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高淳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4
转发:0
评论:0
地理高淳位于江苏西南端,北邻溧水,东邻溧阳,西南与安徽郎溪、宣州、当涂毗邻。由固城湖、石臼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所环抱,东部为丘陵地区,西部为平原圩区总面积8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占70%,水域面积约占30%。历史沿革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即今固城镇。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因为古中江又名“濑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所以取名“濑渚”。三年后楚灵王下固城。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固城,后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吴迁其邑于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夺取、占领陵平,更名平陵。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下固城。进城后,伍子胥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周元王...

地理

高淳位于江苏西南端,北邻溧水,东邻溧阳,西南与安徽郎溪、宣州、当涂毗邻。由固城湖、石臼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所环抱,东部为丘陵地区,西部为平原圩区总面积8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占70%,水域面积约占30%。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 ,即今固城镇 。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因为古中江又名“濑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所以取名“濑渚”。三年后楚灵王下固城。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固城,后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吴迁其邑于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夺取、占领陵平,更名平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下固城。进城后,伍子胥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固城被越军占领,划到了越国的会稽郡。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国打败越国,固城再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这是高淳置县开始。县境范围含今高淳县、溧阳市全境及溧水县南境,县治今在固城镇。秦初到东汉四百多年间,固城是今高淳县、溧阳市、溧水县南境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国吴时,废溧阳县建制,作为屯田之用,在原县境东部置永平县(今溧阳市境内),治今溧阳市城南古县村附近,是今溧阳市内设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除永世县地外,又恢复设立溧阳县,属丹阳郡。

隋时,废永世县并入溧阳县;不久溧阳县并(古)丹阳县(县治在今江宁小丹阳镇)东部区域,改称溧水县,最初县治改在今高淳开化,后迁至今溧水县永阳;此时的溧水县辖区除了包括秦置溧阳县整个区域外,还包括(古)丹阳县东部地区。至此高淳使用长达810年的溧阳县之名终结。

唐朝(620年)分溧水县东部地区异地置溧阳县,即今溧阳市的前身,县治初在今溧阳市旧县村。

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置高淳县至今,县治为淳溪镇,属应天府。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今淳溪镇。

清,改明应天府为江宁府,高淳属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期间,高淳县属天京省江宁郡。

清同治三年(1864),陷天京,高淳复属江宁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高淳县隶江苏省。

1914年,于省、县两级间设道,高淳属江苏省金陵道。

1927年,废道,县隶于江苏省。

1934年,江苏省实行行政区督察制,高淳县属溧阳行政督察区。

1935年9月,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江宁)。

1937年12月7日,侵华日军陷高淳县城,建立伪政权;民国高淳县政府撤至第五区青桂塘,受江南行署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5月2日,属于苏南行署区镇江地区专员公署领导。

1953年1月,撤销苏南行政区,成立江苏省,高淳县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58年改为常州专区,高淳属之。

1959年,又改为镇江专区,高淳县属镇江专区。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高淳县由镇江专区划归南京市管辖。

