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方言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8
转发:0
评论:0
“方言”和“语言”的界定许多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虽然一些语言学者曾经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是,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而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称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不同语言之间不能交谈,例如法语与意大利语同属罗曼语族,但不能交谈;方言之间差异较小,基本对话能互相理解,如英语和低地苏格兰语。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这些语言受到歧视;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汉语更类似于罗曼语,中国官话之间基本属于不同的方言,大致上能互相理解,官话以外则不能互相理解。语言人类学的看法对语言人类学的学者而言,方言是指“某个口语社群所使...

“方言”和“语言”的界定

许多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虽然一些语言学者曾经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是,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而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称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不同语言之间不能交谈,例如法语与意大利语同属罗曼语族,但不能交谈;方言之间差异较小,基本对话能互相理解,如英语和低地苏格兰语。

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

这些语言受到歧视;

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

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汉语更类似于罗曼语,中国官话之间基本属于不同的方言,大致上能互相理解,官话以外则不能互相理解。

语言人类学的看法

对语言人类学的学者而言,方言是指“某个口语社群所使用之某种特定形式的语言”。也就是说,相对于“方言”而言,“语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有的人在口头上所使用的都是某种“方言”,而不是“语言”。

事实上,在现代某些社会中,人们会人为地制定所谓的“民族共同语”或“官方语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民族共同语”或“官方语言”也是以某一种方言为基础而产生的,在本质上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方言。以中国所使用的“普通话”为例,中国的语言学者周振鹤和游汝杰就这样表示:“且不管大多数人所说的普通话都是带有方言特征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北京话和北方话当然也是方言”。

社会语言学的看法

多数的语言学者会试着依寻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将“相互理解性”视为是判断“方言”或“语言”时最重要的一个判准。简单来讲,如果一个人会使用甲语言,在不用另外教导的情况下,他也可以了解乙语言的话,那么,这个乙语言就可以被视为是甲语言的方言,或者甲语言可以被视为是乙语言的方言。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甲语言和乙语言都被视为是另一个丙语言的方言,而丙语言则被称之为“语言”。相反地,如果使用甲语言的人无法了解乙语言的话,那么,甲语言和乙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而不是“方言”。

语言差异的连续性

“相互理解性”概念的第一个难题在于“语言差异的连续性”。比如说,甲语言的使用者了解乙语言,乙语言的使用者了解丙语言,丙语言的使用者了解丁语言。然而,甲语言的使用者却不了解丙语言,而乙语言的使用者也不了解丁语言。也就是说,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基本上是一个连续体,并不存在一条明晰而可以一刀两断的界线。

此外,如果是甲语言的使用者了解乙语言,而乙语言的使用者却不了解甲语言的话,则很难界定这两个语言的关系视为是“方言和语言”,或是不同的“语言”。

理解的定义

“相互理解性”不是十分容易定义的一个概念。只能理解书面语或口语的“半沟通”,不一定被认为是理解。

以使用芬兰语的人来讲,由于瑞典语是芬兰公立学校所教导的一个科目,所有的芬兰人基本上都懂瑞典语,因此他们也可以读懂一些丹麦语。然而,他们却在口头上完全无法理解丹麦语。所以,以芬兰人的标准来看,我们难道应该宣称丹麦口语和瑞典口语是不一样的“语言”,但是丹麦书面语却是瑞典书面语的“方言”。

不同个体的不同理解能力

此外,使用同一个语言的不同个体,其实也拥有不尽然相同的“理解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多语能力,和只具备单一语言能力的人相比,她/他可能在理解没正式学过的语言上,就拥有更好的机会可以理解其他语言。以一个没正式学过荷兰语、但却懂其他六种印欧语系语言(丹麦语、英语、德语、拉丁语、挪威语、瑞典语)的学者为例,由于精通多种语言的关系,这个学者虽然完全没有学过荷兰语,却多少可以理解些许荷兰语。但是,对于只懂瑞典语的人而言,荷兰语是另外的一种“语言”,但是,对这个学者而言,荷兰语却可能是瑞典语、德语或者是英语的“方言”。

