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裕
经历
1910年,张文裕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涂寨镇新亭村宫后 。
1927年,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1年毕业留校,任燕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研究生院学习。
1933年,获硕士学位。
1934年,考取庚款公费,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5年,在该校卡文迪什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该实验室主任、著名物理学家E.卢瑟福(Rutherford),具体指导他工作的是C.D.埃里斯(Ellis)。他在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核反应研究,验证了N.玻尔(Bohr)的液滴模型,发现了(γ,n)(γ,2n)及16O(n,p)16N过程
1938年,获博士学位。回到中国,任四川大学教授。
1939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南开大学教授。
1943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帕尔麦(Palmer,现改名为亨利实验室)实验室研究员、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做了两方面研究工作:一是与S.罗森 布鲁姆(Rosen-blum)合作建造了一台α粒子能谱仪,并利用这套仪器测量了几种放射性元素的α粒子能谱;二是进行μ子与核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μ介原子,从而开创了关于奇异原子领域的深入研究。
1950—1956年,张文裕转到美国普度大学工作。
1956年张文裕夫妇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带着6岁的儿子回到了中国。
1956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宇宙线研究室主任。
1957年,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
1961年,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组组长。
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兼宇宙线研究室主任。
1973年,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8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主任。
1979年,任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一、二届中方主席。
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著作
《张文裕论文选集》 科学出版社 19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