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三乘菩提的觉悟
觉悟佛法的道理,由于悟的内涵不同,所以分为三乘:声闻乘人即是修学、觉悟声闻菩提者;缘觉乘人即是修学、觉悟缘觉菩提者;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即是觉悟佛菩提者。
依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所云:“菩提是因为证得法空义、证得真如义、证得实际义、证得法性义、证得法界义而可以称为菩提”。
依据《优婆塞戒经》对于三种菩提意涵的解释可知,由于三乘菩提的施设是基于觉悟的内涵不同,二乘菩提不能称为佛菩提,也不能称为大菩提,最大的差别在于能否成佛,为了更清楚了解三种菩提的内容,必须针对三乘菩提意义的异同略加说明:
开悟的方法则是指通过佛教教法的闻思修的基础学习,并以可令人开悟的禅法加以锻炼参悟而达到的觉悟境界,一般来说佛教中的开悟是指佛法智慧上的开启突破,所以说是开智悟理,而且是对佛法中的三乘菩提的内涵有所彻悟,尤其是指大乘佛菩提道,如禅宗行者因为禅法的修习后,或由教门之经教熏修后而一念相应,能证得不生不灭的真心真如法身,能现观真心真如法身之真实与如如之体性。
广义的开悟,除了大乘佛菩提道证得法界实相的真心真如法身之外,二乘解脱道的缘觉菩提及声闻菩提则是觉悟世间的无常本质,那即是世间一切法皆是五蕴的无常变异相,这包含了色身、能知能觉的意识觉知心的色心自我,以及一切种种的五欲粗重身心觉受、因透过打坐观想身心内外的殊胜相(如自见身高广大、见自身漂浮于空中、见身放大光明、见自身来去宇宙虚空等),以及经过正确的修定功夫而有的四禅八定的清净禅定境界等,这一些皆是不离五蕴的境界,也仍然都是虚妄无常相。透过佛法四圣谛、八正道乃至因缘法的修习,确实胜解实证世间一切法皆是五阴虚妄、因缘假合,终能心得决定,断除三缚结,这便是修习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行者的证解。
但也有人主张禅定(冥想)等修行方式在意识觉知心上的升华或突破。开悟者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人类自身乃至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所以能够爱它如己。究竟开悟的人的内心因为经由证悟法界实相、生命本源并确实证知五阴虚妄;涵盖在识阴中的意识心须藉许多缘而现起,念念变异;所以是无常、是苦。由此渐断我见,我执而解脱于三界,获得了终极的自由,所有的欲望、波动、烦恼熄灭了。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
声闻菩提的觉悟
声闻菩提之要义,是依闻佛之音声说法,思惟修证佛所详述或略述的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因此而可以断除我见,进而修除我执而后能出离三界轮回,所以才叫做声闻;声闻菩提就是意谓著经由听闻佛或善知识的音声说法,而觉悟一切有情无我(觉悟蕴、处、界空相),因如此而觉悟所以称为声闻菩提。
声闻种性的学人,体认阴、处、界等一切法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空、因为无常所以是无我,因此断除身见而说为觉悟。声闻弟子听闻如来开示四圣谛,依教观察:一切色无常 ,由因缘所生之色,更是无常变易之法 ,由此正确的观察色阴无常。
为何六识身无常?由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由此正观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身皆由他因、他缘而得出生 ,故知六识身无常。
为何六受身无常?由眼、色为缘生眼识,由眼、色、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因眼、色、眼识、眼触为缘生眼受;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由意、法、意识三事和合生意触,因意、法、意识、意触为缘生意受,由此正确观察六受身无常。