历史语言学的看法

有很多历史语言学者,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手,将“从某个历史上比较久远之沟通媒介发展出来的口语形式”称之为“方言”。比如说,以这种观点而言,属于罗曼语族的语言就被视为是“拉丁语”的方言,而现代希腊语则被视为是“古希腊语”的方言。

基本观念的混淆

第一个难题是基本观念的混淆。从这种观点来看,假设甲语言衍生自乙语言,而乙语言又是衍生自丙语言的话,那么,以乙语言为例,虽然她对甲语言而言是一种“语言”,而甲语言则是一种“方言”;但是,乙语言却也同时是丙语言的“方言”,而丙语言则是一种“语言”。这种操作方式显然会让整个概念系统变得复杂而混淆不清。

和“相互理解性”概念不一定相容

再者,以“历史发展关系”当作标准所界定出来的“语言”和“方言”,其彼此之间却不一定具备社会语言学者所强调的“相互理解性”。也就是说,在将“承传关系”视为是判别语言或方言之主轴的时候,作为“子语言”的“方言”,和作为“母语言”的“语言”之间,却不一定具有“相互理解性”。

语言变迁的不同速度

一个“语言”有可能会同时产生一个以上的“方言”,而这些“方言”又各自有不同的变化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很可能出现的情形是,某两个历史发展关系上比较不亲近的“方言”(根据历史语言学者的定义),他们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性”,竟然比他们和其他历史发展关系上比较亲近之“方言”的“相互理解性”还要高。以同属于罗曼语族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为例。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相似性,就比他们和法语之间的相似性高得多,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意大利语和法语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西班牙语和法语之间的关系,都比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关系要密切的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法语在历史上变化的速度比较快,而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变化速度比较慢,所以他们两者之间反而拥有更多共享的语汇。

用政治因素来理解所谓“方言”的概念

如果说,无论是“相互理解性”或者是“历史发展关系”,都无法清楚地划出“方言”和“语言”之界线的话,那么,根据多数语言学者的共识,造成这条界线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以外的其他政治和社会因素。在区别“方言”和“语言”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该语言的“标准化”程度。如果某种方言曾经被书面化(这通常是标准化的前提)、而且已经达成一定程度之标准化的话,我们就将其称之为“语言”。

彼得·特鲁杰就曾经这样宣称,对他而言,“语言”就是“一种独立的、标准化的变体 ……,而且有她们自己的生命”。以这种标准来看,这个世界上多数的既存语言,可能都无法被称之为是一种语言。事实上,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其实都存在着很多可能变成“语言”的方言。然而,如果论及历史发展的现实,我们却发现到多数的语言都没有完成这个标准化的程序,而被人称之为“方言”。相反地,只有某些特定的语言被某些人刻意选取出来,而成为所谓的“语言”。之所以某些语言最后变成“语言”而某些语言最后变成“方言”呢,是因为那些菁英、的建构者以及教会代表的选择,决定了一个语言是被称之为“语言”或者是“方言”。

因此,所谓“方言”或“语言”的分类,其实反映的不是语言本身的优劣,而是语言使用者的相对政治权力。一个语言之所以被称之为“语言”,那是因为使用这个语言的人掌握了政治决策的权力。相反地,一个语言之所以被称之为“方言”,那是因为使用这个语言的人被剥夺了标准化其语言的权力。就像魏因赖希所宣称的“语言就是拥有陆军和海军的方言”一样,也用类似的方式对“语言”下定义:“语言就是拥有国界的方言”、“语言就是菁英所推销的方言”。

“方言”的研究书目举隅

(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只收入专书,不收入书籍篇章及期刊论文)

Britain, David, and Jenny Cheshire. eds. 2003. Social Dialectology: In Honour of Peter Trudgill.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

Campbell, Lyle. 1998. Historical 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Cheshire, Jenny, and Dieter Stein. eds. 1997. Taming the Vernacular: From Dialect to Written Standard Language.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Escure, Genevieve. 1997. Creole and Dialect Continua: Standard Acquisition Processes in Belize and China (PRC). Amsterdam: J. Benjamins.

