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沧龙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4
转发:0
评论:0
叙述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扁掌龙头颅骨沧龙类呼吸空气,而且是强壮的游泳者,在温暖的陆缘浅海适应良好,在晚白垩纪时期相当普遍。沧龙类是胎萌生动物,而非海龟返回岸边产卵。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Carinodensbelgicus,身长3到3.5米,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较大的沧龙类较为典型:沧龙身长可达17米。海诺龙是最长的沧龙类,身长17.5米。沧龙类的身体形状类似现代巨蜥,但为了适应游泳,而更为修长、流线性。它们的四肢骨头长度缩减,它们的鳍状肢由修长指骨间的蹼形成。它们的尾部宽广,可提供移动时的力量。它们的运动方式也许类似现今海鳗或海蛇的运动方式。这些动物可能采埋伏,而快速加速方式捕抓猎物,而非猎食方式。三种型态的沧龙类骨骼,从上到下依序为:硬椎龙、板踝龙、海王龙沧龙类有双铰链状的颌部、头颅骨(类似今日的蛇),能将它们的猎物整个吞下,这种类似蛇的习性...

叙述

沧龙科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扁掌龙头颅骨

沧龙类呼吸空气,而且是强壮的游泳者,在温暖的陆缘浅海适应良好,在晚白垩纪时期相当普遍。沧龙类是胎萌生动物,而非海龟返回岸边产卵。

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Carinodens belgicus,身长3到3.5米,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较大的沧龙类较为典型:沧龙身长可达17米。海诺龙是最长的沧龙类,身长17.5米。

沧龙类的身体形状类似现代巨蜥,但为了适应游泳,而更为修长、流线性。它们的四肢骨头长度缩减,它们的鳍状肢由修长指骨间的蹼形成。它们的尾部宽广,可提供移动时的力量。它们的运动方式也许类似现今海鳗或海蛇的运动方式。这些动物可能采埋伏,而快速加速方式捕抓猎物,而非猎食方式。

沧龙科

三种型态的沧龙类骨骼,从上到下依序为:硬椎龙、板踝龙、海王龙

沧龙类有双铰链状的颌部、头颅骨(类似今日的蛇),能将它们的猎物整个吞下,这种类似蛇的习性能帮助确认沧龙类化石遗骸里的未咀嚼物质。在南达科他州发现的一个海王龙化石里,发现了黄昏鸟、一个硬骨鱼、一个鲨鱼、以及一个较小的沧龙类(硬椎龙)。曾经在沧龙类的骨头上发现了锐利的牙齿嵌进骨头内。

许多研究人员基于相同的特征,例如上颌双排突出的牙齿、双铰链状的颌部、适应缩小的四肢、以及可能的运动方式,认为蛇与沧龙类有相同的祖先。这个理论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9年提出,他提出“Pythonomorpha”来包含两者。这个名词有超过一世纪的时间被人遗忘,直到90年代再度被提起。

环境

白垩纪的海平面很高,造成全球很多地方的海侵现象,也形成位在北美洲的西部内陆海道。沧龙科化石已在荷兰、瑞典、非洲、澳洲、新西兰、以及南极洲Vega岛等地发现。加拿大与美国的完整或部分沧龙科化石发现于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乔治亚州、以及几乎所有曾覆盖在海道之下的州:德州、阿肯色州西南部、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内布拉斯加州、达科他地区、蒙大拿州、曼尼托巴省、以及北达科塔州等地发现。沧龙科化石也在加州、墨西哥、秘鲁、丹麦等地发现。

许多在新西兰发现的“恐龙”化石其实都是并不属于恐龙的沧龙科化石、蛇颈龙类化石;新西兰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从不是大陆的一部分。

发现

沧龙科

一群工人在马斯特里赫特市的石灰岩采石场挖到沧龙的化石

第一个公开的沧龙科化石影响了恐龙化石的发现,并吸引了启蒙时代的注意力到动物化石身上;第一个发现的沧龙科化石在1780年由一群采石场工人在地道里发现,并吸引了马斯特里赫特市的外科医生兼化石猎人C. K. Hoffman的注意,但是化石的所有权归于一个马斯特里赫特市的教士。