为何六想身无常?由眼、色为缘生眼识,由眼、色、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因眼、色、眼识、眼触为缘生眼想,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 ,由意、法、意识三事和合生意触,因意、法、意识、意触为缘生法想,由此正确观察六想身无常。
为何六思身无常?由眼、色为缘生眼识,由眼、色、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因眼、色、眼识、眼触为缘生眼思 ,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由意、法、意识三事和合生意触,因意、法、意识、意触为缘生法思,由此正确观察六思身无常。
声闻弟子如实、如理观察五阴我、十八界我无常,无常者是苦,无常者是空,无常者无我 ,因此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粗、细、好、丑、远、近的五阴、十八界,皆不见此五阴、十八界是我,不见异我,也不见相在于我,是为声闻菩提之觉悟。 (请参阅下列有关于〞我〞更深入的介绍)
声闻弟子已经如实觉悟五阴、十八界无常、苦、空、无我,已断了三缚结,所以不敢因为贪求色、受、想、行、识的韵味而造恶 ,佛说这样的弟子,即使放逸也可以天上人间极尽七有,而究竟苦边。 如果这位声闻弟子现在修不放逸行,中间不死的话,或者现世得阿那含果,或者得阿罗汉果,成为人天应供。
缘觉菩提的觉悟
缘觉菩提之要义:,是指缘觉行者借由思惟因缘观而亲证蕴处界空;因为不同于声闻是依闻佛之音声而悟入,所以不称为声闻菩提,而称为缘觉菩提,因为此乘行者是缘于世间一切法而觉悟,因如此觉悟故所以称缘觉菩提。
缘觉种性的行者,因体认十二因缘,知此事有故而彼事有;知因此事起故而彼事得生,得此智慧断除身见而说为觉悟。 缘觉行者见此世间无常,乃至思维为何有我此无常之身,受老、病、死苦呢?他如实观察是因为有‘生’这个法,因为我‘出生’了,才有我受老、病、死苦。
那为何有‘生’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有’这个法,因为我母亲怀有我的胎藏,所以才有我的出生。
那为何有‘有’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取’这个法,因为我父母行欲,由‘欲取’为因,所以有了我的胎藏。
那为何有‘取’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爱’这个法,因为对欲行的‘贪爱’故取,而有我胎藏,乃至出生受老死苦。
那为何有‘爱’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受’这个法,因为此欲行有所‘觉受’,由乐求此觉受的韵味故爱,由爱故取,乃至有生。
那为何有‘受’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触’这个法,因为欲行有所‘接触’,因为接触故有觉受、然后有贪爱、乃至有生等。
那为何有‘触’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六入’法,由眼入色、身入触乃至意入法,由入到触乃至此欲受引生贪爱等法,皆因为有‘六入’法。
那为何有‘六入’呢?他如理观察是因为有‘名色’法,由于有名身和色身,所以才有此‘六入’、触、爱等法。
那为何有‘名色’呢?他如理观察必有一入胎‘识’入胎、出生名色,由于‘入胎识’故才有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等法出生。
那为何有‘识’呢?他如理观察思维此入胎‘识’已,出生之法到此为止了,他发现‘识’并不是被出生的法,如果‘识’是被出生的法,此一切都将成为无因而有的断灭法,那先前所观察的因果次序就不能成立,所以并无他法出生此‘入胎识’。
那为何‘识’会出生‘名色’呢?他再如理观察思维此‘识’和名色的关系,由于父母的名色行欲,而我前世的名色也贪爱此欲行,以至于当我父母和合之时,入胎‘识’前去投胎,执持母亲腹中胎藏,然后再有我这一‘名色’的出生,原来由于先有识故才有名色转;又由于名色有故而又转于识 ,由此三世轮转无有休息。
那我要如何中止这样的轮转而得解脱呢? 此缘觉行者再如理思维观察,如果我不‘贪爱’欲行,当我父母‘行欲’之时,‘入胎识’不取父精母血,不住我母亲胎中 ,不住我母亲胎中者,即无我此名色出生,受此老病死等种种苦处,不受生者岂不解脱老病死苦了吗?
