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特征
不同的驯鹿亚种之间的形态有很大差距。总的来说,生活在南部地区的驯鹿要比北部的同类体形更大。驯鹿的肩宽可以达到120厘米,身长在1.5米到2.3米之间。雄性和雌性之间也有体形差异,某些亚种的雄性体形可以达到雌性的两倍,但雄性和雌性驯鹿头上都长角,这也是驯鹿区别于其它鹿种的显著特点之一;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
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亚种、性别的毛色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不同,从雄性北美林地驯鹿在夏季时的深棕褐色,到格凌兰岛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花色中白色一般出现在腹部、颈部和蹄子以上部位。
习性
繁殖形态为胎生,每次产出幼仔需时4-6个月。 刚出生的驯鹿生长速度很快。母鹿一般在冬季怀胎,在春季迁移的途中生育。幼仔生下两三天后,就可以跟着母鹿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的速度就能像父母一样快,每小时可以迁移48公里。
分布
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亚种
下分 9 个亚种。
北欧驯鹿(Rangifer tarandus tarandus) (Linnaeus, 1758)
北美驯鹿(Rangifer tarandus caribou) (Gmelin, 1788)
芬兰驯鹿Rangifer tarandus fennicus Lonnberg, 1909
葛氏驯鹿(Rangifer tarandus granti) J.A. Allen, 1902
瘠地驯鹿(Rangifer tarandus groenlandicus) (Linnaeus, 1767)
皮尔里驯鹿(Rangifer tarandus pearyi) J.A. Allen, 1902
史瓦巴德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platyrhynchus) (Vrolik, 1829)
欧亚苔原驯鹿(Rangifer tarandus sibiricus)
保护
驯鹿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用途
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另外圣诞节时候圣诞老人的雪橇也是靠驯鹿来拉的。
常见误区
拉雪橇用的是驯鹿而不是麋鹿。麋鹿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虽然后来有被带到世界其他地区,但是还没有早到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古老传说中,而驯鹿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寒冷地区都有所分布。
参见
鹿科
麋鹿
参考资料
中国濒危脊椎动物濒危等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研究组,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