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线粒体DNA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0
转发:0
评论:0
突变速率动物体内的线粒体DNA并不会经过遗传重组,因此与细胞核DNA相较之下有较高的突变速率(重组有修复突变的功能);而植物与真菌类体内的mtDNA则存在着重组现象,其中植物的mtDNA突变速率高于细胞核DNA;真菌方面的mtDNA突变速率则尚未明了。由于动物的mtDNA的突变速率高于细胞核DNA,较为容易测量计算,使mtDNA成为用来追溯动物母系族谱的有效工具,例如许多物种在数百个世代以前的祖先。此外,人类的mtDNA也可用来进行个体辨识。线粒体DNA起源内共生理论认为真核细胞最早的起源,是因为原核细胞(细菌等)被吸收到另外一个细胞中,而没有被消化。而这两个细胞之后产生了共生关系,使最早的细胞器诞生,此细胞器后来成为现今的线粒体,其基因组也在演化过程中转变成线粒体DNA。线粒体遗传对动物而言,受精卵中的mtDNA主要遗传自母亲;而对植物来说略有变异,但仍然以母系遗传为主;真菌则源自双亲。...

突变速率

动物体内的线粒体DNA并不会经过遗传重组,因此与细胞核DNA相较之下有较高的突变速率(重组有修复突变的功能);而植物与真菌类体内的mtDNA则存在着重组现象,其中植物的mtDNA突变速率高于细胞核DNA;真菌方面的mtDNA突变速率则尚未明了 。

由于动物的mtDNA的突变速率高于细胞核DNA,较为容易测量计算,使mtDNA成为用来追溯动物母系族谱的有效工具,例如许多物种在数百个世代以前的祖先。此外,人类的mtDNA也可用来进行个体辨识。

线粒体DNA起源

内共生理论认为真核细胞最早的起源,是因为原核细胞(细菌等)被吸收到另外一个细胞中,而没有被消化。而这两个细胞之后产生了共生关系,使最早的细胞器诞生,此细胞器后来成为现今的线粒体,其基因组也在演化过程中转变成线粒体DNA。

线粒体遗传

对动物而言,受精卵中的mtDNA主要遗传自母亲;而对植物来说略有变异,但仍然以母系遗传为主;真菌则源自双亲。

雌性遗传

正常状况下,线粒体只会遗传自母亲,以哺乳类而言,一般在受精之后,卵子细胞就会将精子中的线粒体摧毁。1999年发表的研究中显示,父系精子线粒体(含有mtDNA)带有泛素(ubiquitin)标记,因而在胚胎中会被挑选出来,进而遭到摧毁 。不过某些细胞外的人工受精技术可直接将精子注入卵子细胞内,可能会干扰摧毁精子线粒体的过程。

由于母系遗传的特性,使得研究者能够借由线粒体DNA,追溯长时间的母系族谱(与之相对的为专门用来追溯父系族谱的Y染色体)。人类的线粒体DNA中累积了一些高度变异控制区域(hypervariable control region;包括HVR1与HVR2),在HVR1中含有大约44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用来与其他个体(特定人士或数据库中的讯息)的控制区作比对,进而测定出母系族谱。Vilà等人的研究中回溯了家犬与狼的母系祖先,同样的分析方式也导出了线粒体夏娃概念,用于研究人类起源。

由于mtDNA并非高度保守,而是拥有较快的突变速率,因此可用来研究系统发生学,生物学家挑选少量不同物种的基因,分析其序列的保留与变异程度,可建立出演化树。

雄性遗传

目前已知有时候有些物种体内,如蚌类,也会有一些遗传自父亲的线粒体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某些昆虫,如果蝇 与蜜蜂 ,也有父系线粒体遗传的现象。

少量的例证显示雄性线粒体遗传也存在于某些哺乳类。曾有人发表老鼠的父系线粒体遗传 ,但随后又遭否定。此外,已知具父系线粒体遗传的还有绵羊 与复制牛 。某些人类个案中,也发现同样情形 ,这种情形相当少见,整个线粒体中可能只有一个线粒体DNA是遗传自父亲 。

