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叶盛兰
国家京剧院院长张凯华说,叶盛兰先生是第一个以挑班演员身份参加国营剧团(国家京剧院前身)的艺术家。他是文化部第一批评定的一级演员。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将家传珍贵文物—富连成科班“叶氏藏本”400余出剧目的手写真迹无偿地捐献给国家京剧院,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京剧精粹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盛兰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叶盛兰先生是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偶像,是京剧舞台上伟大的昆乱不当的大师,是京剧史上第一位小生挑班的京剧艺术家,是第一个以挑班演员身份参加国营京剧院团并将家传珍本无偿捐赠的爱国者,为这个行当承前启后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梅葆玖、刘长瑜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也都表示,叶盛兰在京剧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杰出艺术家,他的艺术和为人都值得后人学习,希望叶派的经典剧目能薪火相传。
8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从1951年进团就跟叶盛兰固定合作,和叶盛兰并称“四大头牌”的她说:“虽然没有一个形式或礼节上的仪式,但我一直视叶盛兰为我的老师,我跟叶老师合作学的东西,可能比他的学生们学的还多。他会的戏特别全特别好,同他一起演戏不能偷一点懒,得拿出全部精神和他对戏。他在《柳荫记》中的那段反西皮,每次唱完衣服都湿透了。”
叶盛兰
叶盛兰的二代弟子夏永泉至今还记得老师的最后一台戏就是1964年的《白蛇传》。“当时老师身体不太好,不常登台。所以一公布他要演戏,排队买票的观众像长龙一样。”“叶先生在台上搭架子一走,台下就炸了,一直喊‘好’。老师后来跟我说,当时都不敢动了,动一下就是一片叫好!”他也非常痛心叶盛兰的悲剧人生:“50岁时甚至就是叶老师的最后一场戏了,那些年,他在演出后还要扫堂(打扫戏台)、倒痰盂,以至于后来身体不好。他故去时就连‘表演艺术家’的称谓也被勾去了。但是如果没有他,京剧艺术是不完整的。”
叶盛兰
他犹记得自己演出前去探望老师,远远的就听见叶先生在高歌猛唱,一进院子看见叶先生从头到脚都扮上了,除了没化妆。“我当时心想,这么大的角儿了,每出戏都还要这么投入的研究情绪,他是每次演出都要有新收获、新悟性、新提高。”在夏永泉看来,老师对自己的艺术那么痴心,对自己的羽毛那么爱护,全身心奉献了一个“美”字,“现在很难说谁是‘小生第二’,因为距离叶先生都太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