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集成开发环境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0
转发:0
评论:0
历史当人们开始在主机或终端机进行开发时,IDE最初有了实现的可能。早期的编程语言在送进编译器处理之前,必须要先经过流程图、撰写表格、打卡,所以当时并不需要IDE。Basic是第一个有IDE的编程语言,同时也是第一个可以直接在主机或终端机前开发程序,他的IDE(DartmouthTimeSharingSystem的一部分)是采取命令行的方式,并不像现代的IDE使用菜单和图形化。但是他良好的集成了编辑、文件、管理、编译、调试、运行等功能,匹配现代化IDE的特性。今天,IDE这个词和一些没有关连性的命令行工具(像vi、emacs、make)是一种对照,虽然你可以把Unix当成是一个IDE,但是多数的程序开发人员会把IDE当成是一个可以完成各种开发工作的一个程序,这个IDE程序提供许多的功能,例如:制作、修改、编译、发布、调试。IDE的想法是把各种命令行的开发工具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抽象化的工具,来...

历史

当人们开始在主机或终端机进行开发时,IDE最初有了实现的可能。早期的编程语言在送进编译器处理之前,必须要先经过流程图、撰写表格、打卡,所以当时并不需要IDE。Basic是第一个有IDE的编程语言,同时也是第一个可以直接在主机或终端机前开发程序,他的IDE(Dartmouth Time Sharing System的一部分)是采取命令行的方式,并不像现代的IDE使用菜单和图形化。但是他良好的集成了编辑、文件、管理、编译、调试、运行等功能,匹配现代化IDE的特性。

今天,IDE这个词和一些没有关连性的命令行工具(像vi、emacs、make)是一种对照,虽然你可以把Unix当成是一个IDE,但是多数的程序开发人员会把IDE当成是一个可以完成各种开发工作的一个程序,这个IDE程序提供许多的功能,例如:制作、修改、编译、发布、调试。IDE的想法是把各种命令行的开发工具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抽象化的工具,来减少学习编程语言的时间,增加开发人员的生产力,同时也将各种开发工作做更密切的集成,来提高生产力,例如在写程序的时候就直接做编译,一发现有语法上的错误就立即回应。虽然现代的IDE多数是图形化的,但是IDE在视窗系统(windowing system,例如Microsoft Windows或X Window System)出现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在当时IDE是纯文字模式,通过功能键和快捷键来从事各项工作,例如Turbo Pascal就是一个例子。

近几年来,最有意思的发展是Eclipse和NetBeans这类开放源代码IDE的出现和流行,在结合开放源代码的精神—开放、可扩张之下,激发了人们成立社区以延伸这些IDE的能力,让这些IDE也能支持其他编程语言和其他的应用。

可视化程序设计

可视化程序设计也越来越重要,所谓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或Visual C++并不同,支持可视化程序设计的IDE可以让开发人员直接移动程序单元来创建流程图和结构图,然后直接做编译或解释,这一类的流程图通常是以UML为基础。

这样的界面因为乐高的Mindstorms开始普及,一些公司也开始通过浏览器Mozilla和分布式程序设计(LabVIEW)往这方面努力。从1980年代开始,第一个可视化程序设计系统—Max,就是以类比合成器的设计为榜样,同时被用来开发即时音乐演出软件。

这种方法也被用在专业软件,例如Openlab,这类的用户需要完整程序设计语言的弹性,并不想要传统的学习曲线。

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有另一个半免费和开放源代码的替代品-Mindscript,具有加密系统和链接数据库等等。

图形接口开发工具

微软的Visual Basic是早期的典型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后来的包括Borland公司的Delphi等。

可视化开发环境的特点是“控件组装”。很多控件都是自己象画图一样组装起来的,开发环境解决了很多例行的、标准化的代码,比起非可视化的开发环境来说,更加直观,开发速度快,效率高。

以Delphi为例:Delphi包含了程序代码文件(.PAS)和控件布局文件(.dfm),当你在画布(FORM)上拖放一个按钮(BUTTON)时,Delphi开发环境会自动创建一个DFM文件标明BUTTON位置,并且自动在PAS文件中将最基本的完整代码替你写出来,你只需要在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或者增加就可以完成很多功能。

