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四川大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4
转发:0
评论:0
概况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北门,摄于2015年10月17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照片中右侧的建筑为第一教学楼,左侧的为江安校区图书馆现四川大学由全国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之一的原四川大学、中科院直属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的成都科技大学、中国口腔医学发源地的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合并而成,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科方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华西医科大学)是中国最优秀医学院之一,其口腔医学久负盛名。同时,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历史学、新闻传播学、高分子材料与科学等学科实力均居中国前列。四川大学拥有5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4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3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58个部省级重点学科,“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8个和“985工程”哲学...

概况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北门,摄于2015年10月17日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照片中右侧的建筑为第一教学楼,左侧的为江安校区图书馆

现四川大学由全国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之一的原四川大学、中科院直属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的成都科技大学 、中国口腔医学发源地的华西医科大学 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合并而成,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科方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华西医科大学)是中国最优秀医学院之一,其口腔医学久负盛名。同时,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历史学、新闻传播学、高分子材料与科学等学科实力均居中国前列。四川大学拥有5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4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3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58个部省级重点学科,“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8个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传统与文化

校训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它不仅蕴含着多种精神之内涵,并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国立川大时期校训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语出张载“横渠四句”)

校歌

1926年,张澜担任作为四川大学前身之一的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一职。在掌校期间,张澜亲自对原《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校歌》歌词作了部分修改,形成了学校校歌。

历史沿革

原四川大学沿革

四川大学

  民国24年前之国立四川大学、皇城、明清贡院、明蜀藩故宫

四川大学

  国立四川大学的藏书章

四川大学近代最早的前身是清代1896年成立的四川中西学堂 。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锦江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大学堂;年底改称四川高等学堂(四川通省高等学堂)。1905年,四川师范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创立。四川师范学堂、四川中西学堂及合并后的四川高等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四川文化教育方面的产物,为近代新式高校,和后来并入四川大学的近代四川五大专门学堂即四川法政学堂(1905年)、四川农业学堂(1906年)、四川藏文学堂(1906年)、四川工业学堂(1908年)、四川存古学堂(1910年)一起形成清末以至民国初年四川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容。

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四川高等学堂改称四川高等学校,四川师范学堂改称四川高等师范学校;五大专门学堂分别改称四川公立法政、农业、外国语、工业、国学专门学校。

民国5年(1916年),四川高等学校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合并成立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成为当时的全国六大高师之一,是当时西南学区最高学府。成都高师是今四川大学的主源。

民国15(1926年)国立成都高师一分为二,部分另外组建国立成都大学,设文、理、法3个学院11个系;部分保留并于次年改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设文、理、教育3个学院11个系、两个专修科。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范大学,是当时西南地区仅有的两所(也是全国仅有的几所)国立大学,其校址位于当时的成都皇城,即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

民国16年(1927年)原法政、农业、外国语、工业、国学五大专门学校于组合为公立四川大学,设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19个系。四川公立高校形成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强鼎立的局面。

民国20年(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成立 国立四川大学 ,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并在办学规模上位居前列。抗战期间,由于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而且地处抗战大后方,本来就作为国内最早国立大学之一的国立四川大学,群贤毕至,各类学科大师云集,学术繁荣,被誉为当时的“国立十大学府”之一。

历经发展,到1949年10月前夕,四川大学共有文、理、法、工、农、师范6个学院,中文、历史、英文、法律、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航空工程、土木水利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业经济、农业化学、森林、畜牧兽医、教育等25个系,10余个专修科,文科、理科两个研究所。共有教职工981人,其中专任教授113人,副教授53人,讲师79人;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合计5057人,占全省大学生数的三分之二,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之一。

50年代院系调整前,四川大学拥有六大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共几十大学科。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四川大学定位为文理综合大学,保留和加强文理学科,其余学科全部调出,还有一些个别系科从川大调往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社科院所等科研机构。一些本应加强和保留的文理科,也有不同程度的学科和师资外调。四川大学院系调整情况如下:

四川大学航空系,与清华大学航空系,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共同组建成立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川大学土建铁道专业调往参与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四川大学化工、农产等系与兄弟院校组建四川化工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两所化工专业高校之一。

四川大学工学院剩余部分独立,以其为主体组建成都工学院,成为当时中国八大工学院之一。

成都工学院与四川化工学院合并,仍名成都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发展为后来的中科院、国家教委(即今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在与四川大学重新合并之前,成都科技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科研经费等重要指标,均雄踞当时的西南地区所有高校第1位。