遗传疾病

线粒体DNA的突变可造成许多的疾病,如运动障碍(exercise intolerance)或凯塞综合征(Kearns-Sayre syndrome,KSS),一种可使患者心脏、眼睛与肌肉完全失去运动功能的疾病。

遗传密码

真菌、原生生物和人以及其它动物的线粒体中的遗传密码与标准遗传密码的差异,主要变化如下:

参见

人类粒线体DNA单倍体群

单一起源说

线粒体夏娃

叶绿体DNA

线粒体基因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人类线粒体DNA单倍体群
线性透视此进化树来自VanOven2009tree和随后发表的研究报告是基于此进化树。L(线粒体夏娃)参看遗传系谱学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群体遗传学
· 线粒体夏娃
参见人类粒线体DNA单倍体群Y染色体亚当单地起源说参考文献Excoffier,L.,andYang,Z.,"SubstitutionRateVariationAmongSitesinMitochondrialHypervariableRegionIofHumansandChimpanzees",1999,Mol.Biol.Evol.16;pp1357–1368Kaessmann,H.,andPääbo,S.:"Thegeneticalhistoryofhumansandthegreatapes".JournalofInternalMedicine251:1–18(2002).pubmed
· DNA修复
DNA损伤细胞内正常的代谢活动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DNA损伤的发生速率约为每个细胞每天1,000至1,000,000处分子损害。但是许多别的因素能使之达到更高的速率。一个关键的癌相关基因(如肿瘤抑制基因)的一处未修复的损害就能对个体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这类基因只占人类基因组的6,000,000,000(30亿个碱基对)个碱基的0.000165%。细胞核DNA与线粒体DNA损伤人类细胞和绝大多数的真核细胞的DNA定位于细胞内的两个地方:细胞核内和线粒体内。细胞核DNA(nDNA,nuclearDNA之缩写)大量聚集于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缠绕其上的称为组蛋白的珠状蛋白质组成的。只要细胞要表达其nDNA编码的遗传信息,其相应的染色体区域就要拆开,定位在此处的基因才被表达,之后这一区域又固缩回原来的静态构造。线粒体DNA(mtDNA,mitochondrialDNA之缩写)定位于细胞器线粒体之...
· DNA运算
历史DNA运算最先由南加州大学的伦纳德·阿德曼在1994年实现。Adleman演示了一种将DNA应用于解决七点哈密顿路径问题的概念验证方法。自Adleman的实验以后,学界又取得了许多进展,多种图灵机被证明是可行的。尽管一开始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解决P/NP问题,但人们旋即意识到此类问题并不是DNA运算的最佳应用场合,以致有多种意见要求寻找杀手级应用。1997年,计算机学家MitsunoriOgihara和生物学家AnimeshRay一道提出了一种组合逻辑电路的评价方法,并描绘了实现方法。2002年,来自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的研究者公开了一种由DNA分子和酶,而不是硅组成的计算机器。2004年3月28日,WeizmannInstitute的EhudShapiro,YaakovBenenson,BinyaminGil,UriBen-Dor,和RivkaAdar在自
· DNA复制
DNA的结构DNA通常是一个双链的结构,两条单链互相盘绕从而表现出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单体。DNA的每一条单链都是由四种碱基不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这四种碱基即: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一个核苷酸可以是一磷酸、二磷酸或者三磷酸的,也就是说,一个脱氧核糖连接着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磷酸基团。每条单链中相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磷酸二酯键相连接,以此形成了DNA双螺旋结构中由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组成的骨架,而骨架里面既是碱基对。两条单链之间的核苷(即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相连。一般情况下,A只与T相连,而C只与G相连。DNA链是具有方向性的,对于DNA的一条单链来说,它的两个末端分别被命名为“3"端”和“5"端”。DNA两条单链的结构之所以被描述为“反向平行双螺旋”,其中的“反向”即指两条单链中,一条链的方向是从3"端到5"端,而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