广户惇,1986,方言语汇の研究:言语地理学と国语史との接点を求めて。东京都:风间书房。

弘文阁编辑室编辑,1986-1987,方言学研究论文集。日本肃蛛特别市:弘文阁。


李如龙,1996,方言与音韵论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周振鹤、游汝杰,1986,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见

方言学

语言

社会方言

个人方言

标准语(标准方言)

汉语方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方言没了,方言曲艺咋活?!
“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所谓“文脉”,是指“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对非遗而言,“文脉”就是形成的渊源和发展的理路,就是保障非遗所以形成和传续的各种必需的生态要素。传承和保护非遗,说到底,无非是使不同的非遗类型上合天时,下接地气,左右逢源,持续发展。学术层面,最早使用“城镇化”概念这一概念的,是西班牙工程师A.Serda1867年出版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用来描述的是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到了20世纪,这一名词被世界范围的多数学者所使用;7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接受。现阶段我国政策层面的“城镇化”概念,是2014年3月17日发布的《国家新...
· 勉方言
划分毛宗武(2004)把国内的勉方言划分为四个土语广滇土语,自称“勉”,40多万湘南土语,自称“勉”,13万多罗香土语,自称“勉”或“坳标”,3千多长坪土语,自称“标曼”,2万多过去曾把勉方言和金门方言合称勉金方言。语音声母勉文有30个声母。《瑶文方案》中声母的排列顺序是bpmbmhmfw,zcnzs,dtndnhnlhl,jqnjnyhnyy,gknqnghngh。镇冲勉语中还有声母/ç/,在勉文中作为声母h在介音/j/前的变体。韵母韵头有零韵头、i/j/、u/w/、ui/wj/四种。和声母的配合有一定限制,比如韵头iu只能接在软腭声母之后。也可以把韵头分析成声母的颚化和唇化。韵腹其中aa、ae、or为长音,er很罕见。因为a必须和韵尾连用,所以aa后无韵尾的时候简写作a。借用汉语的舌尖元音拼写为ir。韵尾韵尾有元音韵尾(i、u)、鼻音韵尾(m、n、ng)和塞音韵尾(p、t、k、q/ʔ/...
· 康方言
请参见嘉绒语参考文献《中国语言地图集》格桑居冕、格桑央京,《藏语方言概论》,民族出版社,2002年。
· 近畿方言
近畿方言的特色词や(ya)-断定助动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だ”(da)。除了关西人之外、北陆・岐阜县・四国人也常用的辞汇。やん(yan)、やんか(yanka)-年轻人使用的强调终助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ではないか”(dewanaika)、首都圈方言(东京附近的年轻人使用的日语方言)的“じゃん”(jan)。ねん(nen)-强调终助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のだ”(noda)、“んだ”(nda)。へん(hen)、ん(n)-否定助动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ない”(nai)。关于ん(n)、住于滨松以西的日本人都使用。はる(haru)-尊敬语助动词。“なさる”(nasaru)的变化。相当于标准语的“お…になる”(o-ninaru)。おおきに(ōkini)-多谢。相当于标准语的“ありがとう”(arigatō)。まいど(maido)-你好。商用大阪话。相当于标准语的“どうも”(dōmo)。あほ(aho)-笨蛋。相当于...
· 方言岛
成因方言岛的出现多与跨地域的人口迁移有关。本不在这个区域内居住的人,在因战争,政治因素等原因从远处迁移到本区域的时候,由于在文化、语言等方面与本区域的本地人有着极大的差异,于是这些迁移过来的居民习惯性地集中在一个地方居住,并减少和周边地区的接触。这个区域的人大多会说自己的家乡话而不懂迁移地的本土语言,于是方言岛就形成了。典型的例子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由于从中国迁移到外国,他们习惯地集中居住,就出现了一个专门说汉语的语言区。经济因素因方言岛的原籍地区经济落后,一些人外出打工并集中在一起聚居,而产生方言岛。政治因素政府鼓励或政策性地将外地居民迁入居住。战争或饥荒因素由于战争或饥荒导致一个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另一地区,形成方言岛。分布方式孤岛型独立的一个语言区,周围都被本地语言区所包围。群岛型几个乃至几十个方言岛相互之间并不接壤,但在分布上集中在一个区域上。列岛型由交通通道如河流、公路等连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