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渤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8
转发:0
评论:0
生平唐德宗贞元中与兄李涉偕隐庐山白鹿洞,十九年(803年)移居嵩山。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以左拾遗征,不至,移家洛阳。九年上书,拜著作郎。十一年迁右补阙,累历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曾上书言宰臣萧俛等平庸误国,其性情粗放,令权臣所顾忌。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宰相杜元颖等奏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任上奏还信州所移的税钱二百万贯,免税米二万斛,又裁减役夫一千六百人,不满一年,移江州刺史,累迁给事中。敬宗宝历元年(825年)鄠县县令崔发因误辱中官下狱,李渤替崔发鸣不平,反被诬为同党,又出京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改桂管观察使,二年以疾罢归。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征为太子宾客,是年七月卒。《全唐诗》存诗五首。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芥子纳须弥”公案宋代释赞宁《宋高僧传》记载李渤任江州刺史时曾与白居...

生平

唐德宗贞元中与兄李涉偕隐庐山白鹿洞,十九年(803年)移居嵩山。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以左拾遗征,不至,移家洛阳。九年上书,拜著作郎。十一年迁右补阙,累历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曾上书言宰臣萧俛等平庸误国,其性情粗放,令权臣所顾忌。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宰相杜元颖等奏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任上奏还信州所移的税钱二百万贯,免税米二万斛,又裁减役夫一千六百人,不满一年,移江州刺史,累迁给事中。

敬宗宝历元年(825年)鄠县县令崔发因误辱中官下狱,李渤替崔发鸣不平,反被诬为同党,又出京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改桂管观察使,二年以疾罢归。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征为太子宾客,是年七月卒。《全唐诗》存诗五首。

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芥子纳须弥”公案

宋代释赞宁《宋高僧传》记载李渤任江州刺史时曾与白居易一起去拜访过智常禅师:李问曰:‘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李曰:‘忝此虚名。’常曰:‘摩踵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着?’李俯首无言。再思称叹。

参考来源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周勋初.《唐诗大辞典》. 凤凰出版社. 2003年9月1日. ISBN 78064318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虔州剌史李渤
走进李老山村,一眼就可以感觉这里之不俗。村头一棵巨榕,华盖足有百丈之阔,我们甚至是要走到离它百余米之外的池塘那边才可以将之完全摄入镜头。镜头中的古榕葱葱郁郁,生命旺盛如斯,让人生发许多想像:这里的人承受着浩大的祖荫!确实,我眼中的纳凉闲聊的老人妇女及蒙童们,他们是唐宪宗时虔州刺史李渤的后代。下坪几棵巨樟的掩蔽下,李渤公祠庄严矗立,前面是一口风水塘,蓄着李渤后人在李老山生活的千年故事,硬山顶的祠堂屋顶中央竖放着一只青花瓷瓶,里面插着三支兵器,其中一支戟,另两支未记住名称,“戟”寓意客家人追求“节节高”的美好愿望。夏日灼阳下,青瓷锃锃发亮,祭器生辉,散淡着淡淡的神韵。一向独立于村头要道的社官,在李老山显得有些安详、谦虚,它静静地依附在李渤公祠的左侧,无言地衬托着李渤公的伟大。李渤公祠简朴如斯,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是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唯有中间的正厅部分高出数10公分,祠堂进深9.25...
· 河南省-洛阳市李渤
李渤(?-831年),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曾上书言宰臣肖免等平庸误国,其性情粗放,令权臣所顾忌。后出任虔州刺史,长庆元年(821年),调任江州刺史。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并-言宰臣肖免等尸位素餐,平庸误国,为权臣所顾忌,言其性情粗放,越职言事,出为虔州刺史。长庆元年(821),调任江州刺史。李渤,拜仲兄涉偕隐卢山,更徙少室。文宗时拜太子宾客。工诗文,书、画亦皆可喜。卒年五十九。《唐书本传》、《集古录》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
· 牛溲马渤
【成语】牛溲马渤【成语】牛溲马渤【拼音】niúsōumǎbó【解释】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同“牛溲马勃”。【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 瑶瑶沉香笔记之:渤泥篇
渤泥-汶萊古稱,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控制。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它是婆羅洲上600年來依舊保有君權神授色彩的現代王國,全稱汶萊達魯薩王國,意為“和平之邦”……一個面積不到三千平方公里的產區,土壤中鉀元素豐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石灰質熔岩,山脈高峻,一般在千米以上。汶萊是夾在東馬的砂澇越洲和沙巴洲之間,形成了她獨特的地理位置。汶萊沉香香韻,生聞-----清晰而乾淨的乳香,淡淡藥香和花香下爐-----頭香甘涼,絲狀柔綿的蘭香;中段乳香味厚,蜜甜香韻絲絲入扣;涼意上頭,舌底生津,滿是濃濃的涼味;而尾韻醇厚、高雅透出的味道是清爽無雜韻的花香,香韻給人帶來清雅脫俗的感覺。汶萊沉香味道是非常富有層次感和變化的,可以與沉香中的奇楠媲美,沉香十八味中,汶萊香同一品香,最少超過三種氣味,層次變化多端,被日本香道...
· 文献佐证丹阳弘氏避讳改姓李渤《茅山元靜李先生傳》
李渤《茅山元靜李先生傳》弘孝威者,晋陵人。家本纯儒,州里号贞隐先生。避敬宗皇帝讳,改为李氏。其子曰含光,年十三,辞家奉道。端視清霄,慈向蠢類,暗室之中,如对君亲,時人見之,情色皆敛。幼攻篆隶,或有称过其父者,一闻此义,终身不书。后事贞一先生,云篆宝书,傾囊相付。既而目之曰:「真玉清之客也。抱虛无而行功者,於道不穷;托幽阜而灭跡者,於德亦浅。承之自远,宜且救人。」是引后学升堂,稟元训也。先生元气不散。瑤圃虛映,远灵久矣。晦輝為常,動非用开,靜非默闭,当吹万之会,若得一之初,应跡可名,常道不可名也。孕育至化,虛融物心,心一变至於学,学一变至於道。同淑气自來,得之不見,所以摳衣而进者,仰范元和,若秋芳之依層巘,夏潦之會通川也。先生忘情於身,而慈於人,禎祥屢應,視同眾象,士庶諮詢,色受其意。常令章壇閉院,醮火擇薪,精微誠敬,率皆類此。開元末,明皇禮請先生而問理化,對曰:「道德君王師也。昔漢文行其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