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
历史
中国古代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这种婚姻制度中,妾室地位低于嫡妻。相比较于嫡妻,娶妾的仪式较为简单。娶妻的仪式则较复杂与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有所简化,但皇家婚礼仍耗时颇多。唐朝太子李弘纳太子妃裴氏时,耗时一年。
婚礼前的准备
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征”;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换庚谱
换庚谱,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生辰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现代有些地区的习俗还是要核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婚礼期日时辰、新居风水方位等。
聘礼和嫁妆
除三书六礼外,男方需向女方支付聘礼。而女方家族提供的嫁妆最迟需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妆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与财富。除了珠宝首饰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嫁妆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东西。传统上会把嫁妆列成清单,称为奁仪录。
婚礼前几日的准备
安床
在选定吉日后,于婚前几天由“好命公”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然后,再由一位“好命婆”负责铺床,并摆上各式喜果、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
祭祀
通常是祭祖或祭神活动。今浙江舟山地区有在婚礼前夜举行的传统祭祀活动,称之相喜。
婚礼经过
哭嫁
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五岁成年许嫁之后行“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由于盛行早婚,加上庶人礼仪简化,演变成婚前的上头仪式。
“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
“开脸”是指用细绒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使面部更为光洁。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及“好命婆”),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此外,娘家还会设宴请客,“上头”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见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头,一面梳,一面唱十梳歌:“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四条银笋尽标齐,五梳翁娌和顺,六梳夫妻相敬,七梳七姐下凡,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十梳夫妻两老到白头。”
新郎、新娘服饰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
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亲、出门
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马车的,宋代之后普遍的是用花轿去迎亲。
约定的期日已到,于时辰前由男方长辈陪同新郎,率领族人向神明、祖先上香祭拜,祈求迎娶过程中能一切顺利。时辰已到、迎娶队伍出发,出发前鸣放第一次爆竹,惊退欲抢亲的恶鬼邪神。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换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这是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现代多把汽车装饰成礼车去迎亲。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新郎抵达女方家中,此时新娘方亲友会故意刁难新郎,考验新郎的智慧,待新郎通过难关之后才能接迎新娘,称为拦门,新郎拆解难题则称为催妆。新郎拜见女方父母,再迎接新娘,然后拜别女方长辈。
新娘出门时,须由大妗姐(喜娘)背着,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喜娘会撑伞护着新娘,是避免天上女性神仙忌妒,而用伞亦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喜娘背着新娘与送嫁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在一些地区,喜娘随后会递上一盆水,由女方母亲在确认女儿已上花轿或礼车后向外泼水,象征“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即不会被休弃。随后再次鸣放爆竹,惊退欲抢亲的恶鬼邪神。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下车入门过程还有有撤谷豆等习俗,望门而撤,小儿争拾之。据《事物纪原》撒谷豆之习始于汉代。新娘可能还会抱毡,以红毡裹新妇抱之进门。亦有些地区在入门时有跨火盘或踩破瓦片的习俗,将秽气避之于外,但现代不少新娘穿婚纱及高跟鞋,不便行之,已不多见。
拜堂
清朝乾隆年间徐扬所画《姑苏繁华图》中描绘的中式婚礼中新郎、新娘拜堂的过程
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婚嫁》:“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参拜天地叫拜堂。新人对席互饮曰合卺(日语:床盃)。以红绿绸新郎新娘各持一端曰牵红,送入洞房,并坐床上,用果子遍撒,曰坐床撒帐。” 。
拜堂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写晁梁娶亲:“四月十三日,姜宅来铺床。那衣饰器皿,床帐鲜明,不必絮聒。晚间,俗忌铺过的新床不教空着,量上了一布袋绿豆压在床上。十五日娶了姜小姐过门,晁梁听着晁夫人指教,拜天地,吃交巡酒,拜床公床母,坐帐牵红;一一都依俗礼。拜门回来,姜家三顿送饭。”
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社会中少数可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地位的时候。
入新房后,新郎以桃枝掀起新娘的盖头,夫妻喝合巹酒,婚礼告成。
婚宴
婚后礼
拜见翁姑
新娘要向翁姑跪拜,才正式成为男家一员。初期是婚礼翌日早上拜见翁姑,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宋代新娘拜见翁姑之俗说:“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疋回之,谓之答贺。”宋代开始有改为拜堂后更衣再拜见翁姑《梦粱录》记载宋代新人入新房后换妆再拜见翁姑:“新人换妆毕,礼官迎请两新人诣中堂,行参谢之礼,次亲朋讲庆贺,及参谒外舅姑已毕,则两亲家行新亲之好。”,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和训话。现代多提早至拜堂之后或婚宴期间进行,翁姑会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归宁
归宁是指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礼品回娘家,也是女婿正式拜见岳父母的日子,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
归宁,就是回娘家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的夫家是离娘家很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何休《春秋公羊传》记载春秋时期已有此仪。
其它
一些地区,因舅舅地位尊贵,新婚夫妇还需专程带上礼物,去男方的舅舅家认亲。
相关条目
囍:双喜字,在中式婚礼上的常见字。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