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吴语方言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7
转发:0
评论:0
概述各区当中以太湖片最大,可再分为毗陵小片、苏嘉湖小片、上海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甬江小片等六小片。其虽然分布于苏沪浙皖四省市,但内部通话程度较大,故合为一片。太湖片67县市,人口4730万人。其中杭州小片方言较特殊,而上海方言与官话亦较接近。临绍和甬江小片的传统方言与南吴方言联系较大,和其他太湖片地区交流有一些困难,尤其以乡下为甚。宣州片较散,可分为铜泾小片、太高小片、石陵小片三部分。其他四片除上丽片部分外,都在浙江境内。但分歧很大,甚至片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一般说台州片金衢片跟北部吴语中的甬江小片和临绍小片尚有一定程度的通话可能(台州词组音与北区临绍和甬江最近),而东瓯、上丽两片与其他片差异最大,甚至片内都完全不能通话。太湖片太湖片的地域和人口都占吴语总体的65%以上。可再分为毗陵(常州)、苏沪嘉(苏州-上海-湖州)、笤溪(湖州)、杭州、临绍(临安-绍兴)、甬江(宁波)六小片。片...

概述

各区当中以太湖片最大,可再分为毗陵小片、苏嘉湖小片、上海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甬江小片等六小片。其虽然分布于苏沪浙皖四省市,但内部通话程度较大,故合为一片。太湖片67县市,人口4730万人。其中杭州小片方言较特殊,而上海方言与官话亦较接近。临绍和甬江小片的传统方言与南吴方言联系较大,和其他太湖片地区交流有一些困难,尤其以乡下为甚。

宣州片较散,可分为铜泾小片、太高小片、石陵小片三部分。

其他四片除上丽片部分外,都在浙江境内。但分歧很大,甚至片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一般说台州片金衢片跟北部吴语中的甬江小片和临绍小片尚有一定程度的通话可能(台州词组音与北区临绍和甬江最近),而东瓯、上丽两片与其他片差异最大,甚至片内都完全不能通话。

太湖片

太湖片的地域和人口都占吴语总体的65%以上。可再分为毗陵(常州)、苏沪嘉(苏州-上海-湖州)、笤溪(湖州)、杭州、临绍(临安-绍兴)、甬江(宁波)六小片。片与片之间语法,词汇,发音差异不大,仅是语调有所区别,能作基本沟通,其中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沪嘉小片和以常州为中心的毗邻小片吴语因其发音特点而常被称作“吴侬软语”。在北吴方言中,杭州、上海方言受北方官话影响明显,已经出现半吴半官话的状态,尤其以杭州话为甚。绍兴与宁波方言较接近南吴,与其他太湖片地区差异相对较大,一些北吴地区人无法听懂这两个城市的方言。

具体分布如下:

1、毗陵小片15县市,人口800万。

江苏: 常州市、武进(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丹阳、金坛(金城镇以西大部分为苏北话移民区,城区为双方言区)、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角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张家港(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南通通州(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北部吕四等7乡)、高淳(东部顾陇、永宁等7乡)。

安徽: 郎溪(北部定埠、梅洛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广德(北部下寺乡的庙西)。

2、苏沪嘉小片30县市,人口2330万。

江苏: * 常熟、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吴中区、吴江、昆山、太仓、启东(除北部吕四、三甲等7个乡)、*海门(大部)、通州(小部)、南通市(东南部通州区9个乡及东北部三余区7个乡)、如东(东南角)、张家港(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

上海: 上海市区、徐汇、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

浙江: 嘉兴市区、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

3、笤溪小片7县市,人口300万。

浙江: 湖州、长兴、安吉(以上两县西部边境官话移民区除外)、德清、余杭(径山为苕溪小片、闲林、老余杭为临绍小片)、下沙。

安徽: 广德(南部芦村乡的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庄)。

4、杭州小片一市,人口120万。

浙江: 杭州市(限城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及余杭区部分地区,而江干区东部北部,拱墅区北部、西湖区西北部部分地区属于苕溪小片,下沙为部分为苏嘉湖小片,萧山区和滨江区属于临绍小片)。

5、临绍小片十二县市,人口780万。

浙江: 临安(旧昌化县昌北区及旧於潜县北部边境除外)、富阳、萧山、桐庐、建德(下包、乾潭以东)、绍兴市、诸暨、嵊县、新昌、上虞、余姚(不含东部河姆渡等镇)、慈溪(不含东部观海卫等镇)。