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师生400余人调往重庆,与重庆大学法学院共同组建西南政法学院,即后来的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化四个系的教师26人,学生165人于1952年调整到西南农学院。调出的教授、副教授,有侯光炯、李驹、张文湘、李隆术、刘佩英、刘明钊,赵烈、王道容等。并从西南农学院、云大农学院等调入小部分师生。西南农学院后为西南农业大学(今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农学院剩余部分独立建院,全迁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后为211院校------四川农业大学。彭家元、曾省、程复新、李荫桢、张松荫、佘耀彤、陈之长、刘运筹、王善佺、陈朝玉,杨允奎,杨凤、杨志农、周开达、颜济、夏定友、荣廷昭、郭万柱等川农的顶梁柱级知名教授,基本都可追源至川大农学院时期。

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本科部分调往西南师范学院,现并入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学院的主要优势学科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知名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大多都来自当时的实力雄厚的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如普施泽、张敷荣、叶麟、何其恺、张增杰等。

四川大学师范学院专科部分调往当时的四川师院,后该校又分化为四川师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和南充师专(今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地质系调往重庆大学,而后重庆大学地质系全部调出,参与组建成都地质学院,即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地理系,与浙江大学地理组,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共同调入南京大学地理系。

四川大学经济系的彭迪先教授受西南局之委派做为四川财经学院筹建小组主任,领导创办了四川财经学院(之后又调回了川大),1951年10月,刘诗白,柴咏,何高着,高成庄,罗经先,税显光和归润章等一批教授随彭迪先教授从四川大学来到了光华园,协助创建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1952~1953年,四川财经学院由当时西南地区17所学校的财经系科合并成立。

至此,川大自身只剩下了文、理两大学科,并接收来自重庆大学和华西大学的文理学科,遂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文理科综合大学,归教育部直属。1960年,四川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全国13所全国重点文理综合性大学之一。

成都科技大学沿革

四川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原名 成都工学院 ,成立于195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主要布局建立的知名工学院 之一,隶属于原高教部。 学院沿革于1944年秋设立的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工科(即四川大学工学院前身)、经拓展而于1954年独立建院的成都工学院,和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组建的四川化工学院。两校于1954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合并,定名为成都工学院。

原国立 四川大学理学院 ,于1944年首设工科土木水利系和航空工程系(分别由原中央水工试验室张有龄、中央航空研究院林致平担任系主任);1945年增设机电工程系,成立四川大学理工学院(院长郑愈);1947年经教育部批准理工分建,正式成立国立 四川大学工学院 (首任院长李寿同),挂牌在九眼桥三官塘原川西机械厂(后南光厂);1948年增设化学工程系,同时机电工程系拆分为机械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建国初先后并进云南大学、川北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机电土木水利类专业;1952年土木水利系拆分为土木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航空工程系调北京航空学院,铁道建筑工学调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1954年8月27日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建院 。

原 四川化工学院 ,是根据建国初教育部“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发文由原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华西大学、川南工专等院校的化工、皮革、造纸、制糖等专业于1952年10月调配组建而成。设有制革工学、酸碱工学、造纸工学和食品工学本、专科(含化工机械)各4个,首任院长(副)郑方。校址地泸州 。

成都工学院办学初期,又遵高教部指示,1956年植物纤维造纸工学调天津大学,糖品物工学调华南工学院;1960年土木工程系整迁重庆,组建重庆交通学院 。

1978年10月23日到1981年学校划归中国科学院领导,更名为 成都科技大学 ,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3年11月,与同属国家教委的全国重点大学四川大学合并,改称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12月22日更名为四川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沿革

四川大学

  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名石碑,现藏于四川大学校史馆中

华西协合大学 ,又称 华西联合大学 。于1910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教会组织创办,校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府南河畔的华西坝。1951年被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改称“四川医学院”,1985年5月改名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在2000年同四川大学合并。合并前,华西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医学院之一。部分教职工及校友认为其声誉远远高于四川大学,因此坚决反对合并事宜。华西医学中心的成立是内部各方协商后的结果。

现四川大学

并校后的四川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2007年,四川大学医学院成为新加坡卫生部门承认的八所中国医学院之一。 在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版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四川大学综合排名第13位。  

学科建设

学科覆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术等12个门类。学校有4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6个本科专业,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8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3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网上合作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学校还是教育部确定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口腔医学、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以下列表不包括以上5个一级重点学科里所有19个二级学科。

师资

四川大学现有专任教师504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49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41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入选者61人(含“青年项目”30人,“外专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8人和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3人(25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高端外籍教师12人,全职外籍教师54人。四川省“”(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3人。学校探索建立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了教授委员会、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首席科学家等制度。

校园环境

目前四川大学共有有三个校区,分别为望江校区、华西校区和江安校区(新校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望江校区的行政大楼和华西校区的华西坝文物建筑群(办公楼、第一、二、四、五、六教学楼、老图书馆和钟楼)共九栋建筑物。

