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产地
牡蛎产于海水或咸淡水交界处,以食浮游生物为生。中国汉朝就有“插竹养蛎”。《神农本草经》说:“牡蛎有三,皆生于海”。
唐代的牡蛎已是海中珍馐,肉称“蛎房”、“蚝房” 。李白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题句。韩愈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宋代苏颂说“南海闽中龙多,皆附石而生,磈磊相连如房,呼为蛎房,初生只如拳石,四面渐长至一二文者,崭岩如山,俗呼蚝山。”刘子翚《食蛎房》诗:“江瑶贵一柱,嗟岂栋梁质。”
南宋陆游有《绍兴中予初仕为宁德主簿与同官饮酒食蛎房甚》诗:“同寮飞酒海,小吏擘蚝山。”
元代柳贯有“鹢首去乘潮浪白,蛎房催出酒波红”诗咏。明朝时牡蛎有“西施乳”之称。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海月》载:“《王氏宛委录》云:‘奉化县四月南风起,江珧一上,可得数百。如蚌稍大,肉腥韧不堪。惟四肉柱长寸许,白如珂雪,以鸡汁瀹食肥美。过火则味尽也。’”
郁达夫说:“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而最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的蛎房。”
种类
著名的品种有法国铜蚝、澳洲石蚝、太平洋蚝(原产东北亚,现引入美国华盛顿州)等。
新西兰Bluff地区以盛产优质肥美之蚝闻名。
中国广东省以珠江口沙井蚝最著名。
泰国苏叻他尼府境内的达披河Tapi出海口一带,聚集了三百多处养殖场,成为泰国生蚝的主要来源,占60%。
食法
生食,佐以柠檬汁、辣汁或鸡尾酒酱汁等,在法国、美国、澳洲以及越南常见。
熟食,以食盐、焗烤、煮汤、酥炸等,常见于日本、韩国、中国等地。
食用季节
传说在5至8月不宜生食牡蛎。事实是当时正值牡蛎的繁殖季节,食用5至8月的牡蛎不会对健康有影响,只是肉质较差。英国国会亦有相关立法保护。
中式熟食
广东贺年食品“发财好市”,即发菜及蚝豉
火锅(大连地区)
蛎饼:用蛎肉和面粉制成圆形的油炸食品,福州、莆田等地风味小吃。
蚝干粥:晾晒8成干的蚝干、两次去壳的粳米米芯、猪大骨头熬煮的钙质丰富的高汤以及自家调味品精制而成,在闽南(厦门、泉州、漳州)等地非常流行的风味名小吃。
姜葱焗
蚝油
烧烤
晒成蚝豉
日韩料理
严岛烤蚝
日本为了防止食用牡蛎造成食物中毒,早期食用前均先加热再吃。明治维新自欧美引入生食文化后,民众生食后常导致食物中毒,故产业界逐渐发展出以紫外线杀菌的方式杀菌。一般于食物中毒的症状有牡蛎毒、细菌(肠炎细菌、大肠菌)等。
以生烤方式食用。
生晒蚝豉即是在阳光下晒干鲜蚝。干蚝豉则使用风干的方式,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半干湿蚝豉是先把蚝煮熟及过冷河,再将其风干而成。
西式熟食
烟熏和油炸(美国常用)。
牡蛎穷孩儿三明治在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非常有名。
牡蛎壳
药用
在汉方中使用牡蛎壳为药材,磨为粉末,称为“牡蛎”。
功效主要有:
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类似石决明功效
软坚散结:对于痰核瘀结的团块有消散作用
收敛固涩:如用于汗出不止时敛汗
用法上分为生牡蛎(壳)与熟牡蛎(壳)两种。收敛固涩,用熟牡蛎;其他则生用。
软坚散结多与玄参、贝母搭配,镇静安神多与龙骨搭配,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牡蛎壳成分以碳酸钙为主,其他成分有磷、镁、铝硅酸盐、铁氧化物等。熟牡蛎中之碳酸钙多转为氧化钙,亦可用作制酸剂。
牡蛎壳的其他用途
磨光后可铺窗户,烧成灰可砌墙,唐刘恂《岭表异录》说:“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宋朝方勺《泊宅编》卷二:“蔡襄守泉州,因故基修石桥……十八年桥乃成,即多取蛎房,散置石基,益胶固焉。”又澳门一村落,名烧灰炉,亦由此而来。香港海下湾的石灰瑶曾经大量出产壳灰来建房子。
相关
绿牡蛎
牡蛎会吸收污染海水中的铜离子,呈现绿色的外表。
珍珠
牡蛎会生产出珍珠。
蚝油
蚝油是用蚝与盐水熬成的调味料,深啡色、质感黏稠,常用于中国粤菜中。
图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