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左冯翊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3
转发:0
评论:0
建置沿革汉代左冯翊西汉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前206年)属塞国,二年(前205年)更名河上郡,九年(前198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内史置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东汉东汉初左冯翊迁治高陵县(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领县有高陵、郃阳、祋祤、粟邑、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勺、重泉、临晋、夏阳、衙县、长陵、阳陵、栎阳、翟道、谷口、鄜县、武城、沈阳、征县、云陵、怀德24县。建武六年(30年)废郃阳、祋祤、粟邑、栎阳、翟道、谷口、鄜县、武城、沈阳、征县、云陵、怀德12县。建武十五年(39年),长陵、阳陵2县移属京兆尹;永平二年(59年)复置郃阳县,永元九年(66年)复置祋祤、粟邑2县建安初,分左冯翊西数县置左内史郡,左冯翊迁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镇)。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省左内史郡,并回左冯翊。东汉末,左冯翊领高陵、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勺、重泉、临晋、夏阳、衙、郃阳、祋祤...

建置沿革

汉代左冯翊

西汉

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前206年)属塞国,二年(前205年)更名河上郡,九年(前198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内史置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

东汉

东汉初左冯翊迁治高陵县(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 ,领县有高陵、郃阳、祋祤、粟邑、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勺、重泉、临晋、夏阳、衙县、长陵、阳陵、栎阳、翟道、谷口、鄜县、武城、沈阳、征县、云陵、怀德24县。建武六年(30年)废郃阳、祋祤、粟邑、栎阳、翟道、谷口、鄜县、武城、沈阳、征县、云陵、怀德12县。 建武十五年(39年),长陵、阳陵2县移属京兆尹 ;永平二年(59年)复置郃阳县,永元九年(66年)复置祋祤、粟邑2县

建安初,分左冯翊西数县置左内史郡,左冯翊迁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镇) 。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省左内史郡,并回左冯翊 。东汉末,左冯翊领高陵、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勺、重泉、临晋、夏阳、衙、郃阳、祋祤、粟邑13县。

三国

三国时左冯翊改为冯翊郡 ,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镇),领高陵、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芍、重泉、临晋、夏阳、衙、郃阳、祋祤、粟邑13县。东汉末时已废衙县 ,黄初元年(220)高陵、池阳县移属京兆郡;新置怀德县(不详何时),废云阳县(太和、青龙年间) 。魏末领临晋、频阳、莲芍、重泉、郃阳、夏阳、粟邑、万年、祋祤、怀德10县。

西晋

西晋时废怀德、祋祤2县 ,万年县移属京兆郡,京兆郡下邽县来隶。

南北朝

冯翊郡北魏改为华阴郡。西魏改为武乡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废郡存州,废除州下所有的郡。武乡郡废除,由同州直辖属县。

隋代冯翊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同州为冯翊郡,治冯翊,领冯翊(治今陕西省大荔县)、韩城(治今陕西省韩城市)、郃阳(治今陕西省合阳县)、朝邑(治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澄城(治今陕西省澄城县)、蒲城(治今陕西省蒲城县)、下邽(治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白水(治今陕西省白水县城北37.5里一带)8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冯翊郡为同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冯翊郡,下领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白水(今陕西省白水县北)、澄城(今陕西省澄城县)、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市)、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河西(武德三年置县,今陕西合阳县东黄河沿岸一带)7县。乾元三年(780年)又改为同州,至此冯翊郡之名不复存在。

人口

按《汉书》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共辖:二十四城,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 《后汉书》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共辖: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 《隋书》载,隋殇帝大业五年共辖:八县,户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二。 《通典》载,唐天宝年间共辖:七县,户五万八千五百六十一,口三十八万五千五百六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闵泳翊
生平作品민영익이그린〈노근묵란(露根墨兰)〉家族亲爷爷:闵致三闵升镐之养父:闵致禄来源参考朝鲜高宗实录朝鲜纯宗实录外部链接
· 翊坤宫
历史翊坤宫(图左)前东侧的铜炉、铜凤、铜鹤、铜缸翊坤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期是妃嫔居所。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称“万安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翊坤宫”。清朝沿袭明朝旧称,并曾多次修缮。原来翊坤宫为二进院,清朝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拆除改建成穿堂殿“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作为通道,使翊坤宫和储秀宫相连,形成了南北四进院。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体和殿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体和殿举行。翊坤宫正殿前廊檐下挂有“翊坤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如今,翊坤宫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2013年5月4日上午,一名男子进入翊坤宫,随后徒手...
· 曹翊
参考书目《新安曹氏统宗谱》
· 孙翊
生平迁居江都初平三年(192年),孙策在孙坚下葬后举家移居江都,并在那里遇到张纮,孙策决定向袁术请得父亲旧部,占领吴会以报父仇,并留孙翊在内的家属给张纮照顾。亦属人选孙翊性格骁悍果烈,有其兄策之遗风。吴郡太守朱治举荐为孝廉,又获司空府辟命。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临死时,张昭等大臣希望孙策将兵权交给个性与孙策相似的三弟孙翊,但是孙策却属意二弟孙权,将印绶兵符交给了孙权。镇守丹杨建安八年(203年),舅父吴景因已故骤逝,孙翊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时年二十。当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盛宪以前的同僚孝廉妫览、戴员逃亡匿藏于山中。孙翊到了丹杨上任后,以礼罗致妫览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郡丞。妫览、戴员亲近边鸿,数次被孙翊责难,于是密谋叛变。因孙权出征江夏太守黄祖,他们就找到机会实行奸计。建安九年(204年),丹杨郡诸县令长一齐会见孙翊,孙翊命妻子徐氏为他作宴卜卦,徐氏说卦相不佳有凶卦,劝孙翊不要作宴了。...
· 王翊
生平幼年丧父,喜谈兵法。明末清兵南下,余姚知县王正中荐为职方主事,败居大兰山。鲁王监国二年(1647年),起结山寨,延四明八百里,李长祥、张煌言驻军上虞,气势颇大。鲁王监国六年(1651年)秋,王翊兵败被俘,受讯时坐而不跪,清军刘帅以箭射其肩,田帅以箭射其颊,金帅以箭射其胁,不动如贯植木,后气管被割断始仆,从容就义。牙将二人,亦不跪,掠之则跪而面向王翊。见者泣曰:王公忠而从者义。死后被枭首宁波城头示众。陆宇㷧(火鼎)(周明)得其头颅,逢寒食节和重阳节,必恸哭拜祭。黄宗羲为其写传,全祖望为其墓碑撰文。后与董志宁之尸和冯京第之臂,合葬于宁波江北北郊乡马公桥边,称“三忠墓”。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二十八首之二十内云:“十五日为知友王侍郎殉忠之日,此日不喜接见一客,亦不至于谈笑,故不便迟至此日。”另,答田犀书二首之一内云:“中秋为知友王侍郎完节之日,惨逾柴市,烈倍文山。仆至其时,备怀伤感,终身遂废此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