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
概述
词义的语言功能,就是确定词和所称呼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词义还具有社会性。某个词的含义都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群体共同确定,共同理解的。个人也只有按照社会公认的词义使用词语才能和他人进行交流。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年龄、经验、学识不同,对于同一个词的含义也不一致。例如“人”这个词,成人要比儿童了解的深刻,而人类学家的理解就要更深刻一些。但是之所以还能够交流,就是还没有突破社会公认的词义的概括对象和范围。
词义还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词义也是人们思维活动的成果,而不是词语所指事物的本身。
词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既要继承以前的词义来传承文化,又要在现有词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含义来解释新鲜事物。
本义和转义
一个词最初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它的本义。由于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人们在用同一个词称呼某个事物相联系的另外一个事物时,就发生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称为多义词。而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转义。转义一般包括比喻义和引申义。
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意义。例如“纲领”的“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在“纲领”中则使用了它的比喻义,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是不同的。词的比喻义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这件事情搁浅了”,“搁浅”的本义是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而无法行驶,这里则使用比喻义,比喻事情遇到了阻碍,不能进行。而修辞上的比喻则是临时的,例如“他笑得像朵花一样”,“像朵花”只是一个比方,花的含义并没有改变。
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推衍出来的。例如“士兵”的“兵”,本义是兵器,在这里则是从本义联系到拿着兵器的人。
词义的演变
词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事务的变化和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形式。
词义所表示的概念的外延变大,叫做词义的扩大。例如“雌”的最初含义是指雌性的鸟类,现在则用来表示所有雌性的动物。
词义所表示的概念的外延缩小,叫做词义的缩小。例如英语“meat”,原来指一般的食物。但是现在则只表示肉食。
词义的内涵发生了改变,叫做词义的转移。例如“book”,原来指山毛榉,这种树木在古代曾经用来作纸,现在则表示书。
分析词义的方法
数以万计的词汇之间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为了分析各个词之间意义上的差别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词义的差别主要有:
意义
正确用词
语调轻重
例如“请求”的语意比“恳求”轻。
褒贬语义
例如“鼓动”是褒义;“煽动”则是贬义。
书面与通俗
例如“恐吓”比较书面化,而“吓唬”则粗俗一些。
适当字词运用
例如“掩盖”多用于具体的事物,而“掩饰”则多用于感情、思想。
“交换”常常和“资料”、“意见”等一起使用;
“交流”经常和“感情”等一起使用。蹉跎
参考
义素分析法
语言环境观察分析法
反义对照分析法
对词义的解释
对词义地解释叫做释义。这在编纂词典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释义也就是对词语所表示的概念下一个定义。对词义下定义有这样几种方法:
内涵定义
内涵定义就是解释这个概念的内涵。它有一个公式可以表示:
例如“作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人”。在这里,“作家”是种概念,是被定义者;“人”是“作家”这个种概念最相近的类;“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突出成就”是种差。
这种定义方式必须遵守4条规则:
定义者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者的外延相等
不能是否定式的
不能是比喻
不能循环。也就是不能这样定义:在解释a时,“a是b”;在解释b时“b是a”
这种定义方式多用于解释科学术语。
外延定义
外延就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例如“文学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但缺点是很难穷举所有能够包括的事物。
综合定义
就是把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结合起来解释词义。
语词定义
这是在语文词典中经常使用于解释一般性词语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根据词语的词性来解释,同一个词可以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上也有不同。这时一般都是分别解释。
指示方法
通过给出某个词语总容易被人感知事物的解释,来达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例如“哗哗”可以解释为“象声词,水流动的声音”。
描述方法
描述是在辞典或者百科全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他对某个事物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以达到对这个事物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
参见
汉语词类
词性
汉字
词语
词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