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六十二见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7
转发:0
评论:0
概括《南传长部·梵网经》《长阿含经·梵动经》《梵网六十二见经》中详细列举了六十二见,这些观点在《杂阿含经》中也有记载。《大毘婆沙论》中对这些观点做了分类解说,按过去、未来分为依过去而起的5类18见:遍常论、半常论、无因论、有边无边论、不死矫乱论,依未来而起的5类44见:死后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现法涅槃论。详述在六十二见中,所有邪见的建立都是由[我]延伸而展开的,前际分别见有十八种,除二无因生论、四不死矫乱论外,其余四遍常论、四半常论、四有无边论均见于《杂阿含经》记载:《杂阿含·一六八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我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杂阿含·一六九经...

概括

《南传长部·梵网经》《长阿含经·梵动经》《梵网六十二见经》中详细列举了六十二见,这些观点在《杂阿含经》中也有记载。《大毘婆沙论》中对这些观点做了分类解说,按过去、未来分为依过去而起的5类18见:遍常论、半常论、无因论、有边无边论、不死矫乱论,依未来而起的5类44见:死后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现法涅槃论。

详述

在六十二见中,所有邪见的建立都是由[我]延伸而展开的,前际分别见有十八种,除二无因生论、四不死矫乱论外,其余四遍常论、四半常论、四有无边论均见于《杂阿含经》记载: 《杂阿含·一六八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我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杂阿含·一六九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我常、世间我无常、世间我常无常、世间我非常非无常;我苦常、我苦无常、我苦常无常、我苦非常非无常;世间我自作、世间我他作、世间我自作他作、世间我非自作非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世间我苦自作、世间我苦他作、世间我苦自他作、世间我苦非自非他无因作。’?”。”

遍常论

《长阿含经卷·梵动经》:佛告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此尽入四见中;于本劫本见言:‘我及世间常存。’尽入四见,齐是不过。

依据:

能回忆前世多劫事,世间转变隐显,七士身常无动转,互不相触,命不可害。

能回忆前世多生事,且能忆诸生无间自在,世间转变隐显。

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时诸蕴相续。

由于思维不如实。

按《长阿含经·梵动经》依据,是由于入定回忆二十成劫败劫、四十成劫败劫、八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以捷疾相智观察、推论作是说。

按《南传长部·梵网经》依据,由于能入定回忆过去世一生至多百千生的经历、一成坏至十成坏的经历、十成坏至四十成坏等的经历,我及世界是常住而有情流转轮回,认为我及世界是常住。

半常论

《长阿含经卷·梵动经》: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

依据:

从大梵天殁生于世间,认为我为大梵所造,大梵为常,我为无常。

听梵王说或辗转听说,大种无常心是常住,或心是无常大种常住。

从戏忘天殁生于世间,认为不戏忘失念的众生常住不变,戏忘失念者为无常。

从意愤天殁生于世间,认为不意愤相视的众生常住不变,意愤相视者为无常。

有无边论

《长阿含经卷·梵动经》: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

依据:

入定观我与世间有边。

入定观我与世间无边。

入定观我与世间,上下有边,四方无边。

我与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不死矫乱论

也称为异问异答。被问及不死奥义时,以诡辩论作答。

依据:

不如实知善不善及四圣谛,畏妄语故,说由于秘密义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不如实知善不善及四圣谛,畏邪见故,说由于秘密义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不如实知善不善及四圣谛,畏无知故,说由于秘密义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性昧劣不擅言词,畏违逆故,附和对方。

按《长阿含经卷·梵动经》,由于不知深奥道理,被询问时以“是这样,不是这样,并非是这样,并非不是这样”的回答不置可否。

依据:

对善恶行为有无果报不置可否。

对有无他世不置可否。

对何为善、何为不善不置可否。

对所有问题都不置可否。

按《南传长部·梵网经》,前三个依据是对于何为善、何为不善的问题,由于畏说妄语、畏取著等而不置可否;第四个依据是对他世、化生有情、善恶业之异熟果、真人死后存在、不存在、存在亦非存在、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的问题不置可否。

无因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名为无想有情天,彼等诸天,若想生时,即从彼天殁。而某一有情,从其天殁,生来此〔地上〕,生此已,舍家而出家。舍家而出家已,彼从苦行、精进、专修、不放逸、正忆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生起想念,更此以前不能想念。彼如是言:‘我及世界是无因生。所以者何?因以前我不存在,以前虽不存在,今我转变为有情。’

依据:

从无想有情天殁生于世间,我与世间本来没有,忽然而有。

思维推论,认为我与世间无因而有。

有想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死后有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以十六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有想。 《杂阿含经·一六七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色是我,余则妄想;非色、非非色是我,余则妄想;我有边,余则妄想;我无边,余则妄想;我非有边非无边,余则妄想。我一想、种种想、少想、无量想,我一向乐、一向苦,若苦、乐、不苦不乐。’?””

