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国
历史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开始分封子弟为公侯,东瓯公被封在东瓯越地。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彊与楚威王作战,战败被杀,后于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越国瓦解。
分散在江南海边,温州一带的越国王族与当地的瓯人(百越诸部族的一支)融合,史称“瓯越族”,首领为东瓯王。越王族中还有一支逃入闽地,同闽人(也是百越诸部族的一支)结合,形成“闽越族”。闽越王与东瓯王同为越王勾践的后裔,但为争族长或正统地位常年争纷不断。据《史记·封禅书》引用越人之勇言称:“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秏”。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废除了东瓯王及当时的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其地被置为闽中郡, 东瓯从建国到被废共历时252年。 但“秦虽置郡,仍为无诸和摇所据,秦不得而有之”。
复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越王勾践七世孙摇与闽越王无诸率越人跟从鄱阳令吴芮反秦,“越军转战关中,复从诸侯入关。”
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但因楚、越有旧隙,担心闽越强大对楚不利,不封无诸为王,而摇则仅为都尉。项羽的狭隘使无诸与摇十分不满,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引兵垓下,助汉高祖刘邦击灭了项羽的楚军。
公元前202年,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公元前200年,摇受封为“海阳齐信侯”,时称“闽君”或“闽越君”。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汉廷以“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自此摇定都东瓯(今温州市区),重建东瓯国,成为瓯越中兴之祖。汉初因功对无诸和摇封王,闽、瓯两地保留了越族部落的自治,并不完全服从于中央汉廷。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吴王刘濞联合七位诸侯王起兵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刘濞派人游说东瓯和闽越,闽越不从,只有东瓯率兵相助。不久,刘濞被汉朝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击败,投奔东瓯。东瓯王接受汉朝的贿赂, 派弟弟“夷乌将军”乘劳军之际 ,在丹徒杀了刘濞将功折罪。东瓯王因此得到汉朝的赦免。事后东瓯王封为“彭泽王”,夷乌将军封为“平都王”。
覆亡
七国之乱失败后,吴太子刘子驹逃亡至闽越,得到国王郢的保护。刘子驹怨恨东瓯害死了父亲,多次劝说郢出兵讨伐东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郢出兵包围东瓯城,东瓯遣使向汉朝求救。汉武帝问于太尉田鼢,田鼢认为百越人互相攻击是常见的事,不必前去救援。中大夫严助反驳田鼢,认为应当救援。汉武帝派严助从会稽发兵,从海路驰援“东瓯国”,闽越军闻讯撤退。
东瓯国王望迫于闽越压力,“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率领族属军队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并被降封为“广武侯”, 后成为三国时期位于淮南的山越势力。东瓯国从此在汉朝行政上取消了,但瓯越人仍居住于王国故地,并多有人为避战乱迁徙至周边东海各岛群。
东瓯国君主列表
大多数东瓯王的名字在史料中失考。目前可以查证到的东瓯王只有摇、望两人。
历史上共有5代东瓯王,分别是驺摇、驺昭襄、驺期、驺省,驺贞复和驺望。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驺摇玄孙驺省卒,无嗣。
古迹
自摇复兴东瓯至望内迁江淮,传数世,历时55年。这是温州城区第一次明确记载的行政建置,为此后2000多年温州行政区域建置的基础,并将温台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瓯列传》也让温州的历史首次被记入正史。据南宋《绍定旧编》记载,温州市共有五世东瓯王留下王陵,太平寺前谢婆埭烊有两冢,西山吴平山有两冢,现仅存一处,在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