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
地理
流经根戈德里的帕吉勒提河。
恒河源流区地图
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3150米处,流到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汇合处德沃普拉耶格,海拔降至300米,以后称为恒河。在印度文化及神话中,认为帕吉勒提河为真正的源头,但阿勒格嫩达河长度较长 。阿勒格嫩达河的河源来自楠达德维山、卡密特山等山脉融雪;帕吉勒提河源于海拔3,892米的根戈德里冰川 。恒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海拔降至120米,安拉阿巴德以上为上游,下至西孟加拉邦段为中游,以下为下游。
虽然恒河河源包括许多小溪流,其中最长的六条河流及五个汇流点为圣地,六条河流分别为阿勒格嫩达河、道里根加河、南达肯尼河、品达尔河、曼达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而五个汇流点合称潘奇普拉耶格(Panch Prayag,意即“五个汇流点”),皆位于阿勒格嫩达河上。由上游往下游分别为该河与道里根加河汇流的毗湿奴普拉耶格、与南达肯尼河汇流的南德普拉耶格、与品达尔河汇流的卡尔恩普拉耶格、与曼达基尼河汇流的鲁德拉普拉耶格以及与帕吉勒提河汇流的德沃普拉耶格。
在流经喜马拉雅山区峡谷约250公里的河段后 ,于瑞诗凯诗结束峡谷河段,在赫尔德瓦尔附近进入恒河平原 。在赫尔德瓦尔建有水坝将部分河水导入恒河运河,在赫尔德瓦尔上游的河段大致向西南流,其下游则为向东南流。
恒河接着流经约800公里的曲折河段,沿岸有千万人口城市2座。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汇入,注入恒河的平均流量为每秒500立方米 。亚穆纳河于阿拉哈巴德附近与恒河汇流,在印度教中,该地也是神圣的汇流点。此汇流点亚穆纳河的流量较恒河为大,流量为每秒2,950立方米 ,约占汇流后总流量的58.5% 。
恒河上游水源主要来自3~5月喜马拉雅山冰雪融化,中、下游则来自6~9月的季风降雨。冬季为枯水期,5月初开始上涨,8~9月升至最高,水位高约1O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一起,河口流量平均为3.4万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以下由河口至源头依序列出两侧各主要支流:
恒河
恒河三角洲分流
胡格利河
地质
印度次大陆位于印度-澳洲板块中的次板块印度板块最北部 。南方超大陆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于7,500万年前开始向东北方移动,该地质作用约持续了5,000万年,该大陆横越了当时尚未形成的印度洋 。印度次大陆最终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并隐没至欧亚板块之下,抬升出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形成时南麓曾存在大量因结构性下沉而出现的槽地质构造,随着印度河及恒河的冲积作用而逐渐被填满 ,并形成现今的印度平原 ,印度平原地质上则被认为是前渊或前陆台地 。
文化
许多印度人出于一种信仰相信恒河发源于的圣湖玛旁雍错,印度人称之为玛纳斯湖(Manasarowar),因而将之奉为圣河。他们认为浸在恒河中能把一个人的罪洗去;把人火葬后的骨灰撒入河中,也有直接把死尸、遗物和葬礼物品直接抛入河中任其漂流的,认为这样能帮助死者得到更好的来世,甚至能更早获得“解脱”(Moksha)。很多虔诚的教徒都会往恒河朝圣,并于河中浸浴及在河岸冥想。
是故由于上述难以收敛的传统习惯,恒河的环境至今依然极度脏乱,经常是恒河里沐浴圣水者不远处就有漂流的浮尸经过,人们安之若素。
数个对印度教徒神圣的地点都位于恒河两岸,包括赫尔德瓦尔及瓦拉纳西。
污染
恒河污染程度相当严重,并影响了居住于河流附近的4亿人口 。沿岸城市将废水排入河道中,而由无法分解的塑胶所包裹的工业废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经人口稠密区时所造成的污染 ,河岸周边贫穷人口藉河水沐浴、洗涤及烹煮也使水污染问题恶化 。世界银行估计印度水污染造成的保健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报告指出印度八成的疾病及三分之一的死因与水传疾病有关 。
水文状况
参考书目
Dikshit, K.R.; Joseph E. Schwartzberg,India: The Lan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29, 2007 [ 29 September 2007]
外部链接
ON THINNER ICE如履薄冰:signs of trouble from the Water Tower of Asia, where headwaters feed into all the great rivers of Asia(by GRIP, Asia Society and MediaStorm)
Ganges in the 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 1909
Melting Glaciers Threaten Ganges
Bibliography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Law. Peace Palace Library
Ganga Ma: A Pilgrimage to the Sourcea documentary that follows the Ganges from the mouth to its source in the Himalayas.
An article about the land and the people of the Ganges
The impacts of water infrastructure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hydrology of the Upper Ganges River BasinIWMI research report
Bahar Dutt, "Saving the Ganga"CNN-IBN Live May 5, 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