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董庭兰的音乐艺术探析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5
转发:0
评论:0
一、艺高绝:周游四方苦研筚篥这里,相传曾有凤凰翱翔、鸣叫,和着安河与嘉陵江的水声,让人陶醉。有人说,这是琴师陈怀古的琴声,有人说,这是“沈家声”和“祝家声”,有人说,这是琴师董庭兰的琴声。这里是凤州,唐代专业琴家董庭兰向琴师陈怀古学艺的地方。董庭兰生活在唐代开元和天宝年间,正是唐玄宗李隆基治下的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如(图一: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图)是个音乐爱好者,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史书说他“尤知音律”,在音乐歌舞表演时对不正确的音韵“必觉而正之”。在唐玄宗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音乐文化高度繁荣”。当时流行的是“沈家声”和“祝家声”。据记载,“沈辽集《大胡笳十八拍》,世号为沈家声;《小胡笳十九拍》,末拍为契声,世号为祝家声”。董庭兰就从琴师陈怀古那里学到了“沈家声”和“祝家声”等音乐技艺。图一: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图但董庭兰的音乐技艺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欣赏者,他时常怀抱乐器孤独行走。当时的人们,...

一、艺高绝:周游四方苦研筚篥

这里,相传曾有凤凰翱翔、鸣叫,和着安河与嘉陵江的水声,让人陶醉。有人说,这是琴师陈怀古的琴声,有人说,这是“沈家声”和 “祝家声”,有人说,这是琴师董庭兰的琴声。这里是凤州,唐代专业琴家董庭兰向琴师陈怀古学艺的地方。

董庭兰生活在唐代开元和天宝年间,正是唐玄宗李隆基治下的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如(图一: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图)是个音乐爱好者,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史书说他“尤知音律”,在音乐歌舞表演时对不正确的音韵“必觉而正之”。在唐玄宗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音乐文化高度繁荣”。当时流行的是“沈家声”和“祝家声”。据记载,“沈辽集《大胡笳十八拍》,世号为沈家声;《小胡笳十九拍》,末拍为契声,世号为祝家声”。董庭兰就从琴师陈怀古那里学到了“沈家声”和“祝家声”等音乐技艺。

董庭兰的音乐艺术探析

图一: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图

但董庭兰的音乐技艺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欣赏者,他时常怀抱乐器孤独行走。当时的人们,几乎为西域音乐所包围,而西域音乐又以使用筚篥这一吹奏乐器为常见。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是一种管簧乐器,有八孔和九孔两种。筚篥起源于今天的新疆库车,自传入中原后,无论是音色还是音准,抑或是形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西域筚篥乐人的努力传播下,其声传于宫廷宴席,流于市井民宅,其使用在唐代达到了繁盛。

在朝野惯用筚篥的音乐氛围中,惯用七弦琴的董庭兰难免受到听众的冷落。于是,他走出琴室,与西域乐人走在一起,学习筚篥吹奏的精妙之处,来到市井百姓中间,倾听筚篥的美妙之音,努力触摸听众的音乐热情。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艺,董庭兰周游四方,凡知道有人能帮助他解开弹奏疑惑,无论远近、贫富、难易,他“必往求之”。为此,他先后演奏了数以百计的曲目,使吹奏筚篥的技艺很快提高,成为当时最为有名的筚篥吹奏家。唐代诗人李颀曾有诗如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复明”。这正是对董庭兰音乐技艺的赞扬。

二、曲精妙:费尽构思谱一妙曲

虽然董庭兰在掌握音乐技艺的过程中弹奏了很多曲目,也听了很多乐人演奏的曲目,但他始终认为,乐人的曲目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散。于是,他不但对曲目的演奏精益求精,而且在曲目的创作上追求新意,每谱一曲,都“费尽构思”,使作品的音律句读“弗类他声”。

《大胡笳》和《小胡笳》是“沈家声”和“祝家声”的代表曲目,是董庭兰在学艺之时便弹奏过的曲目。《大胡笳》如(图二:《大胡笳》琴曲图)的内容与蔡琰的《悲愤诗》一致,写的是蔡琰思念故土,而当她要回归故土时却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的痛苦淹没。唐代刘商写长诗《胡笳曲》提到:“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虽然,董庭兰并没有直接创作《大胡笳》,而仅仅是把“声”加工为“弄”,但却把蔡琰还乡的喜悦和离别骨肉的痛苦全面展现了出来。正如诗人李颀所说:“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很难说这样的音乐意境不是经过“费尽构思”和精益求精而得来的。至于他对《小胡笳》的加工,也同样得到后人的称赞。

董庭兰的音乐艺术探析

图二:《大胡笳》琴曲图

董庭兰在曲目创作上“费尽构思”是与他的生活状态分不开的。 他“不事王侯”“,散发”于山林间。虽然这是清苦的生活,却使他远离了俗世的喧嚣与浮躁,能很好地达到心灵的宁静。也正是有了心灵的宁静,才使得他能创作出“弗类他声”的曲目来。就连贵为唐玄宗和唐肃宗两朝宰相的房琯也很是赏识他的作品,怜惜他的琴艺,如崔珏诗言:“七条弦上五音寒,此乐求知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史书还记载:“琴工董庭兰,出入琯所,琯昵之。”

