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
内容
通常认为现代化包含以下的社会过程:
技术的发展:科学及技术的长足进步帮助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控制,以及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工业的发展:借助机械化,工艺品、农产品的大量生产得以实现,透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跟消费。
世俗化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演进,识字率大幅提升,资讯的传布容易,让宗教力量减弱,使理性文化发达。
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集中趋势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连带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特别是移民因为先进交通工具的发展而大量增加等。。
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学习的机会扩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并传递开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急速缩小,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现代化理论的经典预设,近来受到多方面实证资料、历史后续发展及理论的挑战(参见后现代)。
学术分析
社会科学界中对现代化的分析,往往有以下假设:
传统与现代之间有明确界线;
要建立现代社会经济,必须打破传统的社会格局、消除旧的文化意识、建立新的社会理念;
传统力量可能导致现代化的失败。
阻力
廿世纪时,有关现代化的阻力,社会科学界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会替代各种传统信仰,任何社会,包括东方及非洲社会,都会逐步由传统社会蜕变为现代资本主义模式;主张这种理论的学者可以罗斯托(Rostow)为代表。另一种理论认为,非西方社会的文化模式,会阻碍社会现代化,传统的文化模式会长期延续,成为现代化无法克服的阻力,即使这些国家表面上成为现代国家,实际上仍处于传统状态;主张这种理论的学者可以人类学家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为代表。
东西差别
“现代化”乃一来自西方的概念,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致使在西方人看来是“现代化”的社会过程,东方人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如余英时先生指出:‘如果西方“消除神话”是基督教的“现代化”,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三教(儒、释、道)都早已“现代化”了。’
相关条目
现代性
发展经济学
四个现代化
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1.01.11.21.3威廉·A·哈维兰. 当代人类学. 王铭铭.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575–585. ISBN 7-208-00082-4.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页281。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页280-281。
^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页32-33,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