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见
概括
《南传长部·梵网经》《长阿含经·梵动经》《梵网六十二见经》中详细列举了六十二见,这些观点在《杂阿含经》中也有记载。《大毘婆沙论》中对这些观点做了分类解说,按过去、未来分为依过去而起的5类18见:遍常论、半常论、无因论、有边无边论、不死矫乱论,依未来而起的5类44见:死后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现法涅槃论。
详述
在六十二见中,所有邪见的建立都是由[我]延伸而展开的,前际分别见有十八种,除二无因生论、四不死矫乱论外,其余四遍常论、四半常论、四有无边论均见于《杂阿含经》记载: 《杂阿含·一六八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我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杂阿含·一六九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我常、世间我无常、世间我常无常、世间我非常非无常;我苦常、我苦无常、我苦常无常、我苦非常非无常;世间我自作、世间我他作、世间我自作他作、世间我非自作非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世间我苦自作、世间我苦他作、世间我苦自他作、世间我苦非自非他无因作。’?”。”
遍常论
《长阿含经卷·梵动经》:佛告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此尽入四见中;于本劫本见言:‘我及世间常存。’尽入四见,齐是不过。
依据:
能回忆前世多劫事,世间转变隐显,七士身常无动转,互不相触,命不可害。
能回忆前世多生事,且能忆诸生无间自在,世间转变隐显。
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时诸蕴相续。
由于思维不如实。
按《长阿含经·梵动经》依据,是由于入定回忆二十成劫败劫、四十成劫败劫、八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以捷疾相智观察、推论作是说。
按《南传长部·梵网经》依据,由于能入定回忆过去世一生至多百千生的经历、一成坏至十成坏的经历、十成坏至四十成坏等的经历,我及世界是常住而有情流转轮回,认为我及世界是常住。
半常论
《长阿含经卷·梵动经》: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
依据:
从大梵天殁生于世间,认为我为大梵所造,大梵为常,我为无常。
听梵王说或辗转听说,大种无常心是常住,或心是无常大种常住。
从戏忘天殁生于世间,认为不戏忘失念的众生常住不变,戏忘失念者为无常。
从意愤天殁生于世间,认为不意愤相视的众生常住不变,意愤相视者为无常。
有无边论
《长阿含经卷·梵动经》: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
依据:
入定观我与世间有边。
入定观我与世间无边。
入定观我与世间,上下有边,四方无边。
我与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不死矫乱论
也称为异问异答。被问及不死奥义时,以诡辩论作答。
依据:
不如实知善不善及四圣谛,畏妄语故,说由于秘密义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不如实知善不善及四圣谛,畏邪见故,说由于秘密义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不如实知善不善及四圣谛,畏无知故,说由于秘密义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性昧劣不擅言词,畏违逆故,附和对方。
按《长阿含经卷·梵动经》,由于不知深奥道理,被询问时以“是这样,不是这样,并非是这样,并非不是这样”的回答不置可否。
依据:
对善恶行为有无果报不置可否。
对有无他世不置可否。
对何为善、何为不善不置可否。
对所有问题都不置可否。
按《南传长部·梵网经》,前三个依据是对于何为善、何为不善的问题,由于畏说妄语、畏取著等而不置可否;第四个依据是对他世、化生有情、善恶业之异熟果、真人死后存在、不存在、存在亦非存在、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的问题不置可否。
无因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名为无想有情天,彼等诸天,若想生时,即从彼天殁。而某一有情,从其天殁,生来此〔地上〕,生此已,舍家而出家。舍家而出家已,彼从苦行、精进、专修、不放逸、正忆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生起想念,更此以前不能想念。彼如是言:‘我及世界是无因生。所以者何?因以前我不存在,以前虽不存在,今我转变为有情。’
依据:
从无想有情天殁生于世间,我与世间本来没有,忽然而有。
思维推论,认为我与世间无因而有。
有想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死后有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以十六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有想。 《杂阿含经·一六七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色是我,余则妄想;非色、非非色是我,余则妄想;我有边,余则妄想;我无边,余则妄想;我非有边非无边,余则妄想。我一想、种种想、少想、无量想,我一向乐、一向苦,若苦、乐、不苦不乐。’?””
依据:
认为命即是身,色蕴是我,死后我有色、有想。
认为命不是身,无色蕴是我,死后我无色、有想。
认为命与身都是我,五蕴都是我,死后我亦有色亦无色、有想。
认为实有我,既非有色也非无色,死后我非有色非无色、有想。
死后我有边、有想。
死后我无边、有想。
死后我既有边又无边、有想。
死后我既非有边又非无边、有想。
死后我有一想。
死后我有有种种想。
死后我有小想。
死后我有无量想。
死后我纯有乐、有想。
死后我纯有苦、有想。
死后我有苦有乐、有想。
死后我无苦无乐、有想。
无想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死后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依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无想者。
依据:
认为色是我,死后我有色、无想。
认为命根或受行识三无色蕴是我,死后我无色、无想。
认为色、命根都是我,死后我亦有色亦无色、无想。
认为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我非有色非无色、无想。
死后我有边、无想。
死后我无边、无想。
死后我有边亦无边、无想。
死后我非有边非无边、无想。
非有想非无想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亦非有想亦非无想。
依据:
我有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有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亦有边亦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非有边非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断灭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七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断灭、消失、无有。 《杂阿含经·一七一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若麁四断坏、无所有,是名我正断;若复我欲界断坏、死[11]后无所有,是名我正断;若复我色界死后断坏、无所有,是名我正断;若得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我死后断坏、无所有,是名我正断。’?”。”
依据:
我有色,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欲界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色界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空无边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识无边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无所有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非想非非想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现法涅槃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最上〕现法涅槃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五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杂阿含经·一七0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若无五欲娱乐,是则见法般涅槃;若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第四禅,是第一义般涅槃。’?”。”
依据:
受用妙五欲乐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最初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第二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第三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第四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