2013年,高淳撤县设区。

文化风俗

跳五猖

花台会

大马灯

打水浒

高淳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辖区

截至2015年8月,高淳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

淳溪街道

漆桥镇

桠溪镇

阳江镇

固城镇

东坝镇

古柏街道

砖墙镇

荣誉称号

位于高淳区桠溪镇西北部的丘陵地区一片49平方公里的“生态之旅”,2010年7月被国际慢城组织评选为国内第一个国际慢城。

特色

固城湖螃蟹

淳溪老街

游子山

高淳陶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淳县
历史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置高淳县,县治为淳溪镇,属南直隶应天府。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今淳溪镇。清朝初年,改明应天府为江宁府,高淳属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期间,高淳县属天京省江宁郡。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高淳复属江宁府。
· 高淳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三和村,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祠堂建筑原有三进,清时毁于兵火,现存的周氏宗祠仅一轩及后进,建筑高大,用料讲究,木雕精美,具有较高的工艺,为清咸丰年间周氏族人筹建。砖墙周氏,为三国大将周瑜后裔。据《民国高淳县志》和《砖墙周氏宗谱》载,周瑜层居住砖墙相国圩。周瑜死后,吴主孙权将周瑜长子周循招为驸马。周循在此筑城建府定居并取名周城(即砖墙)南宋时期,周氏二十八代周省三官至翰林大学士,其子周察被南宋理宗大贤公主招为驸马。淳v年间,宋理宗赵昀降旨,为周察夫妇建造驸马府。周氏宗祠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当年被列为江苏省十大文物普查发现之一,近正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如果申报成功,周氏宗祠将成为高淳区第一处“国保”文物。周氏宗祠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当年被列为江苏省十大文物普查发现之一,最近正申报全国文物保护...
· 芮毓咏高淳诗欣赏
中山既事作者:芮毓朝代:北宋几年压尘嚣(1),屡欲返初服(2)。鹪鹩(3)安一枝,何必恋微录。潇洒此村居,茅舍带修竹。田园薄有收,积书高过屋。所以课子孙(4),利用聚吾族。光大不可期,庶几守耕读。作者简介:芮毓(音yu玉),字子发,北宋徽宗时(公元1101―1107年)名臣,在朝廷里任奉政大夫兼枢密院事,后升迁右司郎(副部级)。公元1127年冬,“靖康之变”发生,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掉了北宋王朝,汉人沦为亡国奴。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皇帝以及众多皇族均被金国俘虏并押送到北国苦寒地区,北宋结束。大臣芮毓护驾康王赵构从北方逃到江南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携家眷居今江苏溧水唐昌乡。时高淳和溧水同属溧水县,高淳与溧水分治后,唐昌乡属高淳县。据嘉靖《高淳县志》载:“唐昌乡,四都,县南五十里。”作品注释(1)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晋陶潜《桃花源》诗:“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2)初服:1...
· 高淳薛城诗人邢P
生不逢时,这是人生的大憾。生不逢时的人,往往或颓废、或随波逐流,但也有人能于无奈的境地崛立于乱世之中,以其才华,以其人品,赢得千秋万世的景仰。高淳布衣诗人邢P,可算其中的一位。邢P,一位潦倒的诗人,终身布衣,衣食难继。诗人生于明万历18年,死于清顺治9年,他生活的时代,处于政治动荡、政权更迭之际。政治的黑暗,政局的动荡,与孤傲清高的诗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少年时代的诗人,空有一腔报国之志,虽大器早成,却不能为世所用。他9岁能文,16岁能诗,19岁考县学,25岁为增广生,29岁诗集《蕤池草》印行,名振江南。以后却屡试不中,43岁第六次参加乡试,被主考官斥为“太狂”,愤而作《太狂篇》,从此断绝了仕进的念头。“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落第的诗人并没有落魄,表现出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人品。他用他那支生花的妙笔讴歌家乡美丽的山水,他用他那清奇的笔墨表白自己傲岸的人格。清康熙诗人、江苏巡抚...
· 南京高淳魏氏宗祠
南京高淳魏氏宗祠南京市高淳县东坝镇河沿下村有一处“魏氏宗祠”,据当地村民介绍,宗祠建于明朝,迄今已有400多年,这里的村民都姓魏,据说都是唐朝宰相魏征的后代。为了纪念始祖,把魏氏家族的文化源源传递下去,400多年前村民建起了这个宗祠,每年农历十月初二,魏家后人都要喝酒祭祖;每逢农历五月十三还要赛龙舟。在其他的各大传统节日,村民要举行“跑龙灯”活动。昨天,记者在河沿下村见到了“魏氏宗祠”。70岁的退休教师魏顺株,一直对魏氏宗族文化进行研究,他指着宗祠门头上的牌匾告诉记者,宗祠建于明朝,院内原有三进,后两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这第一进的三间房,门面也是刚修了没几年,“魏氏宗祠”这块牌匾是5年前挂上的。据考证,宗祠这3间屋内木结构的雕刻都是明朝的手笔。魏老师介绍,魏氏后代多分布在高淳的东坝长岗、中房、梅公桥等20多个村庄,后代人口接近两万。魏氏家族曾有96本宗谱记载了这些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