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2
转发:0
评论:0
起源“大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萨所著的《高卢战记》中。最早的常驻大使出现在14世纪的欧洲,1341年,意大利的曼图亚城邦向巴伐利亚王国宫廷派遣大使,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使的起源。此后威尼斯、佛罗伦斯、西班牙、法国、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等国纷纷互派大使。1559年法国国王和西班牙国王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PeaceTreatyofCateau-Cambrsis)时,首次出现向国际会议派遣的大使。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代表分为4类,即特命全权大使(AmbassadorExtraordinaryandPlenipotentiary)、特命全权公使(EnvoyExtraordinaryandMinisterPlenipotentiary)、常驻公使(MinisterResident)和代办(Chargéd"affaires)。最初大使仅仅在实行君主制...

起源

“大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萨所著的《高卢战记》中。最早的常驻大使出现在14世纪的欧洲,1341年,意大利的曼图亚城邦向巴伐利亚王国宫廷派遣大使,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使的起源。此后威尼斯、佛罗伦斯、西班牙、法国、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等国纷纷互派大使。1559年法国国王和西班牙国王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Peace Treaty of Cateau-Cambrsis)时,首次出现向国际会议派遣的大使。

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代表分为4类,即特命全权大使(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特命全权公使(Envoy Extraordinary and Minister Plenipotentiary)、常驻公使(Minister Resident)和代办(Chargé d"affaires)。最初大使仅仅在实行君主制的大国之间互派,后来也向共和制国家(如法兰西共和国和美国)派遣大使。例如到1860年时,英国只向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派出过三位大使。由于抱有强烈的共和主义思想,美国直至1893年仍只向别国派遣公使,其理由是公使只需与驻在国政府来往,不必参加君主及宫廷举行的典礼及仪式。1893年美国向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派出头一批4名大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开始向所有建交国家派遣大使。芬兰和瑞典直至1950年代才将驻外外交使团团长的级别由公使提升为大使。

地位

在中世纪及近代的欧洲,大使在身份上等同于派他出驻外国的本国君主。他们有权享受其主人应享有的礼遇。从法律意义上讲,大使没有自己的人格,不能成为控诉对象,也不能控诉别人。大使随身带有主人的豁免权,任何人对他进行伤害,即等于直接伤害了他的君主。这一惯例在1815年维也纳外交会议上得以确认,即大使在其驻在国的身份,与其派遣国的国家元首是等同的。大使享有全部外交豁免权,包括免受驻在国一切法律管辖的豁免权,人身和财产不受侵犯的豁免权,以及免税权利。但是在古代的欧洲也曾有逮捕和囚禁敌对国大使的先例。

大使视同本国国家元首的代表,但这一规则在确定该大使在其驻在国外交使团中的位次问题时不予采用。由于古代认为欧洲各国的大使均为本国君主的代表及化身,因此在出席典礼和仪式时为了争夺位次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武斗。1504年罗马教廷教皇儒略二世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规定在外交场合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大使排在第一位,法国大使排在第二位,西班牙大使排在第三位,以此类推。但是这一规定到18世纪时已经名存实亡。1815年维也纳外交会议上,各国达成协议,即在外交场合中各国大使的位次不考虑其本国的地位和国力,而只考虑大使在其驻在国工作的时间长短。驻在时间最长的大使成为驻在该国的各国外交官使团团长,其他国家的大使在礼仪场合中的位次按任职时间长短的顺序类推。

大使的别名

联合国的外交代表称驻地协调员,具有在行政上协调该国所有驻地机构的意义。

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外交代表称高级专员。其他非英联邦国家驻英的大使均称为“(某国)驻圣詹姆斯宫廷大使”。

罗马教廷派驻别国的外交代表称“教廷大使”(Apostolic Nuncio)。其办公机构称教廷大使馆或“宗座代表驻地”(Apostolic Nunciature)。

利比亚的外交代表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曾称为“人民办事处书记”(现利比亚已改回一般的命名)。

参考文献

 