参见

集成开发环境列表

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工具程序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主题列表

电脑辅助软件工程

快速应用程序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语言集成查询
语言风格LINQ新增了多项语言的风格,来展示出查询语言的扩充性,例如:C#:匿名类型匿名类型(Anonymoustype)是C#3.0与VisualBasic9.0新增的功能,它允许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不具类型的方式创建新的数据结构,而真正的类型在编译时期,由C#(或VB)Compiler自动产生,并写入编译目标文件中,它可以让开发人员能够很简单利用匿名类型创建对象,LINQ中的select指令即是利用这种特性来创建回传对象。匿名类型本质上是表达元组(tuple),采用值语义。下列使用匿名类型的代码:[WebGet]publicIQueryableGetCategoryByName(stringCategoryName){try{varquery=base.CurrentDataSource.Categories.Where("it.CategoryName=@Name",newObjectP...
· 清代硃卷集成
背景硃卷是记载清代科举考试的历史文献,但随着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内忧外患,这方面的资料散失严重。为了保存文化典籍,张元济、叶景葵等在上海创建了合众图书馆。并从海盐朱氏寿鑫斋购买其所藏的2000册硃卷,后又有吴县潘氏砚楼捐赠了1000余册。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合众图书馆改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后又与上海图书馆合并。此后仍不断收集,到九十年代初共8000余册。在1992年,顾廷龙将这些汇编起来,由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成书为《清代硃卷集成》。
· 《中华姓氏集成》
最近,文成县74岁的退休教师赵沛党编著的《中华姓氏集成》,由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赵沛党退休前是县黄坦中学的语文教师。他对中华姓氏颇有研究,1995年退休后,忙着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始料不到的是这些积累的资料因房屋装修,不小心被家人当废纸卖掉。当时,他确实难过了一阵子。后来,他被民办中学聘用,著书的事被搁了下来。2005年他又重新编著《中华姓氏集成》。他埋头搜集资料,文成不够,还到温州、杭州等地的书店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去年11月完成出版此书的心愿。该书共收集单姓3626家,复姓2306家,其中二字复姓2140家,三字复姓165家,四字复姓8家,五字复姓3家,古今姓氏总计5932家。为查阅方便,该书正文姓氏排列以现代汉语语音为序,正文前还附部首表与检字表,姓氏中有渊源、例句的,尽量摘登。表述语言文白相间,有详有略,通俗易懂。(来源:中国妇女网)
· 集成电路
介绍晶体管发明并大量生产之后,各式固态半导体组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大量使用,取代了真空管在电路中的功能与角色。到了20世纪中后期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使得集成电路成为可能。相对于手工组装电路使用个别的分立电子组件,集成电路可以把很大数量的微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小芯片,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集成电路的规模生产能力,可靠性,电路设计的模块化方法确保了快速采用标准化集成电路代替了设计使用离散晶体管。集成电路对于离散晶体管有两个主要优势: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于芯片把所有的组件通过照相平版技术,作为一个单位印刷,而不是在一个时间只制作一个晶体管。性能高是由于组件快速开关,消耗更低能量,因为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2006年,芯片面积从几平方毫米到350mm²,每mm²可以达到一百万个晶体管。第一个集成电路雏形是由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完成的,其中包括一个双极性晶体管,三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器,相较于现今科技的尺寸...
· 古今图书集成
编写过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梦雷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他得以放还,侍奉三皇子诚亲王胤祉读书。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起,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一万五千多卷典籍,“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编纂《图书汇编》一书。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誉目录、凡例为一册上呈”。康熙御览后认为尚需修订增益,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诚亲王胤祉,陈因曾奉其侍读而受到株连。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被流放黑龙江。同年雍正皇帝下令抹去陈梦雷编书之名,改命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1669年—1732年)重新排校《古今图书集成》。此书于雍正四年(1726年)校成。目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