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原始印度-伊朗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6
转发:0
评论:0
描述音系这些元音之外还有*H和*r̥可以充任音节核心。两个硬腭音序列原始印度-伊朗语被假定包含在硬腭音到龈后音范围内的两个塞音或塞擦音序列。下表展示了这两个序列的最共同的反映和起源(原始伊朗语被假定为伊朗语言包括阿维斯陀语和古波斯语的祖先):喉音原始印欧语通常被假定为有三个或更多喉音,它们每个都可以出现在音节主音或非音节主音的位置上。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这些喉音被合并为一个音位/*H/。Beekes提示了这个/*H/的某些实例在阿维斯陀语中幸存为未写下来的声门塞音。重音类似原始印欧语和吠陀梵语(还有阿维斯陀语,尽管未写下来),原始印度-伊朗语有音高重音,用在重音元音上的锐音符来指示。历史音系把原始印度-伊朗语同原始印欧语分离开来的主要音韵变更是元音变换元音*e,*o,*a归并为一个单一元音,即原始印度-伊朗语的*a(参见Brugmann定律)。格拉斯曼定律、Bartholomae定律和R...

描述音系

这些元音之外还有 *H 和 *r̥ 可以充任音节核心。

两个硬腭音序列

原始印度-伊朗语被假定包含在硬腭音到龈后音范围内的两个塞音或塞擦音序列。下表展示了这两个序列的最共同的反映和起源(原始伊朗语被假定为伊朗语言包括阿维斯陀语和古波斯语的祖先):

喉音

原始印欧语通常被假定为有三个或更多喉音,它们每个都可以出现在音节主音或非音节主音的位置上。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这些喉音被合并为一个音位 /*H/。Beekes 提示了这个 /*H/ 的某些实例在阿维斯陀语中幸存为未写下来的声门塞音。

重音

类似原始印欧语和吠陀梵语(还有阿维斯陀语,尽管未写下来),原始印度-伊朗语有音高重音,用在重音元音上的锐音符来指示。

历史音系

把原始印度-伊朗语同原始印欧语分离开来的主要音韵变更是元音变换元音 *e, *o, *a 归并为一个单一元音,即原始印度-伊朗语的 *a (参见Brugmann定律)。格拉斯曼定律、Bartholomae定律和Ruki语音定律也都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生效。

假定的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印度-伊朗语的变更列出如下:

咝音迁移,由两组有关的变更组成。PIE 硬腭音 *k̂ *ĝ *ĝʰ 被提前并塞擦音化,最终导致了 PII *ĉ, *ĵ, *ĵʰ,而 PIE 圆唇软腭音 *kʷ *gʷ *gʷʰ 同软腭音 *k *g *gʰ 合并。

PIE 音节主音流音 *l̥, *r̥ 合并为 *r̥。

PIE 音节主音鼻音 *m̥ *n̥ 合并于 *a。

Bartholomae定律: 送气音和随后的清辅音变成了浊塞音 + 浊送气音。此外 dʰ + t > dzdʰ。

Ruki语音定律: *s 在紧随在 *r *r̥ *u *k *i 之后的时候被缩短为 *š。它的同位异音 *z 类似的变为 *ž。

在齿塞音之前,*ĉ 变成 *š 而 *ĵ 变成 *ž。*ĵʰ 还变成 *ž,带有塞音的送气化。

序列 *ĉs 被简化为 *šš。

“第二颚音化”或“颚音定律”: *k *g *gʰ 在前元音 *i, *e 之前发展出硬腭同位异音 *č *ǰ *ǰʰ。

Brugmann定律: 在开音节中的 *o 加长为 *ō。

元音 *e *o 合并于 *a。类似的, *ē *ō 合并于 *ā。这有着给予第二硬腭系列 *č *ǰ *ǰʰ 完全音位地位的效果。

在特定位置上,喉音被元音化为 *i。这先于第二颚音化。

原始印欧喉音都合并为一个音位 *H,它可能是声门塞音。这可能与 *e 和 *o 合并入 *a 是同时代的。

依据 Lubotsky 定律,*H 在跟随着一个浊不送气塞音和其他辅音的时候消失。

后续语音改变

从原始印度-伊朗语分离出印度-雅利安语的语音变更是浊咝擦音 *z 的消失。印度-雅利安语中清送气音 ph, th, kh 起源的最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它们来自清塞音加上喉音,这是索绪尔在1891年最初提出来的。例如梵语的 tíṣṭhati 来自原始印欧语的 steh₂-。同源于拉丁语的 stō, 古希腊语的 ἵστημι(hístēmi)。

分离出伊朗语的是 PIE 的浊送气音的不送气化。伊朗语的创新是产生了一个擦音系列 f, θ, x,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演变自在辅音之前位置上的清塞音 p, t, k,但它们还所有位置上对应于印度-雅利安语的清送气塞音 ph, th, kh。在新阿维斯陀语中,浊塞音在词中位置上除了在鼻音和咝擦音之后以外大量擦音化为 β, δ, γ。

参考书目

Beekes, Robert Stephen Paul.A Grammar of Gatha-Avestan. Leiden; New York: Brill. 1988. ISBN 9004083324. 

