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提斯洋
过去理论
在1893年,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Eduard Suess)根据阿尔卑斯山脉与非洲的化石纪录, 提出过去在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曾有个浅内海存在者。休斯将这个史前海域命名为特提斯海(Tethys Sea),以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忒堤斯为名。后来提出的板块构造论,推翻了休斯的许多假设,并将特提斯海改为特提斯洋(Tethys Ocean)。但是,休斯的特提斯海概念仍有其正确处,并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关注,因此休斯仍被认为是特提斯海与特提斯洋的发现者。
现代理论
约在2亿5000万年前的晚二叠纪,盘古大陆南部(后来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出现一道裂谷,辛梅利亚大陆开始分裂,古特提斯洋的南边开始出现新的海洋。在接下来的6,000万年间,辛梅利亚板块与盘古大陆分离,往北方移动,使古特提斯洋往盘古大陆北部(劳亚大陆)的东南缘缩小。盘古大陆南部与辛梅利亚大陆(现今的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印度、马来亚)之间出现新海洋-特提斯洋,取代原本古特提斯洋的位置。
在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后来的劳亚大陆)碰撞、接合,并形成隐没带,称为特提斯海沟。海平面上升,特提斯洋延伸入西边的欧洲。同一时期盘古大陆分裂为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大西洋开始出现。在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约一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非洲与印度往北离开,穿越特提斯洋,印度洋开始出现。特提斯洋的四周都有陆块推进者,在1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特提斯洋缩减为特提斯海道(Tethys Seaway),或称第二特提斯海。
现今印度、印尼、印度洋等区域,过去曾被特提斯洋覆盖者。现今的地中海是西特提斯洋的残余部分,而黑海、里海、与咸海则是副特提斯海的残余部分。特提斯洋的海底,大部分隐没到辛梅利亚大陆与劳亚大陆之下。休斯等地理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个地区过去是特提斯洋的海底,直到印度大陆与基梅里大陆碰撞,使海底上升。欧洲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也有类似的证据,显示非洲板块造成阿尔卑斯山脉。
对古生物学家而言,特提斯洋非常重要,因为特提斯洋的周围有许多陆棚,可在这些昔日陆棚发现栖息于海洋、沼泽、河口的许多生物化石,可研究长时间的生物变化。
相关名词与海域
许多网络上的特提斯海,其实指的是特提斯洋,反之亦然。但有些网站将侏罗纪时期出现的大西洋,与特提斯海混淆。
特提斯洋的西部,称为西特提斯洋(Western Tethys Ocean)、阿尔卑特提斯海(Alpine Tethys Ocean)、特提斯海。黑海、里海、咸海被认为是它们的残余部分,但黑海有可能是更古老的古特提斯洋的遗迹。但西特提斯洋并非单一个开放性海洋,而是分布者火山岛与微大陆。西特提斯洋的东部分布者瓦莱洋、皮埃蒙特-利古里亚洋,以亚伯兰板块、伊比利亚板块、阿普利亚板块上的陆块为界。中生代时期的海平面很高,各大陆的许多部分成为浅海。在新生代时期,欧洲中部与东部被副特提斯洋(Paratethys)覆盖者,副特提斯海又称潘诺尼亚海(Pannonian Sea),这个海域在中新世末期消失,成为独立的内海,并在更新世干涸,成为陆地。
特提斯洋的东部,则被称为东特提斯洋(Eastern Tethys Ocean)。
随者相关理论的提出,科学家们将特提斯一词,用在更古老的相似海洋上。古特提斯洋,出现在4亿4000万年前的志留纪,位在Hunic岩层与盘古大陆南部(之后的南界先后为冈瓦纳大陆、基梅里大陆)之间,在侏罗纪时期消失。原特提斯洋出现在6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在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消失,位在波罗地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南部之间。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有时会与瑞克洋产生混淆,瑞克洋存在于志留纪,在上述两个海洋的西方,波罗地大陆、阿瓦隆尼亚大陆、盘古大陆南部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