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归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9
转发:0
评论:0
概述据《周礼》记载,归藏之名起源于黄帝时代——黄帝又称归藏氏,故号称归藏易。归藏成书于商朝,也是殷商时代使用的“阴阳之书”,又称之为“商易”,原书约四千三百余字。《周礼》将“归藏”和“连山”、《周易》并列为占卜的三种方法,统称三易,共通性都是由8个经卦两两重叠的64个别卦组成。三易的八卦图,均由伏羲八卦图演变而来。八卦图将伏羲八卦旋转一百八十度,就成了归藏卦。阴阳分判之方向,与伏羲八卦完全相反,而其往顺来逆的方向亦与伏羲八卦恰恰相反。此经卦以“坤卦”为首,认为坤为大地,人类生息繁衍之所,生活所需取之于此。郑玄注:“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历代考究在《汉书·艺文志》没有纪录,后人以此推测《归藏》在汉朝时可能部分已遗失。在魏晋时期,荀勗所编“晋《中经簿》”(中经“新簿”)则有〈归藏〉,主要记载卜筮相关的文辞”。唐魏...

概述

据《周礼》记载,归藏之名起源于黄帝时代——黄帝又称归藏氏,故号称归藏易。

归藏成书于商朝,也是殷商时代使用的“阴阳之书”,又称之为“商易”,原书约四千三百余字。

《周礼》将“归藏”和“连山”、《周易》并列为占卜的三种方法,统称三易,共通性都是由8个经卦两两重叠的64个别卦组成。三易的八卦图,均由伏羲八卦图演变而来。

八卦图

将伏羲八卦旋转一百八十度,就成了归藏卦。阴阳分判之方向,与伏羲八卦完全相反,而其往顺来逆的方向亦与伏羲八卦恰恰相反。此经卦以“坤卦”为首,认为坤为大地,人类生息繁衍之所,生活所需取之于此。郑玄注:“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历代考究

在《汉书·艺文志》没有纪录,后人以此推测《归藏》在汉朝时可能部分已遗失。

在魏晋时期,荀勗所编“晋《中经簿》”(中经“新簿”)则有〈归藏〉,主要记载卜筮相关的文辞”。唐魏徵等撰《隋书·经籍志》收录有〈归藏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目录摘要也提到:

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

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有专家以为晋代汲冢土的《易繇阴阳卦》,经过荀勗等人整理,就是今日所称之《归藏》。但《易繇阴阳卦》一书在宋朝已佚,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三代文》有张衡《灵宪》辑文,并注云:“当是《归藏》之文”,马国翰之《玉函山房辑佚书》亦有部分辑文。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土了《归藏》,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部分内容及衍生

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收录〈归藏一卷〉。其中引用明末清初的学者徐善,描述《归藏》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归藏》到底是什么?《归藏》真的存在吗?
《归藏》到底是什么?《归藏》真的存在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归藏》可以说是一本传说中的书籍,是在远古时代被创作。据说是天皇氏或轩辕氏所作,但也有人认为《归藏》就是商朝的《易经》,只不过在魏晋以后便失传了。那《归藏》中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呢?秦书中有《归藏》的精简版,内容多为一些神话故事,但也不能当做是正史来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传中的《归藏》到底是什么,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易经》是阐述天地人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典籍,主要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但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1993年3月,文物专家在清理湖北陵江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时,意外发现失传了几千年的奇书《归藏》,这部奇书中究竟写了什么呢?(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93年3月,陵江荆州镇邱北...
· 归十归一
归十归一归十归一归十归一的意思归十归一是什么意思归十归一什么意思归十归一的近义词归十归一的反义词归十归一的拼音【成语意思】:谓有条有理。【用法分析】:归十归一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成语来源】: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uīshíguīyī【成语声母】:GSGY【近似成语】:一枕黄粱: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一鳞半爪: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一箭双雕:一...
· 家家有本难忘的“谱”家谱应由收藏界回归社会
人们祭祀先人时,难免会想起失传已久的家谱。古人说“人必有家,有家必有谱”,家谱文化曾是祭祀文化的核心,然而自近代以来,长期的战乱与文化的变革使得这种文化逐渐消失。家谱如今已成为一项珍贵的收藏品,许多人四处寻觅它,为的是升值获利,但也有一些人研究手中的家谱,从中拾起了不少失落的记忆。家谱曾被视作史料还有一定文学价值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它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家谱对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迁徙、人口流动、族产名绩、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等都有详尽的记载。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据考证,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在古代,家谱被视为重要史料,史学家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在其著作中均参考引用了不少谱牒。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写道:“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梁启超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
· 海南老中医医学藏书《归砚录》被赞医话中之翘楚
海南著名老中医霍列五先生《辅政堂》医学藏书简介6《归砚录》被赞医话中之翘楚1、《归砚录》中的医案展示。辅政堂医学藏书收藏的王孟英医书有民国初年广益书局石印《潜斋医书五种》和民国七年集古阁印行的《潜斋医书十四种》2、《归砚录》一书收录在民国七年集古阁印行的《潜斋医书十四种》中3、民国七年集古阁印行的《潜斋医书十四种》,“不准翻印”可见当时已有对版权意识的注重。本书作者王孟英,名士雄,自号半痴山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医家,是继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之后温病学派的又-代表人物。王孟英这三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有些陌生,但是在中医界他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温病学家,百家讲坛曾以《大国医之王孟英》专门介绍他传奇的行医故事。王孟英的曾祖精于医,祖父及父亲皆业医,母亲俞氏亦深谙医理药性,可谓家学渊源。孟英自幼生活贫困,曾祖、祖父相继去世不久,年仅49岁的父亲也离开人世,当时孟英才14岁,便要肩担照顾家人...
· 天下归秦——完璧归赵
秦军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天下震动。这样的战果,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上自黄帝,下到春秋五霸,从来没有过一战歼灭对方二十四万人的记录。白起借着胜势,顺便拿下了伊阙周围的五座城池。此时,只要白起继续向东挺进,没有人能阻止他,韩国灭亡近在咫尺。可是,白起没有继续前进,因为在出发之前魏冉一再叮嘱:“每前进一步,都要等我的指令。”所以,尽管白起很渴望去收割更多的人头,他还是忍住了。韩国方面,韩釐王听闻噩耗,浑身发抖,急忙派出五路使者:四路前往赵国、齐国、楚国和燕国紧急求救;一路前往咸阳认怂服输,请求秦王网开一面,留一条生路。五路使者都完成了任务,赵国、齐国、楚国和燕国眼看韩国要亡国,都当即表示要出兵救援。秦昭王也答应了韩釐王的请求,下令秦军停止前进,除了留下少量兵力占领伊阙,大军撤回秦国。秦昭王为什么会放过韩国呢?因为魏冉对他说了,就算我们不灭韩国,韩国跟灭亡实际上也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就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