Hoffman医生的回应让这个发现著名。当这革命性的影响垄罩者马斯特里赫特市,这个小心藏起的化石据传被装到酒箱里运到巴黎,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在那里可以研究化石;直到1822年,这个称为“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Le grand animal fossile de Maastricht)的化石被称为Mosasaur(默兹河蜥蜴);在1829年,正式命名为霍氏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数具比“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还早发现的沧龙类化石,从1770年代起在哈勒姆泰勒斯博物馆展出,直到19世纪才被确认是沧龙类化石。

马斯特里赫特石灰岩岩层因为非常著名,所以白垩纪的最后600万年被称为马斯特里赫特阶。

演化

许多研究人员,根据松散如铰链般颌部、缩退的四肢、可能的运动方式等特征,认为蛇从沧龙类演化而来。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9年建立起“Pythonomorpha”来包含蛇与沧龙类。这个名词有多达一个世纪被人遗忘,而在90年代再度被提起。最近发现的南美洲蛇类 Najash rionegrina,使蛇演化自沧龙类理论遭到质疑。

在2005年11月份的荷兰地球科学杂志,研究人员确认最近发现的达拉斯蜥蜴,是陆生的巨蜥(例如科摩多龙)与水生沧龙类,两者之间的早期连结。

大众文化

沧龙类出现在BBC《海底霸王》(Sea Monsters)电视节目。一群沧龙类反复攻击奈吉尔·马文的翻覆救生艇。

沧龙类也出现在ITV的《远古入侵》(Primeval)电视节目。在该集里,一只沧龙类借由海中的时间旅行现象,到达了21世纪,并杀了一位救生员。在该电视节目里,沧龙类被描述成拥有类似鳄鱼的皮肤,但这是错误的。

《侏罗纪世界》亦有出现。

现代传说

虽然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类与恐龙一起灭绝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而白垩纪末(马斯特里赫特阶)之后没有发现任何沧龙类化石证据,有些神秘动物学学者认为那些零散的类似鳄鱼的海蛇报导事件可能是沧龙类。毛利人传说中的Taniwha水怪被某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是沧龙类。然而,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之后,并没有任何沧龙类化石的科学证据。

分类

沧龙科

海怪龙

沧龙科

板踝龙

沧龙科

硬椎龙

沧龙科

倾齿龙

沧龙科Mosasauridae

分类未定属

平齿蜥Liodon

哥隆约龙Goronyosaurus

多齿龙Pluridens

Kourisodon

罗塞尔龙Russellosaurus

特提斯龙Tethysaurus

参考资料

^Lee, 1997, "The phylogeny of varanoid lizards and the affinities of snakes," in Phil. Trans. R. Soc. Lond. B 352: 53-91.

^2.02.1Pythonomorpha介绍

^堪萨斯之海网站 - 沧龙类

^Everhart, M.J. 2005. "Enter the Mosasaurs," Chapter 9 in "Oceans of Kansas: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Western Interior Se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322 p.

