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前后七子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9
转发:0
评论:0
简介科举的八股文取士,导致箝制士大夫的思想,迂腐不通,以及高官台阁体作家的作品,雅正有余,生气缺乏。前后七子的复古,实为拟古,凭著少年锐气,起身反抗八股、台阁。从他们提倡的口号,可知他们推崇并模拟的对象是秦汉时代的古文与盛唐的诗歌。然而,前后七子振兴散文诗歌的目的并未达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一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洁身自好的人士感到厌恶,无不望而却步。嘉靖年间,唐宋派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倡效仿唐宋八大家文风,即是对七子的反动。万历时,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对于前后七子复古所演变成因袭剽窃的流弊,提出反对复古拟古的作风。三袁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不应该贵古贱今。此外,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以自我创造为可贵之处。袁宏道更言:大都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

简介

科举的八股文取士,导致箝制士大夫的思想,迂腐不通,以及高官台阁体作家的作品,雅正有余,生气缺乏。前后七子的复古,实为拟古,凭著少年锐气,起身反抗八股、台阁。从他们提倡的口号,可知他们推崇并模拟的对象是秦汉时代的古文与盛唐的诗歌。

然而,前后七子振兴散文诗歌的目的并未达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一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洁身自好的人士感到厌恶,无不望而却步。

嘉靖年间,唐宋派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倡效仿唐宋八大家文风,即是对七子的反动。万历时,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对于前后七子复古所演变成因袭剽窃的流弊,提出反对复古拟古的作风。三袁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不应该贵古贱今。此外,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以自我创造为可贵之处。袁宏道更言:大都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又言: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所以,前后七子立意虽好,但是方法错误,导致模拟前人作品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力。虽前后七子皆为有才之人,但后学之辈多半又才学有限,这股复古风潮逐渐演变成抄袭剽窃时,公安三袁适时提出独抒性灵的口号,加以驳斥,为文坛注入一股清新的力量。以创新为目标,以抒发自己情志为目的,不拘泥于格律与陈腔俗调,确立公安派的文学地位;更为后来的竟陵派与小品文大师张岱发出先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是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的诏封。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 后七子
生平后七子通常指的是明朝中期文坛的七位知名文学家,分别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攀龙与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除了文风相近,皆为崇尚古体之外,其文学核心也是王世贞:“秦汉以后无文矣,大历以后书勿读。”所提出的复古风潮;而他们认为此间唯一例外的是唐朝的近体诗。此风潮不但沿袭前七子的尊崇古风风格,在某程度上也贬低明朝当代人的各项文学成就。参考文献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见前后七子中国历代文人并称
· 前七子
生平前七子通常指的是明朝中叶文坛的七位知名文学家,分别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他们除了文风相近,皆为崇尚古体之外,其文学核心也是“古体学习汉魏”的复古风潮。参见前后七子中国历代文人并称十八妖魔参考文献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史》,2004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华祖七子爽
华祖七子爽,
· 前后“甲寅派”考
作者:郭双林【本文摘自】《近代史研究》(京)2008年3期第148~155页【作者简介】郭双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872)“甲寅派”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它因章士钊所办《甲寅》而得名。但章士钊一生创办过三次《甲寅》,即《甲寅》月刊、《甲寅》日刊和《甲寅》周刊。《甲寅》月刊1914年5月10日创刊于日本东京,第4期后因故停刊半年,从第5期起移往上海,出齐10期后因被禁而停刊。《甲寅》日刊于1917年1月28日创刊,每日1号,每号6版,实为日报而非期刊,至6月19日停刊,共出版142号(报纸排号为150号,有误)。《甲寅》周刊创刊于1925年7月18日,发行45期后于1927年4月2日停刊。《甲寅》月刊、日刊和周刊的封面均为隶书的《甲寅》二字,并配以英文“THETIGER”,或许在章士钊看来,这三份刊物的区别只是出版周期的不同,但事实上,其前后思想主张差别极大,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