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逻辑学上的矛盾
逻辑学上, 矛盾 、 自相矛盾 或 抵触 (contradiction)被更加特殊化的定义为同时断言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这个想法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律,它声称“你不能同时声称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
当我们说命题S与P矛盾时,意思是二者相当于A和非A的关系,也就是S与P不能同时为真、亦不能同时为假。
举例来说:“所有学生都用功”和“有些学生不用功”就是逻辑上矛盾的。
习惯上说的矛盾其实是指逻辑学上的不一致,矛盾必然不一致,然而不一致不必然矛盾。
利用矛盾的证明
在演绎逻辑和数学中,矛盾通常作为有什么东西错误了的迹象,你需要折回你的推理的步骤并"检查你的前提"。这在数学中的反证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矛盾永远不能为真,所以它永远不能是有着全部为真的前提的有效论证的结论。要构造一个利用矛盾的证明,你需要从一组前提构造一个有效的论证,得出是逻辑矛盾的一个结论。因为结论为假,并且论证是有效的,唯一的可能性是一个或多个前提为假。在很多关键的数学证明中使用了这种方法,比如欧几里得对没有最大素数的证明,和康托尔对在0和1之间有不可数个实数的对角线证明。
涉及矛盾的悖论
矛盾同许多有名的悖论有关。其中之一是在一阶谓词演算中从矛盾中可以推导出 任何 命题(也叫陈述)。换句话说,依据谓词演算,不管P和Q意味着什么,如果P和¬P都为真的,则Q为真。在这个事实的表达中,矛盾被称为在一阶逻辑中的"逻辑爆炸"。
例如,下列论证是严格有效的,就是说前提在逻辑上蕴涵结论:
前提: 5既是偶数又是奇数。(就是在上述公式中的P ∧ ¬P)。
结论:神存在。(就是Q)。
下面的论证也是有效的:
前提: 5既是偶数又是奇数。(就是P ∧ ¬P)。
结论:神不存在。(就是¬Q)。
注意这两个论证共有的前提是错误的;5是奇数而不是偶数。所以这些论证都不是可靠的,这意味着它们都没有为信赖它的结论给出一个逻辑基础。
可能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怪异的,如果5既是偶数又是奇数,就能够在逻辑上得出明显的不相关的任何事情比如 神的存在性的结论。更加怪异的是,这个悖论还蕴涵了,如果一个人有是矛盾的任何两个信仰,则这个人在逻辑上证实任何可想像到的信仰。
这个悖论的证明
即使谓词演算的基本规则对于好的推理方式都是可靠的,它们在一起就会蕴涵这个悖论。有两个方法证明它。
第一个方法来自合取和蕴涵的真值表定义:
(P ∧ ¬P)为假。
所以,(P ∧ ¬P) → Q为空虚真理。
第二个方法基于真值表的在美学上的缺陷:
假设P ∧ ¬P。基于这个假定我们可以推导出:
所以 (P ∧ ¬P) → Q(条件证明)
参见
双重标准
双想
反讽
矛盾语
次协调逻辑
悖论
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