^Getman, Myron RC. 1994. "Occurrences of Mosasaur and other reptilian fossil remains from the Fox Hills Formation (Maastrichtian: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Dakota". St.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达拉斯蜥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龙虱科
语源龙虱科的学名源于希腊语的δυτικός(dytikos),意思就是“可潜水”。特征龙虱成虫呈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背面拱起,后足扁平刚毛发达。触角为丝状,共11节,下颚的触须较短。常见个体大小为10至20毫米,部分物种身长可达35毫米以上。龙虱的成虫和幼虫均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水中昆虫、孑孓、小鱼、蝌蚪等,部分亦属植食性和腐食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当它们见到灯光时便飞向高空,趋向光源。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七》:“龙虱生水中,外甲壳而内软翅,似金龟虫,也能略飞”。食用性龙虱科物种的成虫,特别是大龙虱属(Cybister)物种,皆食用。在墨西哥,当地人会把C.explanatus烤过后再加盐,与玉米面豆卷伴食。在日本,日本真龙虱(C.japonicus)在部分地区(例如:长野县)被视为食物。在中国的广东省,除了会食用日本大龙虱之外,还会吃黄缘真龙虱(C.bengalensis)、黑...
· 驰龙科
叙述身体架构伶盗龙的骨架,位于布鲁塞尔驰龙科的独特身体架构,有助于恐龙是种活跃且快速动物的理论,以及恐龙与鸟类是近亲的理论。在罗伯特·巴克(RobertT.Bakker)替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Ostrom)的1969年专题论文所做的图解中,将恐爪龙描绘成快速奔跑的姿态,这成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古生物学重建图。驰龙科具有大型头部、锯齿边缘牙齿、狭窄口鼻部、眼睛向前,显示具有一定程度的立体视觉。如同大部分的兽脚类恐龙,驰龙科的颈部长,呈S状弯曲,身体相当短。它们的手臂长,某些物种的手臂可以在胸前交叉,手部相当大,上有三根长手指,第一指最短,第二指最长,手指上有大型指爪。耻骨末端大,往尾巴基部延伸。第二脚趾上有大型、弯曲趾爪。尾巴修长,尾椎长而低平,第14节尾椎之后缺乏横突(Transverseprocess)与神经棘。目前已发现部分驰龙科的身体覆盖者羽毛,包含前肢与尾巴上的大型、片状羽毛,...
· 龙脑香科
分类龙脑香科一般被分为2个亚科:柄蕊香亚科Monotoideae:3属30种:龙脑香亚科Dipterocarpoideae:是最大的亚科,包括13属470-650种,广泛分布在亚洲南部,以马来群岛西部品种最多,是当地热带雨林的优势树种。生长在南美圭亚那高原地带的Pakaraimaearoraimae过去曾被归类于本科,自成Pakaraimoideae亚科,现已知属于半日花科。参考文献Ashton,P.S.Dipterocarpaceae.FloraMalesiana,1982SeriesI,92:237-552.Maury-Lechon,G.andCurtet,L.BiogeographyandEvolutionarySystematicsofDipterocarpaceae.InAReviewofDipterocarps:Taxonomy,ecologyandsilviculture,1...
· 棱齿龙科
演化关系棱齿龙科是自然演化支(单系群)的假设,早在90年代中后期就已逐渐淘汰。以下棱齿龙类演化树,取自于ClintA.Boyd等人的2009年研究,支持了棱齿龙类并系群的假设。这个演化树并没有写入鸟臀目、鸟脚下目、禽龙类等分类单元,仅包含腱龙等原始禽龙类。传统上的棱齿龙类的范围,大致从灵龙、何信禄龙到棱齿龙、加斯帕里尼龙之间。以下列表是根据大卫·诺曼(DavidNorman)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以下属为经常被列为棱齿龙类的有效属:灵龙Agilisaurus何信禄龙Hexinlusaurus(过去是多齿灵龙A.multidens)厚颊龙Bugenasaura(目前被认为是奇异龙的次异名)加斯帕里尼龙Gasparinisaura棱齿龙Hypsilophodon韩国龙Koreanosaurus奔山龙Orodromeus奥斯尼尔洛龙Othnielosaurus帕克氏龙Parksosaurus奇
· 鸭嘴龙科
特征埃德蒙顿龙的颅骨鸭嘴龙科因它们头部类似现代鸭子的头而著名。有些物种(如著名的大鸭龙)的头颅前部呈平坦、宽广状的喙状嘴,适合撕下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森林的树叶与树枝。嘴部后方的数百个牙齿适合压碎吞下的食物。这形成一个假设,这些牙齿是鸭嘴龙科在白垩纪繁盛的重要因素;相较之下,蜥脚类仍需要胃石来协助磨碎食物。在2009年,古生物学家MarkPurnell研究鸭嘴龙类的咀嚼方式与食性,他们以埃德蒙顿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数百颗牙齿的磨损痕迹。他们发现鸭嘴龙类具有相当独特的咀嚼方式,不同于现今的任何草食性动物。现代哺乳动物的咀嚼方式,主要依靠灵活的下颌关节;鸭嘴龙类的上颌、颅骨之间,则有铰链式关节。当鸭嘴龙类进行咀嚼时,上颌会往两侧撑开,而下颌则会相对地与下颌咬合。发现已废止属糙齿龙的古老绘画埃德蒙顿龙的皮肤压痕鸭嘴龙科恐龙是北美洲第一个确认的恐龙科;在1855-1856年,当挖掘它们的牙齿化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