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独龙属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7
转发:0
评论:0
发现历史独龙的右后脚(正模标本,编号AMNH6554)独龙的正模标本(AMNH6554)是一个后肢,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二连诺尔地层。独龙的前肢化石,之后被发现错误鉴定为镰刀龙类的化石。该地层的年代并不清楚,但一般估计是在白垩纪的坎帕阶,距今8300万-7400万年前。有很多其他的标本被认为属于独龙,包括一些后肢、头颅骨及肩膀骨头。这些化石都是发现于蒙古国的巴彦思楞组(BayanShirehFormation),但这个地层的年代也无法确定。它可能追溯至坎帕阶早期,但近年研究估计指它是从森诺曼阶至桑托阶。二连诺尔地层及巴彦思楞组的恐龙群都很相似。但是,一个近年研究认为二连诺尔地层可能是由坎帕阶至麦斯特里希特阶,与耐梅盖特地层有所关连,如果研究属实,很有可能在耐梅盖特地层发现独龙的化石。分类独龙明显是属于暴龙超科,但由于其化石碎裂的缘故,很难确定独龙在暴龙超科的分类关系、演化位置,某些分支系统学...

发现历史

独龙属

  独龙的右后脚(正模标本,编号AMNH 6554)

独龙的正模标本(AMNH 6554)是一个后肢,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二连诺尔地层。独龙的前肢化石,之后被发现错误鉴定为镰刀龙类的化石。

该地层的年代并不清楚,但一般估计是在白垩纪的坎帕阶,距今8300万-7400万年前。

有很多其他的标本被认为属于独龙,包括一些后肢、头颅骨及肩膀骨头。这些化石都是发现于蒙古国的巴彦思楞组(Bayan Shireh Formation),但这个地层的年代也无法确定。它可能追溯至坎帕阶早期,但近年研究估计指它是从森诺曼阶至桑托阶。二连诺尔地层及巴彦思楞组的恐龙群都很相似。但是,一个近年研究认为二连诺尔地层可能是由坎帕阶至麦斯特里希特阶,与耐梅盖特地层有所关连,如果研究属实,很有可能在耐梅盖特地层发现独龙的化石。

分类

独龙明显是属于暴龙超科,但由于其化石碎裂的缘故,很难确定独龙在暴龙超科的分类关系、演化位置,某些分支系统学分析也将独龙省略。一项研究发现在暴龙超科的演化树中,独龙位于小于8个简约位置。某些古生物学家主张奥氏独龙是艾伯塔龙的一个种。

独龙最初被认为是有长手臂的兽脚亚目恐龙,但这是因为将慢龙下目的前臂当作是独龙的所致。虽然其胫骨与股骨的比例軷低,即这两块骨头大少相当,而大部分暴龙超科恐龙的胫骨较长,但胫骨仍表示独龙是一只真正的暴龙超科恐龙。独龙的脚掌与脚踝的长度,与胫骨的长度相近,如同其他暴龙超科;但其他暴龙超科的脚掌较长。

在巴彦思楞组发现的化石是否属于独龙属,须要更多的研究证明。一个分支系统学分析显示,这两个标本可能不是同一种,但很可能是近亲。

参考资料

^Rothschild, B., Tanke, D. H., and Ford, T. L., 2001, Theropod stress fractures and tendon avulsions as a clue to activity: In: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edited by Tanke, D. H., and Carpenter, K.,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 331-336.

^Gilmore, C.W. (1933). On the dinosaurian fauna of the Iren Dabasu Formation.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67:23-78.

^3.03.1Holtz, T.R. (2001). The 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the Tyrannosauridae. In: Tanke, D.H., and Carpenter, K. (Eds.).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loomington, 64-83. ISBN 0-253-33907-3.

^4.04.1Perle, A. (1977). [On the first finding of Alectrosaurus (Tyrannosauridae, Theropoda)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Problemy Geologii Mongolii3:104-113. [In Russian]

^Hicks, J.F., Brinkman, D.L., Nichols, D.J., and Watabe, M. (1999). Paleomagnetic and palynological analyses of Albian to Santonian strata at Bayn Shireh, Burkhant, and Khuren Dukh, eastern Gobi Desert, Mongolia. Cretaceous Research20(6): 829-850.

