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院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8
转发:0
评论:0
背景藤原氏透过摄关政治掌权下,天皇大权旁落。引起了地方豪族与武士的不满。到了后三条天皇,因其与藤原氏无血缘关系,亲政后极力夺回政权。藤原氏的外戚集团引起了整个朝廷的矛盾。摄关政治主要透过外戚的身份来干政,而后三条天皇为了摆脱不愿当摄关家的傀儡,结合了反对藤原氏的各种势力,整理庄园、整顿朝政积极恢复皇权。后三条天皇引入了自己的亲信村上源氏的源师房,并在1069年发布了庄园整理令,整顿藤原氏所属的庄园。地方反对藤原氏的“受领阶级”也参与了反对藤原氏的运动。藤原氏大量的庄园被划归为上皇直属的“院领”。1072年,后三条天皇退位于白河天皇。开设院厅,意图以上皇之姿重新掌控朝政。却在隔年病死。院政的确立从白河天皇才真正开始。制度确立白河天皇为对抗摄关,退位为太上天皇。居住在院(白河院)。依靠中下层武士,招募军队,建立朝廷百官,频频颁布院宣,成为政务的仲裁者,最后出家为太上法皇,仍掌握大权。以后天皇多...

背景

藤原氏透过摄关政治掌权下,天皇大权旁落。引起了地方豪族与武士的不满。到了后三条天皇,因其与藤原氏无血缘关系,亲政后极力夺回政权。藤原氏的外戚集团引起了整个朝廷的矛盾。摄关政治主要透过外戚的身份来干政,而后三条天皇为了摆脱不愿当摄关家的傀儡,结合了反对藤原氏的各种势力,整理庄园、整顿朝政积极恢复皇权。

后三条天皇引入了自己的亲信村上源氏的源师房,并在1069年发布了庄园整理令,整顿藤原氏所属的庄园。地方反对藤原氏的“受领阶级”也参与了反对藤原氏的运动。藤原氏大量的庄园被划归为上皇直属的“院领”。1072年,后三条天皇退位于白河天皇。开设院厅,意图以上皇之姿重新掌控朝政。却在隔年病死。院政的确立从白河天皇才真正开始。

制度确立

白河天皇为对抗摄关,退位为太上天皇。居住在院(白河院)。依靠中下层武士,招募军队,建立朝廷百官,频频颁布院宣,成为政务的仲裁者,最后出家为太上法皇,仍掌握大权。以后天皇多遵循此例。白河天皇在居住的院厅中设置了各种官职,并组织军事力量“北面武士”,作为亲卫武装力量。院厅的官员多为上皇的近臣,多是中下级官僚。代表了皇权与贵族的分立。

上皇以院宣的方式发布命令。其权威高过于天皇的诏令。而原属太政大臣的职权,虽然经过公卿会议决议,最终的裁定却在上皇手上。朝政的一切都掌控在上皇中。这百余年皆由上皇实行院政。而过去摄关政治的权力来源仍是天皇,所以要以天皇的权威作为根基。院政的权威却直接来自于上皇。透过父亲尊亲属的关系控制朝政。

对抗摄关政治的院政形成与其说是皇室与外戚的矛盾所构成,不如说是中下官僚与大贵族的斗争。后三条天皇得以整顿庄园,就是因为中下官僚的支持。

院政的基础

摄关政治的基础是藤原氏掌控的大量庄园,而院政却是行国制,是将一个国(行政区)的行政、征税权在一定时间赋予特定个人以换取对上皇支持的制度。这样反而使中央集权的制度加速瓦解。院政接收了藤原氏与豪族的庄园,而积极整顿庄园反而引起了领主的不安。为了避免遭到清算,许多的庄园领主自动向上皇靠拢。上皇为了报答其支持,给予了豁免租税的优待,反而使庄园的独立性更强。

由于许多上皇笃信佛教,更出家成为法皇,使佛教的势力扩张。神社寺院有自己的僧兵,屡次与地方国司相争。朝廷面对寺院的斗争,反而束手无策。畏惧神佛的贵族无法反抗,只能倚靠不畏惧神佛的武士来相抗衡。间接造成了武士的抬头。

院政的意义与影响

院政的是为了对抗摄关政治形成的畸形政治制度,虽然成功的把藤原氏的的势力逐出朝廷。但上皇与摄关一样,好大喜功,更因为深信佛教而大兴土木兴建佛寺,举办大规模法会而耗费财政。为了弥补财政空洞,反而加深卖官的情况。院政导致朝政的腐败,更酿成日后的保元、平治之乱。

历代执行院政的上皇

平安、镰仓时代

白河上皇-堀河天皇、鸟羽天皇、崇德天皇

鸟羽上皇-近卫天皇、后白河天皇

后白河上皇-二条天皇、六条天皇、高仓天皇、安德天皇、后鸟羽天皇

高仓上皇-安德天皇

后鸟羽上皇-土御门天皇、顺德天皇、仲恭天皇

后高仓法皇-后堀河天皇

后堀河上皇-四条天皇

后嵯峨上皇-后深草天皇、龟山天皇

后深草上皇-伏见天皇

龟山上皇-后宇多天皇

后宇多上皇-后二条天皇、后醍醐天皇

伏见上皇-后伏见天皇、花园天皇

后伏见上皇- 花园天皇、光严天皇

南北朝时代

北朝

光严上皇-光明天皇、崇光天皇

后光严上皇-后圆融天皇

后圆融上皇-后小松天皇

南朝

长庆上皇-后龟山天皇(推定曾经执行院政,有其他说法)

室町时代

后小松上皇-称光天皇、后花园天皇

后花园上皇-后土御门天皇

江户时代

后水尾上皇-明正天皇、后光明天皇、后西天皇、灵元天皇

灵元上皇-东山天皇、中御门天皇

东山上皇- 中御门天皇

樱町上皇-桃园天皇

光格上皇-仁孝天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宣政院
参见元朝治藏历史礼部、理藩院蒙藏委员会、国家民委
· 宣政院
忽必烈在汉地立国建都后,仍然十分注意保持和发展蒙古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封吐蕃萨迦的八思巴为“国师”,命八思巴率领一些吐蕃语言文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文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二月,新字制成,由忽必烈正式颁行,并加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朝廷立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仍以“帝师”八思巴统领之。《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院使由朝廷命官任领。吐蕃有事,另设分院往治。宣政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的事务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元明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罢功德使司归宣政院。设置院使10员,从一品,同知2员,正二品,副使2员,从二...
· 承政院
概要承政院是国王的机密机构,其职责主要传达王令予各曹,上奏臣下奏折、提供意见予国王、接待中国使臣,观察地方民政。《承政院日记》是承政院各官僚每日活动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洪国荣曾担任承政院的承旨、同副承旨、左承旨、都承旨(朝鲜语:도승지)。参考文献《经国大典》
· 徽政院
参考资料《元史》卷八十九及卷九十二参见少府
· 承政院日记
相关条目《朝鲜王朝实录》《日省录》《备边司誊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