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坤宁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9
转发:0
评论:0
历史《周易》中有卦名“坤”,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坤宁”意为“坤地宁定”。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先后两次毁于火灾,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朝顺治元年(1645年)重修,顺治二年五月建成乾清宫殿区,并无坤宁宫,其位置为乾清宫后长房25间,总长27丈5尺,每间约宽3.48米。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再度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坤宁宫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坤宁宫明朝是皇后的寝宫(即“中宫”)。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时,明朝崇祯帝的皇后(周皇后)便在坤宁宫自杀。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照清宁宫改建以后,即变成清朝宫廷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但是其“中宫”的地位未改变。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帝...

历史

《周易》中有卦名“坤”,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坤宁”意为“坤地宁定”。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先后两次毁于火灾,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朝顺治元年(1645年)重修,顺治二年五月建成乾清宫殿区,并无坤宁宫,其位置为乾清宫后长房25间,总长27丈5尺,每间约宽3.48米。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再度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坤宁宫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明朝是皇后的寝宫(即“中宫”)。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时,明朝崇祯帝的皇后(周皇后)便在坤宁宫自杀。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照清宁宫改建以后,即变成清朝宫廷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但是其“中宫”的地位未改变。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帝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帝、光绪帝大婚,溥仪结婚,也均在坤宁宫举行。这四位皇帝大婚时,均先和皇后在坤宁宫居住二日,再迁居乾清宫或养心殿。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居住在坤宁宫,而是择东六宫、西六宫之一居住,坤宁宫实际已成为萨满祭祀的场所。

清朝在坤宁宫里居住的皇后很少,根据《大清会典》可肯定皇后曾在坤宁宫居住过的,只有康熙、同治、光绪三朝,其中同治、光绪两朝均为大婚时居住二日,只有康熙朝的皇后是以坤宁宫为真正的寝宫。康熙朝的孝诚仁皇后和孝昭仁皇后皆崩于坤宁宫。另外还有辛亥革命以后溥仪举行婚礼时也同皇后在此居住过二日。

除举行皇帝大婚之外,清朝历朝皇后在元旦、冬至、皇后的生日(称为“千秋”),率贵妃等朝见太后及皇帝礼毕,在坤宁宫休息,再至交泰殿升座,受妃嫔们朝贺。

清朝坤宁宫的经常性用途为萨满教祭神。每日朝夕祭、春秋大祭、求福祭、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等等,均在坤宁宫的明间举行。

1959年起,坤宁宫内布置为原状陈列。这一宫廷生活原状陈列延续至今。

2003年故宫大修开始,截至2006年已完成修缮、建设项目150余项,其中在修缮坤宁宫西暖殿后的烟筒时,发现砖烟筒内有方形铜烟筒内衬,修缮时原状保存。

建筑

坤宁宫

  坤宁宫前东侧的日晷,图左是东暖殿

坤宁宫坐北朝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清朝顺治十二年改建之后,成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此次改建,将原来的明间开门改为东次间开门,原来的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他各间的棂花槅扇窗都改为直棂吊搭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成为暖阁,当作居住用的寝室,也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门内及西侧的四间设有南、北、西三面炕,俗称“口袋居”,作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的后檐设锅灶,作为祭神时杀牲煮肉之用。因是皇家所用,所以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十分讲究。坤宁宫东西两端的一间均为过道。

坤宁宫共九间。其中除了东西两间为过道之外,室内共有七间。七间又可以分为三个单元:中间一个单元包括四间,为祭神、吃祭肉的场所;东面一个单元包括两间,即所谓“坤宁宫东暖阁”,是起坐的场所;西面一间是存贮佛亭的场所。

坤宁宫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座小殿,分别为东暖殿、西暖殿。

后三宫位于一个“工”字形台基上,其中交泰殿东西两侧及坤宁宫前后的台基边缘均有琉璃砖墙。坤宁宫前后均有狭小的月台。其中,坤宁宫前的月台东侧有日晷,西侧有嘉量。坤宁宫和交泰殿之间的通路上偏东南侧,立有萨满教的神杆,现仅存石座。

如今的坤宁宫内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东两间按照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布置,西四间按照萨满教祭神的场景布置。坤宁宫九间自西至东分别为:

西过道

西一间

中四间

东二间(坤宁宫东暖阁)

东过道

东暖阁(东二间)

