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阳高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历史沿革考古发现表明,阳高县境内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境内有著名的许家窑人遗址,属旧石器时代遗址;另有新石器时代的砖井遗址。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征,击溃林胡、楼烦,在此设置高柳县,属代郡。秦统一后,仍属代。西汉时境内另有道人(新莽时改为道仁)、参合二县。东汉时代郡治所由桑干移至高柳,属幽州;参合县废。灵帝末年郡县皆废。北魏在阳高县参合陂击败后燕的参合陂之战之后定都平城(今大同),阳高时属畿内之地。迁都洛阳后,平城置为六郡,高柳郡治所位于高柳,领高柳、安阳(今阳原县南)两县。唐在此置清塞军,属河东道蔚州。辽置长青县,属西京道大同府。金初仍为长青县(后改为白登县),隶西京路大同府。元初废县为镇,后复置白登县,属宣慰司大同路。明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原村镇改属山西布政使司。后徙高山卫同驻。清并阳和、高山卫为阳高卫。顺治时曾升为阳和府,并移大同府治所至此,后改回阳高卫。雍正时改卫为县,属山西省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表明,阳高县境内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境内有著名的许家窑人遗址,属旧石器时代遗址;另有新石器时代的砖井遗址。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征,击溃林胡、楼烦,在此设置高柳县,属代郡。秦统一后,仍属代。西汉时境内另有道人(新莽时改为道仁)、参合二县。东汉时代郡治所由桑干移至高柳,属幽州;参合县废。灵帝末年郡县皆废。

北魏在阳高县参合陂击败后燕的参合陂之战之后定都平城(今大同),阳高时属畿内之地。迁都洛阳后,平城置为六郡,高柳郡治所位于高柳,领高柳、安阳(今阳原县南)两县。

唐在此置清塞军,属河东道蔚州。辽置长青县,属道大同府。金初仍为长青县(后改为白登县),隶路大同府。元初废县为镇,后复置白登县,属宣慰司大同路。

明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原村镇改属山西布政使司。后徙高山卫同驻。清并阳和、高山卫为阳高卫。顺治时曾升为阳和府,并移大同府治所至此,后改回阳高卫。雍正时改卫为县,属山西省大同府。从此县名不变。民国初属山西省雁门道,后雁门道废,直属山西省。日军侵占后先后属伪蒙疆政府晋北自治政府、伪晋北政厅、伪大同省公署。 1949年后属察哈尔省雁北公署,后察哈尔省撤销,属山西省雁北专区(后改称雁北地区)。1958年至1961年间曾与天镇县合并。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阳高县划归大同市 。

行政区划

阳高县辖7个镇、6个乡:龙泉镇、罗文皂镇、王官屯镇、大白登镇、古城镇、东小村镇、友宰镇、狮子屯乡、下深井乡、长城乡、北徐屯乡、马家皂乡、鳌石乡。 东小村镇辖:东小村、西小村、峪家窑村、韩家梁村、东营村、西营村、神泉寺村、讲理村、尉家小堡村、神泉堡村、孙启庄村、下马涧村、上马涧村、永安堡村、第十其村、大咀窑村、神泉窑村、黄庄村等。

神泉寺

1 神泉寺特产:黄花  ,杏,葡萄,绿豆,紫土豆,葵花(向日葵)等。

2 神泉寺旧石器文化遗址。

3 神泉寺火山是是大同火山群组成部分,是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大同火山群为国家地质公园。

参见

阳高县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西省-大同-阳高县徐化溥
徐化溥,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阳和卫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徐化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徐氏祖上家境还算不错,母亲就让他安心读书,好长大以后有点出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徐化溥,本想凭着十年寒窗苦熬的满腹经纶连中三元,考个进士混个一官半职。谁知经史兼通的他凭着真本事,竟没能在黑暗的科举场上出人头地,连个举人的边都没能沾上。回家之后他更加发愤读书,立志要以真才实学大大超越那些徒有虚名的纨绔子弟。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闭门不出之后,徐化溥不但经史倒背如流,文辞、诗歌均信手拈来,而且文章更显露出高不可攀的风骨。高超的学识不但令本郡人刮目相看,就连外地来访的饱学之士,也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清朝顺治初年(1644-1661),大同府历经“姜变”移驻阳和,世居阳和城内的徐化溥更加显露出来。在阳和府衙为官的曹秋岳(名溶,浙江嘉兴人,曾任职阳和兵备道)、魏环极(名象枢,直隶蔚州人,官至刑部尚书)等人...
·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武棠
根据清代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记载:武棠,字次南,号憩亭,山西阳高人。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进士。历任福建盐法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咸丰初在江苏布政使任内致仕(文职从二品)。另据《福建通志·职官志·清·总辖·盐法道》载:武棠,阳高人。二十四年任。其人道光丙戌科(1826)二甲进士。武棠任福建按察使时,有次属吏献来件以艾叶豹之皮制成的皮褂。武听到“艾叶豹”三字颇觉惊喜,突然想起自己当诸生时,曾乡里教书,有学主杀鸡宴客,并出“芦花鸡”三字,请属对。“芦花鸡”是种褐色毛中杂有白点鸡俗称。武氏一时无法成对,由此事受到学主蔑视。不久就失去教馆饭碗。武氏当官后,20年来此事仍让耿耿于心,未能忘怀。听到“艾叶豹”三字,他立刻想起这件往事——前联“芦花鸡”,正好与“艾叶豹”相对。首字“艾、芦”均为草属植物;次字“叶、花”均为植物器官;末字“豹、鸡”一兽一禽均系动物。“艾叶、芦花”二词作定语又皆...
·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母仪
清知县——母仪母仪[生卒不详字范公,清阳高人。由教谕升广东长乐(今五华县)知县,消灭盗贼,铲除-,息讼安民,人皆称颂,政绩显著,上宪提调为英德县知县。在英德,关心黎民疾苦,每遇荒歉,开仓济粮,曾豁免数万人的盐课,穷苦人感恩戴德,在其调离后,建生祠,春秋祭祀,以志不忘。
·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母配坤
母配坤,生于明万历年间。潘家屯村人。为崇祯十三年(1640)岁贡。读书经学,有文集。为清乙酉科副。举人。初任房山知县,后任曹州知州,以清廉称,多善政。康熙八年(1669)岁次孟夏榖旦卒,享年不足60岁。皇清诰封文林郎(清代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再封奉直大夫(从五品)。
·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兰承荣
兰承荣(1881~1932)字向青,号自我,赵石庄村人。天赋聪明,过目不忘,加上刻苦好学,及至十几岁,读书成诵,对《十三经》熟背如流。因此,被山西省保送留日,在日本经纬学校深造,专攻人生哲学。回国后,在省城优级师范教书。山西大学成立后,任教授。一生致力教育,信奉教育救国。誓不为官。省府曾几次委任他县长、省教育科长等职,坚辞不受。他的哲学讲授及观点深为省府要人阎锡山等的赏识,先后聘他为省教育会会长、督军公署参事、省公署咨议等,以新哲学观念影响政界,推动民主革命思潮。兰承荣治学严谨,更注意教法,既不照本宣科,也不泛泛空谈。讲授哲学,别人几乎是空洞的说教,听者稀拉松散,塞耳不闻。他却理论联系实际,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成指导现实之武器。所以每逢他授课时,学生满座,旁听者纷至,及至茅塞顿开,更皆赞不绝口。兰承荣钻研人生哲学,不唯书,不拘古,不人云亦云,对千年奉为圣经的孔孟之道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