^van Itterbeecka, J., Horne, D.J., Bultynck, P., and Vandenbergh, N. (2005). Stratigraphy and palaeoenvironment of the dinosaur-bearing Upper Cretaceous Iren Dabasu Formation,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26:699-725.

^Currie, P.J. (2001). Theropod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In: Benton, M.J., Shishkin, M.A., Unwin, D.M., and Kurochkin, E.N. (Eds.). The Age of Dinosaurs in Russia and Mongo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434-455. ISBN 052154582X.

^Holtz, T.R. (2004). Tyrannosauroidea. In: Weishampel, D.A.,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111-136. ISBN 0-520-24209-2.

^"Albertosaurus." In: Dodson,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 Catherine A. & Gillette, David D. & Norell, Mark A. & Olshevsky, George & Parrish, J. Michael &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106-107. ISBN 0-7853-0443-6.

^Mader, B.J., and Bradley, R.L. (1989). A redescription and revised diagnosis of the syntypes of the Mongolian tyrannosaur Alectrosaurus olseni.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9(1):41-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的独龙毯
阿南(音)是我在独龙江遇到的一位19岁的少女。她告诉我:“我们独龙女孩子从13至14岁起,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纺麻织布,不会纺麻织布的女子被人瞧不起。到我家去吧,我织布给你看哟。”阿南时织布的地方在自己家的晾台上。晾台木桩顶端悬挂着一个竹编篾箩,那里面摆放着纺织工具。“你看,织布就是这个样子”,她麻利地取下竹箩,拿出竹、木筒、木片共九件纺织工具和织布的经线,将经线一端挂在晾台的木桩上,另一端用“结布拉”(腰机带)牵挂系在自己的腰际,然后席地而坐,双手开始不断地穿梭纬线,随着她两只手不停地运作,一行行呈竖条状排列的彩布织出来了。阿南一边操作一边讲着:“别看这些工具简陋,但使用起来轻巧灵便,平时串门走亲戚可以随身携带,到别人家往树干或晾台木桩上一挂,照样可以织出布来。”阿南放织布家什的竹箩里还有数十个绕好的白色线团。我问这是不是麻线?“对,这就是我们独龙人织布的唯一原料。想不到吧,我们女人的双...
· 独龙族
独龙族,
· 独龙族
历史独龙族的先民与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此、曰白、曰罗落、曰科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撬”为“俅”字的同声异写,二十世纪五十年以前,俅(撬)族居住地区的河流称为俅江或俅地,贡山西部的独龙江上游则至今仍称俅江,元朝时期俅(撬)族正是居住在俅江流域一带,后来逐渐南移至下游的独龙江流域。清代道光《云南通志》、雍正《云南通志》、乾隆《丽江府志略》等志书中,也都可以找到相互印证的史料,且对独龙族的生产、生活也都作了较为真实的反映。辛亥革命后,独龙河划归菖蒲桶殖边公署统辖,1918年菖蒲桶殖边公署改为菖蒲桶行政委员会公署,1933年又改为贡山设治局,并先后在独龙河设立公安局和区公所。随着“殖边公署”的设立,殖边队的进入,“开宠放雀”政策的推行,仙地的一些汉、白、纳西族商人、手工匠和...
· 独龙江
参考文献^1.01.1喻菲.中国科学家确定雅鲁藏布江等四条国际河流源头.科学网.2011-08-22[2011-08-23].外部链接N"MaiRiver
· 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人口5800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比新中国诞生时增加了三千多人。由于环境极为封闭,又远离内地,直到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身披自已纺线编织的麻布,有少数人则用树叶、兽皮遮盖。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语与贵山怒族语言基本相通,独龙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1956年10月1日成立了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日常食俗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有时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用野生植物块根或果实制作淀粉时,多将采集到的食物如野山药、野板栗用火烧熟,再用水漂洗2—3天,去掉苦味,晒天捣成粉后收藏,随用随取。野生的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