三、声有情:言将往复旋如有情

董庭兰的音乐很好地传达了曲目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众多听众。声音是传达音乐情感和情绪,达到其演奏效果的核心元素。离开了对声音的塑造和雕琢,音乐也就失去了灵魂。虽然我们无法复制董庭兰当年陶醉的演奏,也无法听见他那来自盛唐的琴声,但我们依然可以体悟他借助琴声带给那个时代的经典。

董庭兰曾为宰相房琯的门客,身为宰相的房琯就曾听过董庭兰弹琴,当时,房琯“大招琴客筵宴,朝官亦往因庭兰而见琯……”虽然仅仅寥寥数语,甚至根本没有谈及董庭兰的琴声,但却可从宰相房琯“大招琴客”摆筵宴的行为中模糊见到董庭兰琴艺之高,琴声之美。当时正是安史之乱,朝野动荡,叛军得势,朝廷倾危,身为朝廷官员如何能静心稳坐听乐人弹奏一曲?若非琴声之美,恐怕来者亦寥寥。

好琴声从不缺乏知音。除了宰相房琯之外,另外两个人也成为董庭兰人生中的重要人物。一个是以边塞题材为主、以七言歌行著名的同时代诗人李颀,另一个则是有游侠气质的盛唐时边塞诗人领军人物高适。李颀以一首《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把董庭兰的琴声写得极为真切,让人有如临其境般的体会。在诗中,李颀说董庭兰“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声音的起伏犹如幽静山林中的百鸟散了又聚,聚了又散,声音的高低开合犹如万里浮云轻飞,变换形状,声音既像是离群雏雁的嘶鸣,又像母子之间割舍不去的哭诉,既能表现江河的奔腾与平息,又能模仿大风吹林和大雨击瓦,颇有“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的气象,简直是通于神明,精妙的琴声能把深山老林的鬼神都吸引过来倾听。

高适如(图三:高适画像图)却不直接写琴声,而是以送别诗《别董大》把董庭兰的琴声写了出来。他写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写的恰是董庭兰的琴声。当时董庭兰的七弦琴无人欣赏,知音难寻,处境落魄,很是不如意,而高适深知董庭兰琴声之美,他相信以如此之美的琴声,必能遇上知音。而后来,董庭兰名满天下,成为宰相座上宾不正是遇到了知音么?

董庭兰的音乐艺术探析

图三:高适画像图

事实上,唐代有不少著名的琴师,明代胡震亨说:“一代精此艺者,自赵耶利、董庭兰、贺若夷、郑宥以及杨子儒、王敬遨之辈不可指数。”但是,记载在唐诗中的琴师唯有董庭兰一人,由此可见其琴声之美妙。

四、意深远:声与韵皆应有所主

郑宥是董庭兰的弟子,弹得一手好琴,有着敏锐的听觉,能很好地分辨弹琴人是否恰到好处地弹出某个音调。他曾称赞董庭兰尤其善于“沈家声”和“祝家声”,调弦“至切”。调弦至切,说明了董庭兰对音质和声韵的追求。也只有如此,才能把曲目所包含的情感世界完整地呈现出来。

董庭兰的另一个弟子是杜山人,善于《胡笳歌》。关于他的弹奏,唐诗人戎煜在《听杜山人弹胡笳歌》中说道:“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山人借着“宫徵”的变化,把悲喜的交替,亲人离别的哀情,以及家国之痛都充分表达了出来,呈现了《胡笳歌》的主旨。虽然诗人戎煜此诗并非对董庭兰弹奏的描述,但因杜山人为董庭兰的弟子,继承了董庭兰的琴艺,亦可从中看出董在声韵中对曲目主旨的追寻。

与戎煜诗相近的是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颀在诗中说,“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在 这里,董庭兰通过“先拂商弦后角羽”,调节着曲目的声韵,把“胡人” 的“断肠”,母子的不舍,以及人的故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完美地展现了《胡笳弄》所承载的深意。一曲弹奏终了,《胡笳弄》的主旨深深印在听众的脑海中。

