在海啸席卷了印度洋的小岛森蒂内尔的两天后,一个赤身裸体的原始部落男子站在海滩上,凝视着在空中盘旋的印度海岸巡逻队直升机。然后,他举起了手里的弓,朝救援直升机射去。这是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原始部落——森蒂内尔人千百年来向外面的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他们不希望被打扰。原始部落不怕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几日内,遇难人数一直在持续上升,而关于灾情严重的偏远岛屿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准确伤亡消息却迟迟不能到来。一些专家担心,居住在该群岛的原始部落本已濒临灭绝,这次更可能遭遇灭顶之灾。果真如此的话,印度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距印度主体大陆1200公里,由572个热带雨林覆盖的大小岛屿组成,其中38个有人居住。居民包括上万年来几乎与外界隔绝的6个古老部落。这些部落是蒙古或非洲人种,以原始的采集渔猎为生,甚至还用树皮树叶遮蔽身体。其中,尼科巴人是人口最多的部落,但他们已...
· 法国动物学家认为动物靠听觉躲过海啸灾难
法国动物学家认为,有很多动物躲过了2004年12月26日席卷印度洋沿岸的海啸,这主要归功于它们远比人类发达的听觉。在历史上记载的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事件中也有这种情况。在灾难来临之前,鸟飞走,狗狂吠,兽群逃往安全的地方。专家认为,动物死里逃生不大可能是由于所谓的第六感,而是因为它们的听觉或某种感官更灵敏。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动物行为的埃尔夫·弗里茨说:“在与震动、地震和声波有关的任何事情上,动物都拥有人类所没有的感知能力。”他说:“大象能够听到次声。它们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遥远地方就能听到这种声音。”次声即低频音波,频率通常在20赫兹以下,超出人类的听觉极限。弗里茨提出两种理论,对大象如何提前预知波浪逼近作出了可能的解释:它们也许感知到巨浪前进时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空气传播的噪音,而人类却无法感知。弗里茨认为,大象并不是唯一能通过振动发现危险的动物。兔子和其他四足动物能通...
· 阿尔卑斯山曾经发生过海啸?还将磨坊、房屋、城堡甚至教堂统统冲毁?
谁曾想到风景优美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曾在1500年前遭受到大洪水袭击,还将磨坊、房屋、城堡甚至教堂统统冲毁?现在有科学家表示他们找到证据证明当年的确发生过海啸般的大洪水,他们还表示这种威胁到今日还是存在的。瑞士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山体滑坡从而引发了日内瓦湖“海啸”,从而冲毁当时已经是著名交易中心的日内瓦。由于远离海洋,这种大规模的波浪很可能是由山体滑坡落入罗讷河(Rh?neRiver),而此河不但流经日内瓦湖还是它的水源。该小组分析了在湖底东角的大面积泥沙沉积物,确定它们曾在湖上存在过并最终一下子滑入罗讷河,而坠落的地点恰好接近河水流入日内瓦湖东角位。当时突然飞溅起的巨型波浪席卷有580平方公里的日内瓦湖,并朝湖的西端袭去。研究人员表示当时浪高达到3-8米,由于速度取决于当时滑坡的速度,因此无法得知。事情最糟糕的是这种“海啸”还可能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发生,最有可能受影响的是瑞士一些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