坤宁宫

  坤宁宫东暖阁,自南向北拍摄。左侧是东暖阁西门内的木影壁,上面有囍字。远处左右两侧分别是落地罩木炕一座,其中左侧的是落地罩上悬挂“日升月恒”匾(图中央上方露出此匾的一角)者,为帝后合卺用的婚床,右侧的是北墙上悬挂《坤宁宫铭》挂屏(即图右侧宝座上方的挂屏)者,为皇帝使用。

坤宁宫

  游人透过窗户看坤宁宫东暖阁,窗内可见东暖阁前檐的通连大炕

更多资料:清帝大婚

东暖阁在清朝的主要用途是帝后合卺。房间里面有龙凤喜床,挂着红双喜字宫灯等装饰品。这里和坤宁宫的东暖殿,只在皇帝大婚时使用两天,之后就封闭直至下一个皇帝大婚使用。

东暖阁是敞两间,前檐有通连大炕一座,后檐每间各有落地罩木炕一座,落地罩上面仙楼二间。康熙四年礼部奏折称:“……今奉太皇太后懿旨,中间合卺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中宫之正,间内北炕吉。”中间指坤宁宫正中央挂有“坤宁宫”匾额的一间,首间指门内有煮肉锅灶的一间,次间的北炕指东暖阁靠西侧的落地罩炕。《大清会典》载同治帝、光绪帝大婚一切具照康熙四年成案办理,可见自康熙时起,这一个北炕便作帝后合卺的用途。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点查报告》第二册(坤宁宫部分)记载,在这个北炕的范围内有“紫檀雕龙凤炕几二张,紫檀雕龙凤双喜字桌灯二对,红呢炕罩一件,黄氆氇炕垫一件”等等物品。其中,双喜字桌灯应是婚礼时所用,龙凤炕几应是平时及婚礼时都用的陈设,黄氆氇炕垫则仅是平时的铺陈(此件炕垫早已无存)。清朝宫廷陈设的惯例是每处的陈设品有些长期陈设,有些逢年过节才安设,这些陈设品有的存贮在本宫,有的收贮在广储司所属各专库内。1959年在布置原状陈列时,坤宁宫全部原存物品中没有适合这个北炕的炕褥,所以从库房找出与这个北炕尺寸正相符合的大红缎绣龙凤双喜字大炕褥一件,褥里有布条写有“东暖阁北大炕”字样,从质料及图案等可断定是清朝晚期制品,是为同治帝或光绪帝婚礼特制。同时,还从库房选出与此风格相同的大红缎绣百子图大座褥两件,正好与东暖阁前檐大炕在炕桌两边的尺寸符合。这三件褥子可表现婚礼举行时的情形。

清朝道光十五年至宣统二年,坤宁宫东暖阁陈设档先后共有七册,可从中看出东暖阁的陈设变化不大,只在举行婚礼时加一整份大红绣龙凤双喜百子等图案的座褥炕垫帐幔地衣以及喜字灯笼等物品。七册陈设档上的物品和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点查报告》上的物品大部分符合,例如前檐大炕东西墙上的蒋廷锡、顾铨的画、案上的白玉盘、珐琅炉瓶盒(盒底有乾隆年制坤宁宫第一份十字款)、紫檀木嵌玉如意(柄上有乾隆帝隶书嵌金丝坤宁宫铭)、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竹帚、墙上挂的钥匙口袋,这些都是乾隆年间制品,再联想到墙上乾隆帝的题诗,可推测这个陈设形式可溯至乾隆年间。

有时材料间也有不一致之处。例如北墙的东一个炕,《故宫点查报告》与七册陈设档的记载都不同,前者称是双座,后者称是“紫垣内正宝座”。1959年在布置原状陈列时,按照七册陈设档的记载,仍设正座,且在北墙上恢复《坤宁宫铭》的挂屏和几部书及陈设(根据陈设档,有《盛京舆图》、《经史讲义》、《敬胜斋法帖》等书帖及陈设。显然是为皇帝预备)。另有部分物品在陈设档中未记载,但《故宫点查报告》记载的物品及所在部位均符合历史情况,例如炕沿鼻柱的大铜钉上挂有一份弓箭撤袋,这与坤宁宫的许多从生活实用品变化来的象征性陈设品相协调,所以1959年布置原状陈列时也摆上。