6、甬江小片13县市,人口400万。

浙江: 宁波市、鄞州、奉化、镇海、北仑、*宁海(岔路及其以南除外)、余姚(东部河姆渡等镇)、慈溪(东部观海卫等镇)、象山、定海、普陀、岱山、嵊泗。

7、其他 江北吴语方面,毗陵片中分布在江北的金沙话,通东话,老岸话被认为是不同时期的江南移民带去的吴语,由于和江南地理位置的隔阂,这三种吴语已经不能与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吴语交流,此三种吴语,明显的带有“南中有北”的特点,例如,吴语特有的否定词“勿”或“弗”,在这三种方言中,全部官化为“不”,具有浓重吴语特色的词汇“面孔”和“汏”,则官化为“脸”和“洗”,而由清末不断涌入的江南移民带入的海启话,仍能与江南吴语交流,两者基本一致。

苏州话

苏州话属于太湖片。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当时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

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上海话

上海话属于太湖片。是现代吴语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学形式(吴语小说、传奇、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

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人数量大、且有社会地位,现在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

人口迁移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与过分北方化导致连其他吴语区人口都难以理解的杭州话相比,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十分易于其他吴语使用者理解。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1980年代前成为长区通用语。目前由于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强制推广普通话,使得普通话取代了方言的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

杭州话

杭州话属于太湖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杭州方言受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进入杭州的北方居民已超过当地人口。当时南渡士民带来的以汴梁为主的当时宋朝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影响。终于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宋朝时的北方话色彩。清政府被推翻后,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再次,对杭州话影响较多的是以绍兴话(包括萧山话)为代表的临绍方言,杭州与绍兴的依存程度类似上海与苏州,在杭州大部分方言均已北方化的背后,仅存的吴语残留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绍兴话。无怪乎学界认为杭州方言是“具有吴方言外衣的南方官话”。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人口流动和经济交流杭州方言受到周边吴方言地区的影响也不足为奇。绍兴有句谚语:“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是说绍兴人来杭贩卖物品或经商定居的多,而且占据了当时杭州主要的上流社会。杭州也有一句谚语:“杭州萝卜绍兴种”,是说有很多杭州人的祖籍在绍兴地区。绍兴人多了,绍兴话对杭州就有了影响。

一般来说,来自南方官话地区的人口(如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地区),由于语调和不少词汇与南方官话相似,甚至一些单词读音皆非常相似,只要对吴语的语法和一些特定词汇稍加熟悉,听懂杭州方言相对较为容易,而来自北方地区的官话人口(如中原官话、胶辽官话、西北官话等)则依然很难理解杭州话,甚至认为和其他吴语听感几乎一样,并没有多大区别。

宁波话

宁波话属于太湖片。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人人都道“吴侬软语”,不过宁波方言在江南却以“石骨铁硬”而著称,相比于其他北吴方言可算是一个另类。

台州片

台州片10县市,人口500万。分布地区如下:

浙江: 临海、三门、天台、仙居、黄岩、椒江、温岭、玉环、乐清(清江以北)、宁海(岔路以南)。

台州话以临海话为代表。细分可分为南台片、北台片。南台包括临海、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乐清(清江以北),是最接近北吴的小片,代表为临海话和太平话(温岭话);北台包括三门、天台、仙居、宁海(岔路以南),代表为天台话。 显著特征是南吴与北吴的过渡片,音系近北吴,而词汇、语法则多保留了南吴的特点,很多词汇与温州话的相同,但是读音相差较远。

金衢片

金衢片以金华、衢州为中心,分布在浙江省整个金衢盆地,人口620万,占吴语人口总数的12.4%,包括金华话、衢州话、永康话、义乌话、东阳话、兰溪话等。金衢片大体以金华市区为中心分东西两大片(没有明确的内部分区),东西两片通话有一定的困难,西片同处衢江上的衢州话和兰溪话十分接近,东片同处东阳江上的义乌话和东阳话也比较接近。金衢片是吴语区北部势力向南部扩张的首冲之地。由于金衢盆地再往南就是仙霞岭、括苍山等崇山峻岭,来自北部的语言冲刷往往就此停顿,因而使得金衢片成为南部吴语中受北部冲刷最严重的方言。这在许多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例如声母存古现象的消失、单字调类的简化、变调型的转化、文读音的兴盛等等。金衢片中,金华、衢州、兰溪三地的市区方言可以和太湖片进行通话。

分布地区如下:

杭州市: 建德市(姚村乡、檀村镇及航头镇的梅岭、玨塘、石木岭、宙坞源等村),淳安县(南部与衢州市辖区交界的少数村,如安阳乡乌龙、黄家源、红山嶴、山畏岭村,大墅镇田门宅村)。

金华市: 市辖区(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包括县城在内的部分地区),东阳市,浦江县,武义县(包括县城在内的部分地区),磐安县(包括县城在内的部分地区)。