Burrow, T.The Sanskrit Languaget Indian.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2001. ISBN 8120817672. 

Fortson, Benjamin W.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 Introductionillustrated.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 ISBN 1405103167. 

Lubotsky, A. M.The System of Nominal Accentuation in Sanskrit and Proto-Indo-European. Leiden; New York: Brill. 1988. ISBN 9004088350. 

Alexander Lubotsky, "The Indo-Iranian substratum" in Early Contacts between Uralic and Indo-European, ed. Carpelan et al., Helsinki (2001).

Asko Parpola, "The formation of the Aryan branch of Indo-European", in Blench and Spriggs (eds), Archaeology and Language III, London and New York (1999).

参见

原始印欧语

原始希腊语

原始日耳曼语

原始凯尔特语

原始诺尔斯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印度-伊朗语族
概述关于印欧语言最古老的文献中能够看到大量此语族的记载。此族语言起源于上古欧洲的希腊地区,在远古时期就向东南方的印度前进,途经上古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分类印度-雅利安语支举例:努力斯坦语支Nuristani伊朗语支举例:语支未明:参见印欧语系语言系属分类
· 雅利安人:印度语、伊朗语支诸民族共同的祖先
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国王费里顿(Feridun)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Tuirya)、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和小儿子雅利安(Airya),国王在年迈之际三分帝国,大儿子图尔(Tuirya)统辖东部,演化成了图尔人(图兰人),是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统辖西部,是罗马人的祖先;小儿子雅利安(Airya)执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兰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当然这个传说在古波斯的文化中要比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所记载的更为久远。在近代,纳粹错误地将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雅利安人,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雅利安一词一说源自伊朗的波斯文,意为“有信仰的人”;另一说源自梵文,意为“高尚”。19世纪,雅利安语一名被用作印欧语的同义语,从狭义上说是指印度-伊朗诸语言(Indo-Iranianlanguages)。现在此名在语言学中,仅用...
· 伊朗语支
分类根据《民族语》和TheLinguistList的伊朗语支分类:奄蔡语(又译“阿兰语”)(Alanic,移居至高加索伊比利亚的阿兰人所用)(xln)东伊朗亚语支西伊朗亚语支未分类伊朗语支语言参见印度-伊朗语族语言系属分类参考文献Bailey,H.W.(1979).DictionaryofKhotanSak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9.1stPaperbackedition2010.ISBN978-0-521-14250-2.Schmitt,Rüdiger(ed.).CompendiumLinguarumIranicarum.Wiesbaden:Reichert.1989.ISBN3-88226-413-6(德文).Sims-Williams,Nicholas.Iranianlanguages.EncyclopediaIranica7.CostaMesa:
· 原始凯尔特语
语音重建子音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凯尔特语的语音演变可归纳如下(字母或字词前的星号[*]代表该音位或该语汇单位尚未证实,而仅为基于假定或推测的重建):相较于其上层语,原始凯尔特语并不以送气与否作为分别音位的语言特征,因此原始印欧语的有声送气塞音*bʰ、*dʰ、*gʰ/ǵʰ便分别与*b、*d、*g/ǵ同化。但有声送气唇软颚音*gʷʰ则未与*gʷ同化:原始凯尔特语的*gʷ直接变成*b,而*gʷʰ则变成*gʷ;因此原始印欧语的*gʷen-“女人”变成古爱尔兰语的ben和威尔士语的benyw,而原始印欧语的*gʷʰn̥-“杀,伤害”则变成古爱尔兰语的gonaid和威尔士语的gwanu。原始印欧语的*p在原始凯尔特语中明显地消失了,变成*φ(见上表)以及*h(也许可在地名Hercynia“厄尔辛尼亚”中得到实证,假定Hercynia一字真的是源自凯尔特语的话),后来并在字首与元音中间的位置完全消失,而原...
· 原始日耳曼语
原始日耳曼语的演化原始日耳曼语的演化始于这种原始语言因为地域的分隔而使各地的发音开始分歧。由于各地的语音习惯有所不同,使声音慢慢地产生转变。考古学的贡献基于学术界对日耳曼语起源的一种主流观点,大约在4500年前起,亦就是北欧青铜时代之前,印欧语言的使用者们从日耳曼人的“理论发源地”(或者直接称为Urheimat)的中央地区,到达了位于瑞典南部和日德兰半岛(丹麦及德国北部,当时的居民称作朱特人)的广阔平原地带。这里是唯一的一块没有发现前日耳曼语地名的土地。在这些移民未迁入之前此地已然有人居住,而地名的匮乏或是不完整性势必意味着原始印欧人曾经的长期、古老而又频繁的迁入,以至于既有名称的反复更替。如果说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待共同语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手段(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假设),那么印欧语言的使用者的身份就应该确认为是跨度更为广泛的绳纹器文化时期(又名条纹陶器文化时期)或战斧文化时期,可能还涉及之前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