此行者顺、逆推求,反复观察,如理思维,终于确认此法真实 ,终于从轮转生死的迷雾中,觉悟此三世十二因缘法 ,于是他决定精进,修不放逸行终究证得因缘觉的极果,他如果生在无佛法的时代,自觉自证则成为人人皆应供养的辟支佛。
佛菩提的开悟
佛菩提亦称为大乘菩提,或称大菩提。主要是因为大乘行者能够依之而成佛,所以称为佛菩提;由于佛菩提具备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究竟无比,才能够称为大;佛菩提又称为大菩提,主要是因为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是二乘所证的菩提,二乘菩提所觉悟的智慧,只能成就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脱果,不能成佛,佛菩提也涵盖二乘菩提,所以才能称为大菩提。大乘菩萨若得证悟大乘菩提,不论证悟后是否证得有余涅槃,证悟大乘菩提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而发起世世受生、永不入无余涅槃之大愿;世世自度,并且也如是教人转而度化有情。如是长时劫自度度他,无有疲厌乃至成佛,其中所度众生无量,才能被称为大乘菩提,也因此大乘菩提亦可被称为大佛菩提。
佛菩提的开悟,就是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个实相心。 《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 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 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大般涅槃经》卷7:“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菩萨种性的佛弟子,听闻佛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德相备足如佛无异,志心信乐,想要实证这个人人都有的实相心 ,想要悟知这个离我、我所的自性清净涅槃妙心,想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菩萨常随善知识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常随善知识熏习,如来藏(阿赖耶识)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妙心,能出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 ,一切世、出世间法皆由祂而出生得证, 当菩萨修学六度万行至般若波罗蜜多,满足第六住位时,般若波罗蜜多正观现在前 时,即是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实相心,再值佛菩萨等善知识所摄护,而入菩萨第七住位 ,即成为不退位菩萨,正式迈向成佛之道。
离常见的开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 、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
那如何是常见呢?以色、受、想、行、识的少分或多分为恒常不坏的我,是为常见论者。 《杂阿含经》卷3:“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生我见、系着,使心系着而生贪欲。’” 又《杂阿含经》卷5:“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
《中阿含经》中有这样记载:佛说有四种常见神我的施设。 经中佛说:“第一种人认为,有一个微细色法是真实我能往来三世;第二种人否定有微细色是真实我,而认为有一个无量无边的色法是真实我能往来三世 ;第三种人否定有微细色法是真实我,也否定有无量无边的色法是真实我,而认为有一个微细的觉知法为真实我能往来三世;第四种人否定有微细色法是真实我,也否定有无量无边的色法是真实我,也否定有微细的觉知法为真实我,而认为有一个无量无边的觉知法为真实我能往来三世。 ”经中所说是为四种常见者 。
离断灭见的开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那如何是断灭见呢?以色、受、想、行、识为现在的我,而不认为命终后还有未来世的我,是为断灭见者。如《杂阿含经》卷5佛说:“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 又《中阿含经》也有记载:佛说有一种执著断灭无我的施设。经中佛说:“有一种人,否定有微细色法是真实我,也否定有无量无边的色法是真实我,也否定有微细的觉知法为真实我,也否定有无量无边的觉知法为真实我,当他身坏命终时,这个真实的神我离开微细色、无量无边色、微细觉、无量无边觉时,他还是执著无真实我的看法。”是为一种断灭见者。
菩萨的开悟:智慧深广
在《解深密经》中佛曾说:‘阿陀那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行相非常地微细、奥妙、难得亲证,所含藏的一切法种,尤如瀑布激流一般不断流注出来!阿陀那识的深妙并非凡夫、未亲证的声闻圣人所知,所以我对凡夫、未亲证的二乘愚人并不开演此深妙的实相之法,是唯恐那凡夫、愚人之辈因为没有亲证的缘故,将阿陀那识(阿赖耶识)妄自分别,错误地认作为意识心我’!’佛在《楞严经》中也再次提及相同语意的偈语:‘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更为广泛的义涵
有时经中对于疑惑的厘清,而其内涵尚不等于佛法中觉悟的实质,确能对于将来的觉悟有所助力,也更广义的使用‘开悟’一词。
例一:如阿含部中曾记载阿阇世王韦提希子,为了获得王位,不惜谋害他的父亲摩竭瓶沙王。事后心中常有疑悔,担忧来世是否会有报应;因此常常问人,寻求心灵导师,访求诸外道。然而诸外道皆言不及义,后来经由寿命童子推荐,在疑惑与不安中前去求见释迦牟尼佛;并以现在正在修学清净梵行之出家、在家人,是否能获得现世果报为例,请问于释迦牟尼佛。佛举例:即使以依赖国王赐予为生的仆人、寄食客人以信出家,现世即可得阿阇世王礼敬供养;若证阿罗汉果者,命终尚得阿阇世王立塔为例,令阿阇世王以无根信,信有因果律存在,阿阇世王决定信佛因果,随即向佛发露忏悔杀害父亲的罪行,并请佛到王宫接受阿阇世王的供养。
另见
菩提
成佛
(概述)
禅宗
明心
证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