衢州市: 市辖区(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

丽水市: 缙云县。

上丽片

上丽片(上饶-丽水)在吴语区域内,一般认为上丽片因偏居浙赣闽交接山区,北部有金衢片阻挡,是受北方冲刷最轻的地区,但事实上通过近年发言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处于西南角的龙泉、庆元等地,新派浊音严重清化,但浊音为何比北部吴语来的更快清化,原因未知。从与闽语的共时关系来说,上丽片可看作吴闽过渡区。

上丽片23县市,分布在浙西南、赣东北、闽西北,人口650万人。分布地区如下:

丽水小片9县、人口150万。

上山小片15县市,人口500万。

瓯江片

瓯江片12县市,人口420万。以温州话为核心,通常被认为是吴语最难学习与辨识的一个片区。

分布地区为:

浙江: *乐清(清江以西)、永嘉、温州市、瓯海、瑞安、平阳(闽语区除外)、苍南(闽语区除外)、*文成(除南田镇)、泰顺(限万丈镇)、洞头(南部洞头、元觉、霓屿三岛东部的闽语区除外)、玉环(西南角)、青田(东部温溪镇,及万山镇的黄洋、万山等乡)。

温州话

温州话属于瓯江片。在吴语所有方言中,温州话受到北方话的影响最小,是“吴语的活化石”。在发音和用词、语法等方面,温州话都与汉语普通话甚至是其他吴语方言都有较大差别。温州话的内部变化也很多,甚至各个县、市之间的发音也有较大差异,包括瑞安话、乐清话等。通常所说的温州话指的是市区人口所使用的狭义的温州话。使用广义温州话的人口约有500多万。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话的复杂性,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的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又有称;‘据说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的情报部门,总也翻译不出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这么说吧,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猎风行动”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作用。’虽然没有办法考证这个传说的准确性,但是,从属于吴方言的温州方言,的确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外地人大呼太难懂,也是可以理解的。

宣州片

宣州吴语分布于皖南、江苏西南部及浙江西北一角,内部分三个小片,差别较大。太高小片古全浊声母没有通音化,石陵小片有的点清化,铜泾小片则都通音化了。

宣州吴语受到官话严重侵蚀,在城镇往往对外说江淮话,在家说吴语,或限于老人妇女应用,在圩区则保存较好,称为“此地话、圩巴老话”。有些在官话包围中的土著话已被同化得只残存很少几项特征,如芜湖市郊四山乡的褐南村,男人已说市区官话,土话被认为妇女话,也只剩下定母读[r]声母,代词复数带[n n24]尾,近指用[k  ?5],远指用[ku 55]等几项宣州吴语特征了,这些残余点即未统计在内。注意太平划入黄山市,但现黄山市驻地屯溪是说徽语的。

宣州片15县市,308万人(其中安徽261万人)。其分布情况为:

1、铜泾小片12县市,230万人。

安徽: *铜陵、*泾县、宁国(青龙、济川、东岸等乡的乡村)、*繁昌、南陵(北部西部,及东南角吴滩乡一带)、宣城(限北部西部及南部溪口乡金牌)、*芜湖县(万春区除外)、当涂(限东部南部)、青阳(童埠、杜村二乡及酉华乡杨柳地)、贵池(东部)、石台(东部,含旧城关广阳)、太平(已划入黄山市。西部杨家岭一带,北部龙门以北)。

2、太高小片6县市65万人(安徽18万人,江苏及浙江47万人)。

安徽: *太平(划入黄山市。东部南部)、宁国(限南部南极等乡)、当涂(限东部湖阳乡、博望镇)。

江苏: *高淳(西部)、溧水(南部)。

浙江: 临安(旧昌化县的昌北区)。

3、石陵小片5县市,13万人。

安徽: *石台(石埭。中部)、青阳(东南陵阳等乡,含城关旧派)、泾县(限西南厚岸、包合、水东三乡)、太平(划入黄山市。西北三丰地区部分乡村)、贵池(限南部灌口一带)。

