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现代化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8
转发:0
评论:0
内容通常认为现代化包含以下的社会过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及技术的长足进步帮助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控制,以及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工业的发展:借助机械化,工艺品、农产品的大量生产得以实现,透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跟消费。世俗化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演进,识字率大幅提升,资讯的传布容易,让宗教力量减弱,使理性文化发达。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集中趋势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连带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特别是移民因为先进交通工具的发展而大量增加等。。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学习的机会扩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并传递开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急速缩小,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现代化理论的经典预设,近来受到多方面...

内容

通常认为现代化包含以下的社会过程:

技术的发展:科学及技术的长足进步帮助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控制,以及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工业的发展:借助机械化,工艺品、农产品的大量生产得以实现,透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跟消费。

世俗化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演进,识字率大幅提升,资讯的传布容易,让宗教力量减弱,使理性文化发达。

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集中趋势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连带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特别是移民因为先进交通工具的发展而大量增加等。。

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学习的机会扩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并传递开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急速缩小,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现代化理论的经典预设,近来受到多方面实证资料、历史后续发展及理论的挑战(参见后现代)。

学术分析

社会科学界中对现代化的分析,往往有以下假设:

传统与现代之间有明确界线;

要建立现代社会经济,必须打破传统的社会格局、消除旧的文化意识、建立新的社会理念;

传统力量可能导致现代化的失败。

阻力

廿世纪时,有关现代化的阻力,社会科学界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会替代各种传统信仰,任何社会,包括东方及非洲社会,都会逐步由传统社会蜕变为现代资本主义模式;主张这种理论的学者可以罗斯托(Rostow)为代表。另一种理论认为,非西方社会的文化模式,会阻碍社会现代化,传统的文化模式会长期延续,成为现代化无法克服的阻力,即使这些国家表面上成为现代国家,实际上仍处于传统状态;主张这种理论的学者可以人类学家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为代表。

东西差别

“现代化”乃一来自西方的概念,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致使在西方人看来是“现代化”的社会过程,东方人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如余英时先生指出:‘如果西方“消除神话”是基督教的“现代化”,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三教(儒、释、道)都早已“现代化”了。’

相关条目

现代性

发展经济学

四个现代化

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1.01.11.21.3威廉·A·哈维兰. 当代人类学. 王铭铭.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575–585. ISBN 7-208-00082-4.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页281。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页280-281。

^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页32-33,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论儒家对现代化的调适
提要: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反抗而又不断调适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文章侧重讨论儒家的调适。对儒家调适的阶段、动因、方式、方向和前景作了分析。以“现代化共识”的形
· 中国现代化如何从传统中受益: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
摘要: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既充满了反抗,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和重建。从儒家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儒家的调适和重建方式主要有:“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以“中学”释“西学”或以“西学”释“中学”、“中西会通”、“接续主义”、“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本位文化”、“中国本位”或“民族本位”、“西体中用”、“合题”、“化西”、“创造性转化”等十二种。在“现代化共识”形成(1919――1935前后)以前,儒家现代化的总体架构是“体用论”(“中体西用”);而后是“创化论”(“创造性转化”)。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反思自身传统、吸收异域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的过程。经过重建后的中国现代性文化将是接续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整合异域现代文化精华的、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语境的新融构。关键词:儒家传统现代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儒家文化是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土壤中生长...
· 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模式
摘要: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特殊路径使其在遵从现代化共性规律的同时又独具特色,较为突出的有混合过渡性、自觉建设性、经济先导性、政府调控性、跨越式发展性、文化裂变与整合交替性、发展模式创新性等等,这些特性使中国现代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化经验模式形成鲜明对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新特征;人类文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这一现代化模式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愈加凸显,准确把握这些新特征并积极导向,对中国社会的健康有序高效率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新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目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促使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及美国崛起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中,中国成熟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持其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而在经济上实行“...
·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胡绳先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中,对“以现代化为主题”研究和写作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作了如下概括:“考虑以现代化为主题为叙述近代史的意见,……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可行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题目。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注:见《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刘大年先生在1996年7月召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也提出:110年的历史的基本运动是民族运动,内容包括两项:“一是要求民族独立,二是要求中国近代化。从西方侵略中国这一天起,就是民族运动的开始,也就在我们面前提出了近代化的问题。”(注:刘大年:《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中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6期。)从刘先生发言的全文可知,他所讲的“近代化”其实就是“现...
· 废除科举与清末社会现代化
晚清以降,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西学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中国知识界开始深刻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的呼声日益高涨。1905年9月,清廷下诏,自丙午科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实行长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废止。在中国传统社会,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的抡才大典,其影响扩及教育、选举、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习俗、心理等层面。因此,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早期现代进程的影响不可小视。在晚清,“废科举”几乎总是与“兴学堂”连在一起,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善是废科举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项成果。1905年废科举之后,各地兴办学堂的数量和速度都出现了一个高峰。全国的学堂在1905年仅有8277所,1906年就达到23862所,1909年则达59117所。与之相应,学堂学生也从1905年的不足26万人上升到1909年的1639641人。这种情形足以说明,废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