依据:

认为命即是身,色蕴是我,死后我有色、有想。

认为命不是身,无色蕴是我,死后我无色、有想。

认为命与身都是我,五蕴都是我,死后我亦有色亦无色、有想。

认为实有我,既非有色也非无色,死后我非有色非无色、有想。

死后我有边、有想。

死后我无边、有想。

死后我既有边又无边、有想。

死后我既非有边又非无边、有想。

死后我有一想。

死后我有有种种想。

死后我有小想。

死后我有无量想。

死后我纯有乐、有想。

死后我纯有苦、有想。

死后我有苦有乐、有想。

死后我无苦无乐、有想。

无想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死后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依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无想者。

依据:

认为色是我,死后我有色、无想。

认为命根或受行识三无色蕴是我,死后我无色、无想。

认为色、命根都是我,死后我亦有色亦无色、无想。

认为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我非有色非无色、无想。

死后我有边、无想。

死后我无边、无想。

死后我有边亦无边、无想。

死后我非有边非无边、无想。

非有想非无想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八种之根据,说我死后为亦非有想亦非无想。

依据:

我有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有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亦有边亦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我无色,非有边非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

断灭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七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断灭、消失、无有。 《杂阿含经·一七一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若麁四断坏、无所有,是名我正断;若复我欲界断坏、死[11]后无所有,是名我正断;若复我色界死后断坏、无所有,是名我正断;若得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我死后断坏、无所有,是名我正断。’?”。”

依据:

我有色,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欲界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色界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空无边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识无边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无所有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我非想非非想处天死后断灭,毕竟无有。

现法涅槃论

《南传长部·梵网经》:诸比丘!有某〔最上〕现法涅槃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五种根据,说现生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杂阿含经·一七0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若无五欲娱乐,是则见法般涅槃;若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第四禅,是第一义般涅槃。’?”。”

依据:

受用妙五欲乐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最初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第二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第三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安住第四静虑时,名得现法涅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第六十二期功德榜
2013年3月10日公布
· 朱见济和朱见深的关系朱见济和朱见深谁大
朱见济和朱见深的关系朱见济和朱见深两个人是堂兄弟关系。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济是明代宗朱祁钰的独子。所以,朱见济和朱见深两个人是堂兄弟的关系。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12月18日),明代宗朱祁钰独子,母为杭皇后。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1453年12月18日)就夭折,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复追废为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濬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被立为太子。朱...
· 常“见”之字,罕“见”之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这是古代燕赵壮士荆轲在易水河畔与送别之人唱出的一首绝世悲歌,这首名震古今的诗歌,以悲壮之情渲染出悲怆凄凉的气氛,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已”,慷慨赴国难凛然的正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生活在冷兵器时代的荆轲只能以当时最锐利的武器——“剑”去刺仇敌秦王了,武器“剑”同我们说的“见”姓本是风牛不相及的事,现在为何扯到一起呢?。作为最常见的“见”字,只要不是文盲,可以说无人不识,是最常见的字。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族的一个姓氏来讲,倒是别有趣味,确又是极其罕见的姓氏。如《百家姓》《姓氏考》《通志氏族略》《百家姓考略》《万姓统谱》《风俗通》等诸经典著作,皆查不到此姓。虽然如此罕见,可是在我费县500多个姓氏中,她确居然名列其中,这说明我县是一个有海纳百川之量的美好之地,“见”’姓。据本族人讲:本姓祖先最初姓“剑”,因打造精良锋利之宝剑而闻名,以世袭职业为本族之姓...
· 黄帝内经灵枢―第六十二篇动输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岐伯曰:气之离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及衰,其余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岐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
· 朱见?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弇山堂别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