董庭兰善于把曲目声韵与主旨密切结合在一起。如果说他人对他的弹奏的描写是间接表现了这一点的话,那么载于《神奇秘谱》中 的《颐真》则直接表现了他对声韵和主旨的真切把握。《颐真》是他留给后世唯一的确切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颐,即养之意。据说,这是他在隐居山林时,寡欲静息以养心养真而创作的。《颐真》短小精炼,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多为散音,外加少量泛音乐句,给人明朗欢快之感,而第二部分则全用泛音,不同音高位置上重复曲调,形成问答,然后以平稳的声调带给人沉思和宁静,稳重而含蓄地总结全曲,是“很有特点的小品”。虽然没有诗人描写董庭兰弹奏此曲时的情状,但依然可以从这一小曲里看出他对声韵和主旨关系的恰当处理,把养心养真的深远意境清晰地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著名琴师董庭兰是男是女董庭兰的艺术成就
董庭兰简介中记载到:董庭兰,出生于公元695年,死于公元765年,古陇西人(今甘肃一带)。盛唐时期非常著名的琴师,擅长吹西域乐器筚篥和弹奏古弦琴。董庭兰画像董庭兰在年幼时喜爱游山玩水,不喜欢静心读书,更甚至去做了乞丐,以乞讨为度日。直到董庭兰50岁,他才开始读书写诗,好在他比较努力,几年之后渐渐有了名气,开始受人关注。他那时的诗大多写的是边塞战争之事,诗中描写了战争的疾苦与深闺怨妇的幽怨之情。当然,董庭兰的诗作并不是他惟一的成就,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在当时极负盛名。在青年时在音乐上就很有成就,七弦琴是的最擅长的乐器之一,无奈七弦琴太古朴,难得遇到知音,而且当时随着西域乐器的传入,会弹七弦琴的人更少。为此,董庭兰开始苦心研究筚篥,筚篥是从西域传入大唐的,当时很盛行,甚至成为了唐朝的主要乐器之一。董庭兰自此便开始演奏筚篥,走街串巷,吸收民间艺术精华,技艺进步很快,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
· 演奏家董庭兰
简要介绍: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几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称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这时董庭兰的名声和影响,已经超过并取代了沈、祝两家。人物生平:董庭兰青年时代师从凤州(今属陕西凤县)琴师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诸流派,而青出于蓝,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七弦琴十分古老,难得知音,当时西域音乐又盛极一时,欣赏七弦琴的人就更少了。董庭兰虽然身怀“绝艺”,但因为和者寡少,无人与它交流,他本人又不善于开拓,来欣赏他的琴技的人就很少了。这个沉痛的教训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要与群众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于是,董庭兰刻苦钻...
· 唐朝著名琴师:董庭兰
这一年的冬季,北风萧瑟,大雪纷纷,千里云空,黄沙漫漫。在这苍凉的世界中,唐代诗人高适如(图一:高适图)送别了他的知心好友:图一:高适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要担心前途茫茫,知音难觅,当今天下有谁不知道你高适的琴艺呢?高适深情的咏唱,希望他的朋友不在孤单,这就是名满天下的琴师董庭兰。高适的《别董大》已成为赞美琴人高超琴艺的千古名篇。董庭兰(约695——765),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别称“董大”。董庭兰早年曾师从凤州(今陕西境内)参军陈怀古学习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名誉满天下。如(图二:董庭兰弹琴图)图二:董庭兰弹琴图作为一位民间的琴家,董庭兰一直在家乡陇西以弹琴为生。天宝年间,受房琯的赏识,成为他的门客,为其弹琴。宣宗时期的诗人曾写下名篇来叙述这一事情:七条弦上无音寒,此艺...
· 琴师董庭兰:著名诗作《别董大》中的男主角
董庭兰简介中记载到:董庭兰,出生于公元695年,死于公元765年,古陇西人(今甘肃一带)。盛唐时期非常著名的琴师,擅长吹西域乐器筚篥和弹奏古弦琴。董庭兰画像董庭兰在年幼时喜爱游山玩水,不喜欢静心读书,更甚至去做了乞丐,以乞讨为度日。直到董庭兰50岁,他才开始读书写诗,好在他比较努力,几年之后渐渐有了名气,开始受人关注。他那时的诗大多写的是边塞战争之事,诗中描写了战争的疾苦与深闺怨妇的幽怨之情。当然,董庭兰的诗作并不是他惟一的成就,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在当时极负盛名。在青年时在音乐上就很有成就,七弦琴是的最擅长的乐器之一,无奈七弦琴太古朴,难得遇到知音,而且当时随着西域乐器的传入,会弹七弦琴的人更少。为此,董庭兰开始苦心研究筚篥,筚篥是从西域传入大唐的,当时很盛行,甚至成为了唐朝的主要乐器之一。董庭兰自此便开始演奏筚篥,走街串巷,吸收民间艺术精华,技艺进步很快,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
· 唐朝琴师董庭兰:身怀绝技却生平难觅一知音
董庭兰简介中记载到:董庭兰,出生于公元695年,死于公元765年,古陇西人(今甘肃一带)。盛唐时期非常著名的琴师,擅长吹西域乐器筚篥和弹奏古弦琴。董庭兰画像董庭兰在年幼时喜爱游山玩水,不喜欢静心读书,更甚至去做了乞丐,以乞讨为度日。直到董庭兰50岁,他才开始读书写诗,好在他比较努力,几年之后渐渐有了名气,开始受人关注。他那时的诗大多写的是边塞战争之事,诗中描写了战争的疾苦与深闺怨妇的幽怨之情。当然,董庭兰的诗作并不是他惟一的成就,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在当时极负盛名。在青年时在音乐上就很有成就,七弦琴是的最擅长的乐器之一,无奈七弦琴太古朴,难得遇到知音,而且当时随着西域乐器的传入,会弹七弦琴的人更少。为此,董庭兰开始苦心研究筚篥,筚篥是从西域传入大唐的,当时很盛行,甚至成为了唐朝的主要乐器之一。董庭兰自此便开始演奏筚篥,走街串巷,吸收民间艺术精华,技艺进步很快,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