如今,东暖阁内的陈设主要有:

东次间(即靠西的一间):前檐有通连大炕一座(两间)。后檐有落地罩木炕一座,落地罩上面有仙楼。落地罩上挂有横匾“日升月恒”。西侧为墙壁,其中前檐的通连大炕西侧的墙上挂有蒋廷锡的画。东墙正中下方开有一门,通往坤宁宫的首间(即坤宁宫门内一间),门内有一红色木影壁,共两扇,遮挡住门内的北侧和东侧,每个面的两侧都是囍字。木影壁北侧及东侧各有一个木几案。门上方有一幅横披。门北侧的西墙上挂有一幅画。画的北侧即落地罩木炕及其上的仙楼。木炕前挂有五彩百子帐。炕北墙上中央有一幅画,东西两侧是一副对联“宝瓞长绵八极人天欢喜,金萱并茂九霄日月光华”。仙楼内的北墙上方挂有一幅挂屏,两侧对联为“斯干咏松竹,天保颂升恒”。

东旁间(即靠东的一间):前檐有通连大炕一座(两间)。后檐有落地罩木炕一座,落地罩上面有仙楼。东侧为墙壁,其中前檐的通连大炕东侧的墙上挂有顾铨的《增受泰元图轴》。东墙正中下方开有一门,通往坤宁宫的东过道,两扇门内侧合起来有一个囍字,门的四角各有一个装饰图案。门外的东过道内有一红色木影壁,共三扇,遮挡住门外东、北、南三面,每个面的两侧都是囍字。门内上方有一幅“寿”字。门与“寿”字两侧有一副对联“天惟纯佑命,俾尔戬谷,百禄是荷;民其敕懋和,绥以多福,万寿无疆。”其北侧即落地罩木炕及其上的仙楼,落地罩木炕上设正宝座,炕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只几案。炕北墙上中央有咸丰帝摹乾隆帝御笔《坤宁宫铭》的挂屏,位于宝座后侧上方,挂屏东西两侧是一副对联“祖武其绳五福堂同五代,天颜有喜三阶祝并三多”。仙楼内的北墙两侧有一副对联。《坤宁宫铭》的全文是:

《坤宁宫铭》高宗御笔坤宁宫铭 万物致养,是曰厚坤。安贞广大,配天为元。 昔在盛京,清宁正寝。建极熙鸿,贞符义审。 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 广博无疆,黄中正位。以继以绳,惟曰欲至于万世。 咸丰甲寅恭摹

2014年,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对坤宁宫东暖阁东墙上的清朝画家顾铨《增受泰元图轴》修复保护时,意外发现这幅古画背后藏有贴落。贴落是装潢用的书画,直接装裱在墙上。故宫专家初步判断,这套贴落是东暖阁的原物,而顾铨的画属于仙道画,并不符合坤宁宫的环境,而且固定画轴用的挂钩和木卡子不是清宫所有,而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用品。所以顾铨的画“应该是后来挂上去的”。这次发现的贴落包括:两侧的一幅对联“乾坤增瑞色,殿陛启春和”、中央的一件“福”字斗方、“福”字斗方下侧的一幅横披。对联和斗方的作者待考。横披上有咸丰帝的落款,所以可确认是咸丰帝御笔。横披的内容是:

明间(中四间)

坤宁宫

  坤宁宫明间,自南向北拍摄。图中显示的是正间(即“坤宁宫”匾额正对的一间)

坤宁宫的中四间,设有祭神的各种设计,这里常年使用。门内靠近北墙的窗户下有三口专门用作祭神时煮肉、蒸糕的大锅。偏西边的三间,在靠北、西、南的三侧,砌着连在一起的环状通炕。

在清朝,祭神活动在紫禁城内全年不断。每天有所谓的朝祭、夕祭;每月初一、十五大祭;元旦、仲春、秋朔时会有大祭。在大祭上,皇帝皇后会亲自参与。祭祀会在坤宁宫杀猪,每天杀四头,祭祀完毕后当场分猪肉,然后横坐在通坑上一起吃。

