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技法
山水画的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先用墨线勾出山石的轮廓,再用各种皴法画出山石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进一步加强山石的立体感,最后用浓墨或鲜明的颜色点出石上青苔或远山的树木。
独特的绘画技法,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语汇:毛、涩、苍、润等等。所谓运笔,就是指用带有水分的毛笔,在绢纸上擦出既毛涩、又苍润的痕迹。只有对笔性、墨性、水性、纸性都有着深刻理解的画家,才有可能下笔有力、点如坠石。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虽然不讲究透视,却力透纸背、意赋流形,从而对观者产生共鸣。
特征
不拘泥于物体本身的真实性,而重在其背后的主观真实,“山川使我为山川言”,这是中国山水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欧洲则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作为人物背景的风景,到了17世纪才开始有纯粹的风景画。
流派
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范宽、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这一脉络,形成一种派别。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米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
山水画流派画风的传统划分方法:
近代山水画的发展
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近代出现许多表现新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直到现代。
历近山水画名家
现代
历近山水画名作
夏圭《溪山清远图》平远构图出现大量留白,湿笔中兼有大斧劈皴法,体现了江南山水风貌。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披麻皴法勾勒主体,加上墨染层次丰富,同样一展江南山水的开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