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堪培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3
转发:0
评论:0
历史1927年的旧国会大楼在欧洲人殖民之前,住在堪培拉土地的是当地的土著。“堪培拉”名字的来源也是当地土著语言,原意为“相聚的地方”。这与将来作为国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天意。欧洲人开始于1820年殖民当地。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堪伯里。1899年成立联邦后划归为首都直辖区,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1913年3月12日正式命名为“堪培拉”并开始兴建,1927年取代墨尔本成为首都,联邦议会也正式迁至此地。美国建筑师伯利·格里芬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设计的人工湖也以他的名字为名,即伯利·格里芬湖。规划设计堪培拉中心部分模型:图中上方大约为朝南方向。图中中轴线以红光标示,三角框架以绿光标示。作为世界较早的规划城市,格里芬为堪培拉设计了气魄宏大、庄重而又反映澳大利亚自然特征的规划蓝图。此设计基本使用“圆圈加射线”的基本构造,并根据园林城市主义理念,将重要建筑物之间以大片...

历史

堪培拉

  1927年的旧国会大楼

在欧洲人殖民之前,住在堪培拉土地的是当地的土著。 “堪培拉”名字的来源也是当地土著语言,原意为“相聚的地方”。这与将来作为国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天意。

欧洲人开始于1820年殖民当地。 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堪伯里。 1899年成立联邦后划归为首都直辖区,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1913年3月12日正式命名为“堪培拉”并开始兴建,1927年取代墨尔本成为首都,联邦议会也正式迁至此地。美国建筑师伯利·格里芬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设计的人工湖也以他的名字为名,即伯利·格里芬湖。

规划设计

堪培拉

  堪培拉中心部分模型:图中上方大约为朝南方向。图中中轴线以红光标示,三角框架以绿光标示。

作为世界较早的规划城市,格里芬为堪培拉设计了气魄宏大、庄重而又反映澳大利亚自然特征的规划蓝图。此设计基本使用“圆圈加射线”的基本构造,并根据园林城市主义理念,将重要建筑物之间以大片的半规划的绿化区和水景分开。虽然由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等外部因素影响格里芬的计划屡遭拖延,且由于理念之争、官僚干预和造价问题原规划有所改变,但100年后的堪培拉基本遵照格里芬的规划发展,成为一座独特的规划首都。

现在的堪培拉中心部分的设计框架由三部分组成:

中轴线:承东北—西南走势的中轴线笔直划过堪培拉中心部分,其余规划基本在中轴线两边保持对称。中轴线两端连接两座天然高地:东北角的恩斯礼山(Mount Ainslie)和西南角的国会山(Capital Hill)。安斯利山下、背靠山峦的是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前沿着中轴线延伸的是澳纽军团大道,两边是纪念各次战争和各个部队牺牲将士的纪念碑。仪仗路在格里芬湖北岸结束。中轴线上位于湖南岸的则是万国旗成列,左右分别是国家图书馆、科技馆、国家肖像馆、高等法院、国家艺术馆等重要国家机构。延中轴线再往西南通过仪仗水池和草坪则是旧国会大厦,其后通过有一片草坪和水池就是国会山,山顶是澳大利亚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中心新国会大厦。

人工湖:由人工拦截形成的伯利·格里芬湖大约呈现以国会山为中心的弧状,与中轴线垂直。格里芬的设计中此湖由东、中、西三部组成,其中中部又由两座公路桥分割成弧状的中央和圆形的东、西三个湖区。实际由于成本原因此湖要到堪培拉开始建设后60年左右才开始蓄水,三大部中东部由于成本原因被取消,剩分也使用较天然的形状而不是格里芬所设计的精确几何形状。湖南岸基本是政府区,除了国会山和上述的国立机构外,多数政府部委的总部也都在湖南岸。其他重要机构也大多在湖岸边,例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博物馆、百周年纪念钟楼等。

“政、军、民三角”:国会山、市中心(Civic)和罗素区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三点之间由三条笔直的公路连接,其中两条包括跨过伯利·格里芬湖的大桥,另一条则延湖北岸行走。此三角在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布,其三点的规划用途有像征意义:西南的国会山是政府核心,四周是政府机构和国家文化设施,再远一点则有总理府、总督府、各国使馆等。北面的市中心是商务、商业和娱乐设施的聚集区,堪培拉市中心的主要购物中心——堪培拉中心就在附近。东北的罗素区是国防部和三军总部所在地,国家情报机构以及国立国防学院也在附近。因此三角的三点分别为政、军、民中心。

