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历史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发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发展成熟。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直接影响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1912年,易俗社成立于西安,专演秦腔,锐意改革,推出众多新剧,并吸收京剧等剧种的方法,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
特点
秦腔唱腔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其中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唱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八大怪之一。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著名演员
秦腔当代四大名旦(商业评选)
秦腔当代四小名旦 (商业评选)
魏长生
王湘云
陈媄碧
申祥麟
栾小惠
桃琐儿
岳色子
润润子
玉喜儿
陈雨农
赵杰民
李云亭
刘立杰
王文鹏
马平民
苏
苏育民
刘箴俗
王天民
李正敏
田德年
何家颜
党甘亭
刘毓中
李逸笙
王玉琴
经典剧目
被记录过的秦腔剧目超过10000本,居中国300多剧种之首,但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现在统计约3000至4000部,完整剧目不过2000千多部。
赵氏孤儿
杨门女将
洪湖赤卫队
三滴血
五典坡
一字狱
郑瑛娇
周仁回府
经典电影剧目
三滴血
北斗
千古一帝
火焰驹
铡美案
十五贯
参考资料
^《秦腔论》,张鼎望,1705年
参见
《秦腔_(小说)》,2005年贾平凹小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