1959年明间的原状陈列,表现的是各种祭神礼节中的朝祭;夕祭神位平时就在明间的北炕上,所以夕祭的陈设品可与朝祭同时存在。1959年以前,故宫博物院有段时期的坤宁宫祭神原状陈列既不是白天的情景,又不是祭神时的情景,1959年的布置是根据清朝乾隆十二年《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二坤宁宫常祭仪注、坤宁宫常祭祝辞、卷五祭神祭天器用数目、卷六祭神祭天器用形式图的记载,有些物品已残缺无法修复,例如“背灯青绸幕”、“镶红片金黄云缎神幔”已腐朽污损,采取了保存原件而用复制品陈列的办法。还有部分陈设,例如省猪(即杀猪)包锡红漆大桌,按制应为两件(因每次同时杀掉两头猪),但藏品中仅发现一张,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每次改用一头猪,因此多年来仅存一张包锡红漆大桌。

西一间

坤宁宫室内最西面一间是存贮佛亭的场所。

东暖殿、西暖殿

坤宁宫东侧为东暖殿,有清世宗御笔匾曰:“位正坤元”。坤宁宫西侧为西暖殿,有御笔匾曰:“德洽六宫”。二殿均坐北朝南,与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昭仁殿、弘德殿相对,均为康熙三十六年建。东暖殿、西暖殿各自成一小院落,有院墙。东暖殿院落东侧开门,有台阶通往东庑的永祥门,永祥门坐西朝东;西暖殿院落西侧有台阶通往西庑的增瑞门,增瑞门坐东朝西。

庑房

东暖殿、西暖殿各自院落的南墙分别向东西延伸,从中分隔庑房,形成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独立院落,交泰殿就在该院落中央。交泰殿东庑有景和门,西庑有隆福门,分别通向东一长街、西一长街。两门南北分别有庑房。

东庑房:

景和门以北到东暖殿南院墙,有庑房3间。

景和门

景和门以南,有庑房9间。向南延伸至昭仁殿院落东侧。最南1间开有龙光门,坐西朝东。昭仁殿院落东侧开门,有台阶正对龙光门。庑房自南数第4间、第7间开门。

西庑房:

隆福门以北到西暖殿南院墙,有庑房3间。

隆福门

隆福门以南,有庑房9间,向南延伸至弘德殿院落西侧。最南1间开有凤彩门,坐东朝西。弘德殿院落西侧开门,有台阶正对凤彩门。庑房自南数第4间、第7间开门。

坤宁宫以北至坤宁门又形成一个独立院落,南为坤宁宫及东暖殿、西暖殿,东、西及北面有庑房。

东庑房11间,为寿膳房。寿膳房是供应饮食的部门。东庑房自北数第2间(自南数第10间)开有基化门,坐西朝东。东庑房向南延伸至东暖殿院落东侧,最南1间开有永祥门,坐西朝东。东暖殿院落东侧开门,有台阶正对永祥门。东庑房自南数第3、第6、第9间开门。

西庑房11间,为寿药房,其内供奉药王、存放药品。西庑房自北数第2间(自南数第10间)开有端则门,坐东朝西。西庑房向南延伸至西暖殿院落西侧,最南1间开有增瑞门,坐东朝西。西暖殿院落西侧开门,有台阶正对增瑞门。西庑房自南数第3、第6、第9间开门。

坤宁门东西各有庑房9间,俗称东板房、西板房。东板房为值宿太监住所,西板房为管事大太监住所。东板房自东向西数第2至6间、西板房自西向东数第2至6间,被南侧的围墙分别围成一个小院。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刘潞:《坤宁宫为清帝洞房原因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3期