虽然此主要框架历经波折最后基本按照格里芬的设计完成,但格里芬设计的细节部分很多都被改变。例如,格里芬构想中市中心道路应该像欧洲城市的街道,宽阔的林荫大道中间铺设电车,两边的多层建筑上层是住宅,沿街则是店铺和食肆,宽敞的人行道可供咖啡馆和餐馆摆放室外桌椅。实际上,市中心只有一两个街区照此发展,后来主持市政规划的政府部门反对高密度住宅理念,情愿在远郊发展低密度的新市镇。轨道交通也至今没有建成。最主要的国家机构建筑也没有按照格里芬的构想建造。格里芬构想的国会大楼在国会山和湖岸中间的小山上,后来国会认为此位置配不上国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将新国会大厦建在国会山山顶位置。格里芬构想中这里应该是一座用于举行公众仪式、储存档案和纪念澳大利亚人成就的公共建筑。格里芬构想中的壮观总理府至今未建,总理仍屈居于由农庄改建的临时总理府,并不时由于维修结构问题而需搬出:例如2013年当选总理的东尼·艾伯特整个任期都没有入主总理府(其中第一年居住在联邦警察学院的普通宿舍里),以待总理府进行紧急结构维修和驱赶入住屋顶角落的野生动物。

地理

堪培拉

  堪培拉和伯利·格里芬湖全景,远景为新南威尔士。

堪培拉面积2359平方公里 ,靠近布德贝拉山脉(Brindabella Ranges),离澳大利亚大陆东岸约150公里。堪培拉平均海拔约580米, 最高点为888米的麦驹华山(Mount Majura)。 其他主要山丘包括855米高的泰莱山(Mount Taylor)、 843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 812米高的莫加莫加山(Mount Mugga Mugga)、 和812米高的黑山(Black Mountain)。

堪培拉地区的原生植被几乎完全是桉树树种,历史上作为燃料和家庭用途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初,砍伐几乎耗尽了原生桉树,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水质问题政府决定封山,停止伐木。林业实验从1915年开始,在斯崇罗山(Mount Stromlo)麓上试点种植松树和其他树种。此后,林木种植广泛开展,新培育的树林不但改善了阔特河流域(Cotter catchment)的水质,而且成为了大众喜欢的消遣地点。

堪培拉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中堪培拉的位置。堪培拉的主要区(District)用黄色标示: 堪培拉中心(北堪培拉、南堪培拉)、和顿(Woden Valley)、保康南(Belconnen)、维斯顿(Weston Creek)、德嘉朗(Tuggeranong)及近嘉伦(Gungahlin)。

气候

堪培拉有的气候是干燥与温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凉爽 。堪培拉的夏天非常干燥,冬天就寒冷,并有频繁大雾和霜冻,但很少下雪,这样的气候令堪培拉的生物呈多样性。

教育

堪培拉拥有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等教育,被众多机构连年评为全澳第一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位于近郊的堪培拉大学(UC)是该市两个主要的综合性学府。

毒品

堪培拉所属的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内唯二将大麻合法化的省,另外一省是南澳大利亚州。可合法种植一株水栽大麻,或合法拥有低于25公克的大麻。但违法者也不会受到审判定罪,而是选择上辅导课或付罚金。

重要地标

澳大利亚国会大厦

黑山电讯塔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伯利·格里芬湖

国家钟楼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姐妹城市

堪培拉和以下城市之间有姊妹城市(sister cities)或友好城市(town twinning)的协议:

堪培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堪培拉

日本奈良

风景

堪培拉

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电讯塔上看夕阳余光

堪培拉

新国会大楼

参见

澳大利亚首都特区

澳大利亚联邦

参考文献

Lake Burley Griffin, Canberra: Policy Plan. Canberra: National Capit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 1988. ISBN 0642139571.

The Penguin Australia Road Atlas. Ringwood, Victoria: Penguin Books Australia. 2000. ISBN 0-670-88980-6.

UBD Canberra. North Ryde, New South Wales: Universal Publishers. 2007. ISBN 0-7319-1882-7.

Fitzgerald, Alan. Canberra in Two Centuries: A Pictorial History. Torrens,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Clareville Press. 1987. ISBN 0-909278-02-4.

Gibbney, Jim. Canberra 1913–1953.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88. ISBN 0-644-08060-4.

Gillespie, Lyall. Canberra 1820–1913.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91. ISBN 0-644-08060-4.

Growden, Greg. Jack Fingleton: The Man Who Stood Up To Bradman. Crows Nest, New South Wales: Allen & Unwin. 2008. ISBN 9781741755480.

Sparke, Eric. Canberra 1954–1980.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88. ISBN 0-644-08060-4.

Vaisutis, Justine. Australia. Footscray, Victoria: Lonely Planet. 2009. ISBN 174179160X.

Wigmore, Lionel. Canberra: History of Australia"s National Capital. Canberra: Dalton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ISBN 0-909906-06-8.

Williams, Dudley.The Biology of Temporary Wat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198528-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