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糕点
历史变迁
唐朝-奈良时代
有一说是起源自奈良时代起从唐朝传入的“唐菓子”,但是并非主流。日式糕点的范围相当宽广,在日本旧称为“菓子”,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原创加工食品,自明治时代起,为了与欧洲传入的糕点区别,因此改称为“和菓子”。随着季节、地点的不同,日本各地皆有不同的铭菓(土产菓子),包括各种由水果经各种调理方式之后所制出的点心,简而言之,日本的和菓子虽然曾受到中途传入的唐菓子影响,但依然是唐朝之前就起源于日本当地的点心。
发展期
唐菓子原本的用途是单纯用来祭神(日语:祭神)所用的祭品。然而经过口味调整后,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甜点。经过改良过后的蔴糬外皮变得色彩丰富,精致甜点的造型除了有中国元素的桃子、兔子造型,以樱花、叶子等植物造型的和式甜点也加入其中。大小从原来的掌心大小,变为一口就可吃掉的大小。
由于和菓子与抹茶味道相得益彰,因此在日本战国时代和菓子也随着茶道文化的兴起而流行于公家与武家之间。到了江户时代,京都的“京都菓子”和江户的“上菓子”两派之间的激烈竞争,带动了日式糕点制作技术的大幅跃进。
种类
生糕点(湿糕点)
日式团子
日式麻糬
羊羹
半生糕点(半干糕点)
大福
铜锣烧
鲷鱼烧
干糕点
日式煎饼
糖
特点
艺术性
日式糕点的制作费工,起名字也是大有学问,通常以连歌、俳句、历史典故或者自然一景来命名。
其外观的多样性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点心师傅会把和果子作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或者配合季节作出相对应的氛围,有如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一样,让人舍不得吃下它,这也是日本人精致文化的体现。
赏心悦目的日式糕点常作为年节送礼之用,也是日常招待客人必备的,各地也都有独特风味的日式糕点作为名产,日本人出差、观光总会买个几盒日式糕点回来,由上可见和果子在日本人生活占有相当重要性。
例如夏天的日式甜点运用具有透明效果的葛粉来表现清凉的意境等。带有艺术性的日式糕点这在日本人看来是同时秉持着季节感和日式矜持的完美呈现。特别精巧、具有艺术效果的日式糕点也可以叫做“工艺糕点”,用可以食用的日式糕点食材来表现花鸟风月的世界观。
包装过度
和其他日式产品一样,日式糕点也存在着严重的过度包装问题。在一般日本人看来用很多不可食用的折花纸、柳叶、草绳、和式书道作品、樱花、枫叶等素材大量包装仅仅占净重不到50%的日式甜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这些严重浪费有限资源的行为对于原料生产国造成灾难,而且把不可再生能源花费在用过一次即丢的包装费上更激起海内外环保主义者的反对。
参见
日式洋菓子:西饼传到日本后受日本本土影响而成的日式西饼。
唐饼:中国传统点心的一类,对和菓子和韩果有较大影响。
韩果:韩国传统点心的一类,对西日本的点心亦有影响。
琉球菓子:琉球传统点心的一类。
茶菓子:日本传统的佐茶吃的(和)菓子。
参考来源
吴蕙菁. 《揉美的力量:吴蕙菁和菓子》. 台湾:联合文学. 2014-09-29: 240页 [2014]. ISBN 978-986-323-085-4 (中文). (繁体中文)
洪建德. 《和果子》 初版. 台湾:联经出版. 2013-01-01 [2013]. ISBN 957-082-540-5 (中文). (繁体中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