朱家溍:《坤宁宫原状陈列的布置》,《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总2期

傅连仲:《坤宁宫祭神祭天》,《紫禁城》2002年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坤宁宫:故宫唯一不住活人的地方
坤宁宫,经常看宫廷剧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是古代皇后的居所。但真正的历史上,满清一代基本没有皇后居住在此宫殿。亲们知道,故宫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殿,富丽堂皇,住人是极好的。可是,有一座很漂亮的大殿,却是不住人的。而且是整个故宫阴气最重的殿。据有的去故宫玩的人讲,经常会莫名转到这个殿前,一到殿前就感觉头有点晕晕的。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很多网友有这个感觉。这座怪殿就是坤宁宫。坤宁宫是什么殿呢?我们先解构一下故宫的大格局。故宫是前朝后殿,前朝是办公的地方。统而言之,就是前三殿。前三殿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最牛的当然是太和殿,规格最高。按理说,皇帝应该在这里办公,但这里办公规格太高,手续仪式太麻烦,所以皇帝除了大典一般都不在这里办公。那么,这个大殿建法有没有什么讲究呢?当然有的,中国的五行说,风水说都有体现,最重要的是星象说。大殿的建筑是依照天上的星象来的。这其实在国外也有体现,比如埃及的金字塔...
· 翊坤宫
历史翊坤宫(图左)前东侧的铜炉、铜凤、铜鹤、铜缸翊坤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期是妃嫔居所。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称“万安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翊坤宫”。清朝沿袭明朝旧称,并曾多次修缮。原来翊坤宫为二进院,清朝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拆除改建成穿堂殿“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作为通道,使翊坤宫和储秀宫相连,形成了南北四进院。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体和殿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体和殿举行。翊坤宫正殿前廊檐下挂有“翊坤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如今,翊坤宫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2013年5月4日上午,一名男子进入翊坤宫,随后徒手...
· 为何自雍正后皇后不居坤宁宫
在电视剧《还珠格格》里我们知道皇后是住在坤宁宫的。但那只是小说剧情需要。在历史上,从清朝入关后,只有三位皇后居住过坤宁宫。分别是孝惠章皇后(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孙女,顺治外甥女,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诚仁皇后(索额图侄女,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遏必隆之女,康熙的第二任皇后)。那为何清朝后半期皇后都不住在坤宁宫呢?有传言说清朝皇后不居坤宁宫是为了避亡者的晦气,因为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即在坤宁宫自缢身亡,并且康熙皇帝的前两位皇后也是死在坤宁宫。从雍正朝开始,皇后才开始不住在坤宁宫,而且雍正也从乾清宫迁至养心殿。上篇文章提到的若曦的原型人物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也是就是《甄执》中的那位皇后居住在养心殿后寝宫东耳房体顺堂。雍正朝之后,各朝的皇后们便没有了固定的住所,比如乾隆的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就住在长春宫,但这位皇后红颜薄命,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也就是《还珠格格》里面那位皇...
· 为什么故宫紫禁城中只有坤宁宫不让住活人?
坤宁宫作为皇后的正宫,主要的特征,应是一个字——“安”,安宁、安康。但明清五百余年的坤宁宫,却是“坤宁不安”、“坤宁不宁”。何以见得?举明英宗正统帝钱皇后、明世宗嘉靖帝四位皇后和清穆宗同治帝阿鲁特氏皇后为例,看坤宁宫是怎样不安、不宁的。天命汗努尔哈赤的皇后叶赫那拉氏,29岁死去。叶赫那拉氏在思念母亲和疾病中离世。清追谥“太祖孝慈高皇后”的是叶赫那拉氏。网络配图崇德帝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宁宫四位妃子中,两位是她的侄女,两位是敌部林丹汗遗孀,夫君52岁故去,自己寡居。顺治帝福临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丽而慧”,却被废黜。顺治八年(1651年)被册立为皇后,仅两年就被废。康熙帝玄烨皇后赫舍里氏,祖父索尼是辅政大臣,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但她生下儿子当天死去,才22岁。雍正帝的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元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就死去。乾隆帝弘历的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三年随驾南巡归途中,皇后崩,3...
· 坤宁宫28位帝后竟无一人善终
坤宁宫作为皇后的正宫,主要的特征,应是一个字——“安”,安宁、安康。但明清五百余年的坤宁宫,却是“坤宁不安”、“坤宁不宁”。何以见得?举明英宗正统帝钱皇后、明世宗嘉靖帝四位皇后和清穆宗同治帝阿鲁特氏皇后为例,看坤宁宫是怎样不安、不宁的。天命汗努尔哈赤的皇后叶赫那拉氏,29岁死去。叶赫那拉氏在思念母亲和疾病中离世。清追谥“太祖孝慈高皇后”的是叶赫那拉氏。崇德帝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宁宫四位妃子中,两位是她的侄女,两位是敌部林丹汗遗孀,夫君52岁故去,自己寡居。顺治帝福临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丽而慧”,却被废黜。顺治八年(1651年)被册立为皇后,仅两年就被废。康熙帝玄烨皇后赫舍里氏,祖父索尼是辅政大臣,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但她生下儿子当天死去,才22岁。雍正帝的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元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就死去。乾隆帝弘历的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三年随驾南巡归途中,皇后崩,37岁。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