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8
转发:0
评论:0
起源与发展据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在唐代杜佑的《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称秦琵琶(或称秦汉子)。直到东晋时,相传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故得名阮咸。1950年代,阮咸被改良为4弦24品,并且形成了成阮族乐器(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刘星于1987年创作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首演,奠定了其独奏乐器的地位。演奏方法一般为坐姿演奏,琴身置于大腿上,左手按弦,右手持用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拨片弹奏。中阮曾经有各种定弦,1980年代以后,一些新的作品都逐渐采用G-D-G-D的定弦来写作和弦,此定弦成为目前标准定弦。阮的演奏技巧,原来...

起源与发展

据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 汉武帝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 圆形音箱 、 直柄 、 十二柱 、 四弦 ,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 秦琵琶 ”。在唐代杜佑的《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称秦琵琶(或称秦汉子)。直到 东晋 时,相传 竹林七贤 中的 阮咸 善弹这种乐器,故得名 阮咸 。

1950年代,阮咸被改良为 4弦24品 ,并且形成了成 阮族乐器 ( 高音阮 、 小阮 、 中阮 、 大阮 、 低音阮 ),刘星于1987年创作的中阮协奏曲《 云南回忆 》首演,奠定了其独奏乐器的地位。

演奏方法

一般为坐姿演奏,琴身置于大腿上,左手按弦,右手持用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拨片弹奏 。

中阮曾经有各种定弦,1980年代以后,一些新的作品都逐渐采用G-D-G-D的定弦来写作和弦,此定弦成为目前标准定弦。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 右手 的弹法已有 弹 、 挑 、 勾 、 抹 、 扣 、 划 、 轮 、 拂 、 分 、 摇 、 扫 、 滚 等 30多 种, 左手 指法也有 泛 、 打 、 勾 、 带 、 滑 、 推 、 拉 、 吟 、 纹 、 揉 等 10多 种,显著提高了阮的艺术表现力。

演奏家

刘星

沈非

崔军淼

张鑫华

于惠兰

冯满天

徐阳

魏育茹

宁勇

林吉良

刘波

苗晓芸

阮仕春

陈素敏

潘宜彤

王美颐

王仲丙

魏蔚

吴强

冯满天

舒涵

主要作品

《满江红中阮协奏曲》1981年 林吉良

《游泰山》1982年 林吉良

《睡莲》林吉良

《蓝关雪》1989年 宁勇

《丝路驼铃》宁勇

《山韵中阮协奏曲》1996年 周煜国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1987年 刘星

《第二中阮协奏曲》2004年 刘星

《山歌》刘星

《中阮摇滚》2008年(第3次修订) 孙沛立

《幽远的歌声》陈文杰

参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永定东中阮氏族谱
一世祖逸叟公.二世祖万五郎.三世祖念禧公.四世祖子兴公.五世祖永宗公.生二子;宗艳(迁龙岩雁石),宗保.六世祖宗保公.生四子;广宁,广通,广兴,广达.七世祖广兴公,生四子;坚公,历公,东山,东松.八世祖东山公,生五子;积仁,积达,积用,积志,积学.九世祖积用公(爱山)生一子;献宸.十世祖献宸生三子;品华,钟庆,丰吉.九世祖积学公(明所)生四子;自睦,自谨,自爱,自宜.十世祖自睦公生四子;永赤,永瑜,永清,永浩.十世祖自谨公生二子;永昂,永凤.十世祖自爱公生五子;永居,永瑞,永盛,永龙,永灵.十世祖自宜公生三子;永潘,永伟,永匡.八世祖东松公生三子;爱松,粹居,席待.九世祖爱松公生七子;耀宇,元春,士济(幼故),如霖,醇仲,元贶,省阳.十世祖耀宇生一子;逢止.十世祖元春公生一子纯止(秉一).十世祖如霖公生四子;观止,公止,迁止,芳止.十世祖醇仲公生七子;仪止,孚止,登止,兰止,旭止,正止,萼...
· 水浒传中阮氏三雄指的都是谁?
“阮氏三雄”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并称。阮氏兄弟原是北宋末年山东济州府石碣村的渔民,三人功夫出众,胆气过人,在江湖上很有名望。后来三人受“智多星”吴用之邀,与晁盖为首的一群好汉劫取了送给太师蔡京的“生辰纲”。案发后,众好汉一同上了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后世留下了他们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三人的事迹最早可追溯到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元朝《大宋宣和遗事》。立地太岁阮小二,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吴用说服阮氏三兄弟撞筹,与晁盖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抢了生辰纲。济州府派何涛到郓城县捉拿晁盖等,幸亏有宋江事先通知,众好汉避到石碣村,官军追到时,被阮小二兄弟在芦苇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