参见

大使馆

外交官:外交官衔

驻地协调员

高级专员、教廷大使

国书

晏子、张骞、班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使命
新约记载在各版本《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对大使命有着不同的记载,而所有有关大使命记载都是描述在耶稣复活后发生的。《马太福音》:耶稣指示门徒去施洗和施教,即是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为人施洗和完整地教导人遵行上帝吩咐的。《马可福音》:耶稣警告那些不信者将被谴责,并且授予门徒行神迹的能力,譬如医病。《路加福音》:耶稣告诉门徒要传授有关悔改和饶恕的道理,并许诺门徒将有力量。《约翰福音》:耶稣说门徒将有圣灵,并有权赦罪和饶恕。《使徒行传》:耶稣许诺圣灵将指引门徒。最常为人引用的章节为马太福音第28章第16-20节:解释大使命的适用范围福音派的基督徒认为所有耶稣的追随者都有义务去传福音、教导和施洗。虽然最初这个使命所授予的只有基督的十一位门徒,但福音神学将大使命解释为所有基督徒都应遵守的方针,特别因为它似乎是重申创世记中亚伯拉罕与上帝所立的约。学者常将大使命与较早马太福音第10章所出现的有限制的...
· 教廷大使
术语与历史教廷大使是圣座对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例如,阿拉伯联盟)常驻的外交代表或外交使团团长,外交使节身份之职称,通常该大使也会有天主教教会的主教身份。根据1961年签订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一个教廷大使拥有一般外交使节之身份。然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也规定所驻国除了教廷大使之外,也可要求其他使节派驻,且也可派驻不论资格的大使于圣座。此外,教廷大使也兼任圣座和所驻国的全国或地区的罗马天主教教区主教团之间的联络者。准大使是专指派驻使节前往非天主教国家的大使,等同一般大使。参见圣座外交
· 英国驻日大使馆
任务英国大使馆负责发展、维持英日两国长久以来的双边关系、协助两国在政治、经济及防卫等领域的互动、并加强商务与文化的交流。具体业务范围包括办理赴英日本国民的签证申请、给予1万6千名在日英国公民外交保护、紧急协助、护照更新等服务,也为每年为数15万人的英国赴日游客提供咨询。另设有英国驻大阪总领事馆(馆址为中央区博劳町3-5-1),协助东京的大使馆办理部分业务。历史高轮东禅寺“最初的英国公使馆迹”石碑汤马士·华达士设计的红砖使馆,1912年英国在日本最早的代表处,是随着1859年7月6日、首届公使阿礼国上任而在高轮东禅寺开张的英国总领事馆。接下来阿礼国升任公使,领事馆也改为公使馆的规格。但在1861年与1862年时两度发生了袭击英籍馆员的“东禅寺事件”,而迁移到横滨去。之后江户幕府指定品川的御殿山(日语:御殿山(東京都品川区))作为公使馆的新址并展开工程,但还未能完工,身为倒幕派人士的高杉晋作就...
· 德国驻日大使馆
历史德国驻日公使馆(红线圈围区域)在永田町的位置,1883年。右侧可见“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德日两国的外交关系始于19世纪后期。1860年7月,普鲁士王国派出了一个外交使节团东赴亚洲,艾林波(德语:FriedrichzuEulenburg)伯爵出任团长,率队从品川登陆日本。普国使团与德川幕府进行了一番交涉后,于同年12月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并核准了驻日公使馆的设置,由巴兰德(德语:MaxvonBrandt)出任首位常驻使节。第一代的普鲁士公使馆建于横滨的外国人居留地(日语:外国人居留地),但后来就迁到东京麻布的寺庙“春桃院”(今南麻布3−18−8)中。当时在东京的麻布和芝界隈一带,尚有多座寺院被幕府指定为赴日外国使节的驻留用公馆。1871年普鲁士主导全德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后,便将日本的普鲁士公使馆改为德国公使馆,并于1872年在东京市中心的永田町辟建新馆舍。1894年,永田町的德国公...
· 美国驻德国大使馆
相关条目德美关系美国驻外机构列表参考EmbassyoftheUnitedStates-BerlinOfficialU.S.EmbassyBerlinwebpage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