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可变后掠翼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概念可变后掠翼的飞机的概念,是从一些用来测试掠翼性能的实验用飞机而来的。而首部此类型的实验机种就是MesserschmittMeP.1101。它的掠角只能在地面调较,而在飞行时却不能。以不同的掠角作出了的试飞后,就可找出当中最合乎中道的掠角。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MeP.1101战斗机被带到美国贝尔飞机作更深入的研究,制造了一批可于飞行时改变翼角的版本。在测试贝尔X-5,他们发现当机翼向前展开时,压力中心亦随之向前,把机鼻推向下。为了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这类的设计一定要添加一个特别的系统才可使用。对于不论速度高低都能飞行的飞机来说,可变后掠翼十分实用。故此可变后掠翼最初应用于军用航空飞行器上。1952年的格鲁门XF-10F美洲豹战斗机|F-10F美洲豹(Jaguar)是美国首部可变后掠翼曾经服役战斗机。不过F-10F是一个失败之作而且美国海军亦对此机没有很大的兴趣。飞机的重量不断上升,...

概念

可变后掠翼的飞机的概念,是从一些用来测试掠翼性能的实验用飞机而来的。而首部此类型的实验机种就是Messerschmitt Me P.1101。它的掠角只能在地面调较,而在飞行时却不能。以不同的掠角作出了的试飞后,就可找出当中最合乎中道的掠角。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Me P.1101战斗机被带到美国贝尔飞机作更深入的研究,制造了一批可于飞行时改变翼角的版本。在测试贝尔X-5,他们发现当机翼向前展开时,压力中心亦随之向前,把机鼻推向下。为了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这类的设计一定要添加一个特别的系统才可使用。

对于不论速度高低都能飞行的飞机来说,可变后掠翼十分实用。故此可变后掠翼最初应用于军用航空飞行器上。

1952年的格鲁门XF-10F美洲豹战斗机|F-10F美洲豹(Jaguar)是美国首部可变后掠翼曾经服役战斗机。不过F-10F是一个失败之作而且美国海军亦对此机没有很大的兴趣。飞机的重量不断上升,翼的载重亦随之而上升。直至1960年代可变后掠翼的意念再被提出,藉降低飞机重量和翼载重来提高升降的性能。美国政府最后于实验性战术战斗机计划 TFX (Tactical Fighter Experimental Program) 中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装置,研发出首部可变后掠翼飞机通用动力F-111。

战后不久,巴恩斯·沃利斯就开始着手于可变后掠翼,将超音速飞行的成本降至最低。最初他是为军方“野鹅计划”效力,之后他去到“燕子”,计划目标是于10小时内来回欧洲和澳洲。1950年代他成功测试一个超过2马赫的设计,但最后政府却放弃继续支持他。后来沃利斯和他的团队到美国寻求资助他继续研究,但却得不到人支持他。

苏联亦有类似的需要,由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TsAGI)负责研究可变后掠翼飞机的可行性。研究所开发出两个不同的平面形状 planform ,主要的分别是一对翼转轴之间的距离占整个翼展的百份比。更宽的翼转轴间距不仅可以减少改变后掠翼时产生的不利的气动效应,而且提供了一个可作为起落架或stores pylon的更大的固定翼。这事实上可以或多或少对于机身有所适应,苏联人不久后,在苏霍伊Su-17(基于早期后掠翼的苏霍伊Su-7)和图波列夫Tu-22M(基于图波列夫Tu-22)上做了改进。但更宽的翼转轴间距的局限在于它在减少了技术难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可变几何翼面带来的好处。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TsAGI)设计了一种类似于F-111的更窄的空间安排。这种设计被用于(虽然规模不同)米格-23战斗机和Su-24战斗轰炸机,它的原型机完成于上世纪60年代,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服役。

欧洲(北约)在可变后掠翼的应用代表是由英德意三国(联合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联合研制的龙卷风战机。可变后掠翼技术的应用在冷战末期达到最高水平,代表作是美国的B-1“枪骑兵”(Lancer)和前苏联的图-160。

1960年以后,随着现代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小型飞机兼顾高低速飞行和控制的问题,如采用几何可变机翼(翼面扰流板、前缘机动襟翼等)、升力机身、边条等技术手段。与高后掠角度的可变后掠机翼设计相比,不但部分解决了常规机翼低速飞行时的升力问题,也解决了高后掠角度的可变后掠机翼结构重量高、制造费用高的问题,此后,三角翼、几何可变机翼与后掠角度小于45度的梯形翼成为设计的主流(可以参考美国ATF战斗机计划的机翼设计——F-22计划的前身),从ATF计划至今,世界上再也没有新的可变后掠翼战术飞机的研发计划了。

例子

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

F-14雄猫式战斗机

F-111

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7攻击机

苏-17攻击机

苏-24

龙卷风战斗轰炸机

Tu-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孝翼太后
生平吴氏墓志的记载,吴氏于永乐十年(1412年)选召入掖庭,时年十六。当时明宣宗为皇太孙,侍宣宗于青宫,这与《明史·后妃传》记载略有差别。宣德三年(1428年),吴氏生朱祁钰。生朱祁钰同年册封为贤妃。《罪惟录》则指出吴氏本是明宣宗之叔朱高煦的妾侍,明宣宗杀叔后占有了吴氏,私生一子,即朱祁钰,母子长期隐藏宫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景帝即位,尊母亲吴贤妃为皇太后。夺门之变中英宗复位,景帝崩后,追废景帝为王,并降称景帝生母吴太后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宣庙贤妃吴氏逝世,谥号荣思贤妃。南明弘光帝即位后,于崇祯十七年十月重新为吴氏尊谥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参考文献宣宗荣思贤妃圹志
· 翼敬皇后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太祖本纪一》
· 翼简皇后
参考资料《金史》
· 私掠
相关条目私掠许可证弗朗西斯·德雷克威廉·基德海盗
· 左翼和右翼
历史起源左派和右派的称呼最初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大革命期间的各种立法议会里,尤其是1791年的法国制宪议会上,温和派的保王党人都坐在议场的右边,而激进的革命党人都坐在左边,从此便产生了“左派”、“右派”两种称呼。在刚开始,这个政治光谱的定义是以人们对“旧政权”(AncienRégime)的态度为判断标准,“右派”也因此代表着支持贵族、或教士利益,而“左派”则代表反对这些阶级的利益的人。在当时,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也被视为是左派,然而这样的立场在现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则被视为是右派。不过即使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极端的左派也会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以支援贫穷人民。而在大不列颠的同时,埃德蒙·伯克(他在现代通常被描述为保守派)也抱持着和法国大革命中利伯维尔场左派类似的观点,不过,他也强烈批评他们的反教权主义立场以及他们鼓吹暴力革命推翻长期政权的倾向。伯克在他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Refl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