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7
转发:0
评论:0
编修过程《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越南阮朝官方修史的一项产物。1856年,阮翼宗基于对学术研究的莫大兴趣,乃下令编纂《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由潘清简负责修史工作。据学者冯承钧所说,该书在1859年完成,其后于1871、1872、1878等年续修,至建福元年(1884)始行刊布。内容《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在《大越史记全书》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史籍和越南其他史书,仿中国宋代朱熹的纲目体,分为纲与目,按年、月、日记录史实,并为人物作传略,以及为人名、地名和生僻字词作注释。该书分为前编与正编两部分:卷首,1卷前编,5卷。记述从传说中的“雄王”时期至公元967年十二使君时期的历史。正编,47卷。记述从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后黎朝昭统三年(1789年)的史实。参考文献《东南亚历史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陈仲金.《越南史略》(或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参见越...

编修过程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越南阮朝官方修史的一项产物。1856年,阮翼宗基于对学术研究的莫大兴趣,乃下令编纂《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由潘清简负责修史工作。

据学者冯承钧所说,该书在1859年完成,其后于1871、1872、1878等年续修,至建福元年(1884)始行刊布。

内容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在《大越史记全书》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史籍和越南其他史书,仿中国宋代朱熹的纲目体,分为纲与目,按年、月、日记录史实,并为人物作传略,以及为人名、地名和生僻字词作注释。

该书分为前编与正编两部分:

卷首,1卷

前编,5卷。记述从传说中的“雄王”时期至公元967年十二使君时期的历史。

正编,47卷。记述从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后黎朝昭统三年(1789年)的史实。

参考文献

《东南亚历史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陈仲金. 《越南史略》(或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参见

越南历史

阮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资治通鉴纲目
参见《资治通鉴》注释^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史学略说》^莫友芝《郘亭知见本书目》卷四载“是书先撰者20卷有内府刊本及古香斋巾箱本,外间传刻数本皆20卷本,其40卷本未见传刻。”^《思复堂集》卷10《卷史提要》
· 试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
摘要:《三国志演义》的整体叙事框架主要源自于《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其外在的结构体式,诸如分卷、分则、立题目,每卷标明所叙之事的年代起迄,以及正文中常常标出纪元朝号等等,都显示了《演义》与《通鉴》和《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而其内在的叙事结构也基本上是“通鉴”式的。至于其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也明显受到了《通鉴纲目》的影响。因此,研究《演义》的成书过程,应充分重视《通鉴》和《通鉴纲目》曾经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三国志演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下称《演义》)主要是依据民间讲史,还是依据史传来建构故事,展开叙事的?对此,研究者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罗贯中主要是“依史以演义”[1]的。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即称《演义》的最大特点是“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2](P22...
· 试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
摘要:《三国志演义》的整体叙事框架主要源自于《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其外在的结构体式,诸如分卷、分则、立题目,每卷标明所叙之事的年代起迄,以及正文中常常标出纪元朝号等等,都显示了《演义》与《通鉴》和《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而其内在的叙事结构也基本上是“通鉴”式的。至于其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也明显受到了《通鉴纲目》的影响。因此,研究《演义》的成书过程,应充分重视《通鉴》和《通鉴纲目》曾经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三国志演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下称《演义》)主要是依据民间讲史,还是依据史传来建构故事,展开叙事的?对此,研究者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罗贯中主要是“依史以演义”[1]的。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即称《演义》的最大特点是“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2](P22...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MirrortoAidin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纪传体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