参见

吴语

太湖片

台州片

瓯江片

金衢片

上丽片

宣州片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量词
说起量词,邑人酷爱使用“只”字,书面语言“一羽信鸽、一方砚台、一艘轮船”和外地人说的“一块手表、一台电视机、一头牛”,无锡口头语都以“只”来表量,大到飞机小到蚊子,都用“只”,还有像听得见捏勿着的歌也叫“只”,甚至连颜色也叫“只”:“伊只颜色好看得!”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数,量词必然也就丰富多彩。它有个体和集体之分,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量的为例,少的少到一眼眼、一屑屑、一点点、一米米,真是“克气头”;多的多到“一塌括子”“亨不冷打”,大有秋风扫落叶的壮阔气势。有的量词来自动作:一捆稻柴、一把榔头、一张嘴(吃饭说话必须张口)、一帖膏药,还有“包、挂、发”等都可作量词。有的来自形状:一粒长生果、一串大闸蟹……来自位置:一顶帽(覆于头顶)……用次数作量词:一顿饭、跑两趟、看了三遍、杭一记(价格昂贵、忍痛)、“一番手脚两番做”,北方话赞语“真有两下子!”无锡话却说“蛮有三来兴!”……用容器...
· 吴文化—吴语趣谈—胡埭地区的方言
胡埭地区的语音,属吴语系统的无锡西乡方言,虽然都叫无锡话,但由于境内的闾江、沙滩、西溪、鸿翔等村与武进市雪埝桥毗邻,部分村庄只是一村或一河之隔,甚至一村两个县。胡埭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长期的经济、文化、婚娶交往,在语言中难免夹着一定比重的武进话,特别是语音方面,所谓“乡音乡音,十里不同音”。如“你家”、“我家”的“家”读“古”,“爹东西”(什么东西)、“来头”(这里)、“浪块去”(什么地方去)、“波路”(走路)等。无锡人都知道,胡埭地区的群众有用字以“老”、“僵”等字加在部分语言的后面的习惯,以此来加重语气。如“红老”、“长老”、“短老”、“死老”、“活老”,“立僵在上”、“坐僵在上”、“困僵在上”等,这些语言,在老年长者中使用得更为明显。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胡埭地区的方言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境内外人员的交流频繁,特别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增多,普通话的推广,广播电视的普及,方言的...
· 吴语
语言分区吴语分区图吴语语音和汉语普通话差异很大,两者完全无法通话,异者甚多。吴语内部包含若干种方言,可概分为北部吴语与南部吴语两个大区块,因彼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南北吴语基本上无法正常通话。根据语言特点及通话情况,可将其分为六个方言(亦称“片”):太湖片、台州片、金衢片、上丽片、瓯江片和宣州片。太湖片:又称为北吴区,主要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丹阳、南通东南部(通州,海门,启东)、泰州靖江、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此范围内的吴语互通程度较大,尤其是苏沪嘉小片,交流基本没有障碍。台州片:主要在台州地区使用。金衢片:又分为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内部方言差别巨大,多不能或不易互通,其中龙衢小片包括了江西上饶和福建浦城的一部分,是吴语和闽语、赣语的交界处。上丽片:主要在浙赣边界使用。瓯江片:主要是温州地区,其中温州南部的一些地区吴语方言带有浓厚的闽南话色彩,相邻的丽水青田县亦...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
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是无锡老百姓在日常口语中的“口头禅”,生动有趣,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既雅致又发噱,是无锡方言中丰富的语言遗产。今将部分“口头禅”列下,以飨读者。由于方言在写法和解说上,难免有所出入,仅作参考。结棍———厉害。翘辫子———死亡。恶形恶状———形容做出不堪入目的事情。腊塌精光———一无所有。勒煞吊死———死磨硬缠不能变通。勿做猪头三———指不上当受骗。一塌刮子———完全、彻底。老趟戏———老一套、不是新花样。缩蟹头———形容人小气、无胆量。要紧勿煞———迫不及待。吓煞快———突受惊吓。七勿老三牵———不按规矩办事。勿像腔———做事不上规矩。三脚猫———技术不精。老价三———形容物品贵重。煞死———一定、坚决。火烧眉毛———形容事情紧急。青肚皮猢狲———指不吸取教训。戳空枪———形容欺骗。扳雀丝———鸡蛋里挑骨头之意。腊赤金黄———形容金黄光彩迷人。贼塌嘻嘻———嘻皮笑脸,不...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里的鸟兽虫语
对于大千世界中纷纭复杂的事物,我们无锡方言往往以动物来比拟,状物传神,出奇的精彩,令人拍案叫绝,怪不得邑人钱钟书在《围城》中用进了不少无锡话,为小说增色。无锡日常方言中,一有动物“亮相”,顿时活龙活现,煞是妙趣横生,生动、诙谐、通俗、恰到好处。如淋得一副狼狈相的“落汤鸡”、吃了苦头记勿牢的“青肚皮猢狲”、脚底搽油的“白脚花狸猫”、口气忒大的“大嘴老乌”、窝囊萎靡的“偎灶猫”、所用时间短得好比“杀只虾”。还有如:“嘴说勿要,手像龙爪”———言行不一;“鸡鹅鸭鸟”———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阿狗阿猫都会做格”———技艺没啥难度;“川条钓白鱼”———门槛精到九十六;“一缸黄鳝一条鳅”———弄得极不安顿……“小猪罗罗”是对胖娃娃的爱称;“小八哥”则是对奶声奶气能讲会说的幼童的夸奖;对自家“心肝头”似骂实赞:“皮猢狲!”皮到什么程度?上天少一张梯。忘年交游嬉戏被称作“老鼠伴同年伴”;不识愁滋味的人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