三大校区

望江校区: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部,因与望江楼公园相临而得名。校园分为东区和西区。其中东区原四川大学校址,西区为原成都科技大学校址。

华西校区:位于成都市市区南部的华西坝,为原华西医科大学校区。2000年与四川大学合并后,成立华西医学中心。校区周边医院众多,其中华西医学中心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等四所附属医院。

江安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设有往返望江校区和华西校区的校车,全程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本科生一、二年级就读的校区,也有部分学院将全体本科生搬迁至此。

图书馆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江安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约699.75万册,共有四个分馆:文理分馆,工学分馆,医学分馆和江安分馆。

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已于2005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东门外望江路,凭学生证可享受优惠票价10元每人次。老馆改作校史纪念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仅有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动、植物标本60万余件(份)。

四川大学动物标本馆是由原四川大学动物标本室和原华西协合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合并建立的,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908年。著名生物学家周太玄、刘承钊、陈义、雍克昌、马德、胡淑琴等曾先后为四川大学动物标本馆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过劳动。目前标本收藏已达到8万多号。

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由植物学先驱钱崇澍教授于1935年创建,后由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发展壮大。目前共收藏植物标本50余万份。其中经过研究发表的植物新种模式标本1000余份,其规模和数量名列中国高等院校首位。

组织机构

学院设置

各学院网址

学术评价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成都站  四川大学 在成都市的位置

由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四川大学排在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之后,位列“中国大学100强”第8位并进入中国一流大学之列。 在韦伯麦特里克斯网亚洲大学(不包括中东地区)排名(2014)中,四川大学位列亚洲第25位,中国排名在复旦大学(亚洲第22位)之后,同济大学(亚洲第35位)之前。 根据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四川大学位于世界大学500强第301-400名 。

相关

参考文献

^ 四川大学学校简介

^四川大学望江、华西校园总体建设规划说明. 四川大学规划建设处. 2002-12-12 [ 2012-12-16 ] .

^ 四川大学宣传部.关于四川大学标准色、校旗和校歌方案的公示. 四川大学新闻中心. 2012-12-31 [ 2013-01-09 ] .

^院校信息>>四川大学.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Sichuan University. QS ranking.

^ 成都科技大学

^ 华西医科大学

^ 四川大学硕博士点数量

^屹立在辛亥革命的潮头. 《四川大学报》. 2013-03-19 [ 2015-05-30 ] .

^ 为北京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和西北工学院。 参见徐僖院士:老工院。

^ 1952年6月25日政务院《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1953年7月,高教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及其在西南组建成都工学院的重要决议。

^ 以上参见四川大学史稿第三卷(第一篇之第二章)。

^ 以上参见四川大学史稿第三卷(第一篇之第一章)。

^ 以上参见成都工学院建院十周年纪念专刊第6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概况

^四川大学简介

^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出炉

^四川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 [ 2012-12-06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亚洲大学(不包括中东地区)排名(2014)

^2011世界五百强大学(中国大学). 2011-08-15.

^ 蔡尚伟教授《问道锦江春色中》

参见

成都科技大学

成都工学院

华西医科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

211工程

985工程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国家重点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相关条目

19世纪中国大学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历史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名石碑,现藏于四川大学校史馆中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又称华西联合大学。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教会于1905年开始筹办华西协合大学,校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府南河畔的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于1910年3月11日正式开学。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毕启。华西协合大学当时的教授大多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华西坝老建筑群以华西钟楼为代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四所学校也迁到华西坝,在华西协合大学校园上课。抗日战争结束后,各校陆续迁回。1951年被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改称“四川医学院”,1985年5月改名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与四川大学合并,成为四川大学一部分。参考文献^1.01.11.2历史沿革.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门户网站
· 原四川大学教授古典文学研究生导师庞俊
庞俊(1895-1964)四川綦江人。字石帚,室名养晴室(有《养晴室诗录。词录》等)。早年肄业商业学堂,以贫辍学。后为塾师,并勤奋自学。1924年后,历任成都高等师范、成都师范、四川大学、华西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等职。解放后,仍任川大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组主任、研究生导师。病逝。著作著有《国故论衡疏证》、《余杭章先生行实学术纪略》(与李植合著)等。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四川大学中国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该所成立于1980年9月,重新组建于1999年3月,研究所所长李刚。研究所下设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宗教理论与比较宗教研究中心、道教美学与审美文化研究中心、道教科技研究中心等。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8人,兼职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5人。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卿希泰、李刚、潘显一、唐、陈兵、姜生、张泽洪、陈霞等教授。在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道教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科技、文学与民俗等,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研究道教文化与当代社会,道教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意义,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的走向及其在国际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方向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处于一流,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许多科研成果获得佳评,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本方向的代表作《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由本所科研人员翻译成英文出版后,在英语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