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尊号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1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尊号系统皇帝的尊号是根据皇帝所使用年号而变的。如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尊号为“圣赐灵府天宝皇帝”,安史之乱后退位为太上皇时的尊号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唐玄宗则为其子唐肃宗所上尊号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为皇帝上尊号需要举行相关的仪式和庆典。《旧唐书》中,亦有将谥号称为尊号的情况。元朝皇帝的尊号则和年号无关,而且一生只有一个尊号,此外,尊号最后的三个字都是“孝皇帝”,比如元世祖的尊号为“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元英宗的尊号为“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元文宗的尊号为“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明清时代,皇帝多嫌恶前朝有尊号的皇帝有很多荒政失德,因此拒绝为自己上尊号,民间多以年号来作为对皇帝的尊称,如明世宗的年号是嘉靖,民间称之为“嘉靖帝(嘉靖皇帝)”,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民间称之为“乾隆帝(乾隆皇帝)”。但是实际上“嘉靖”、“乾隆”都不是皇帝尊号。嘉靖帝曾自称“九天弘教普...

中国的尊号系统

皇帝的尊号是根据皇帝所使用年号而变的。如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尊号为“圣赐灵府天宝皇帝” ,安史之乱后退位为太上皇时的尊号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唐玄宗则为其子唐肃宗所上尊号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为皇帝上尊号需要举行相关的仪式和庆典。《旧唐书 》中,亦有将谥号称为尊号的情况。

元朝皇帝的尊号则和年号无关,而且一生只有一个尊号,此外,尊号最后的三个字都是“孝皇帝”,比如元世祖的尊号为“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元英宗的尊号为“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元文宗的尊号为“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明清时代,皇帝多嫌恶前朝有尊号的皇帝有很多荒政失德,因此拒绝为自己上尊号,民间多以年号来作为对皇帝的尊称,如明世宗的年号是嘉靖,民间称之为“嘉靖帝(嘉靖皇帝)”,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民间称之为“乾隆帝(乾隆皇帝)”。但是实际上“嘉靖”、“乾隆”都不是皇帝尊号。嘉靖帝曾自称“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和“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宝境万寿帝君”,这些称号也均非尊号。

另一方面,明清各位皇帝都为皇太后上尊号,这一做法始于明英宗后为宣宗孙太后所上的“圣烈慈寿皇太后”,此后比较著名的皇太后尊号有明宪宗时期的“圣慈仁寿皇太后”、明神宗时的“慈圣皇太后”和“仁圣皇太后”。清朝为皇太后上尊号始于顺治康熙年间为孝庄文皇后所上尊号“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此后每代皇帝均为在世的生母和嫡母上尊号,如乾隆帝生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道光帝继母“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孝和睿皇后),同治帝生母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孝钦显皇后)及嫡母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孝贞显皇后)。

朝鲜的尊号系统

李氏朝鲜采用与中国相似的尊号系统,为在世的国王、王妃、王大妃和大王大妃上尊号,例如世宗为太宗元敬王后闵氏上尊号厚德,成宗为睿宗安顺王后上尊号仁惠,宣祖为王妃上尊号章圣等等。英祖在位时尊号为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乾健坤宁主上殿下。哲宗在世时的尊号是熙伦正极粹德纯圣主上殿下,因此朝鲜和中国又称其为“熙伦王”。高宗在位时的尊号为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主上殿下。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尊号碑
又名《劝进碑》,与《受禅表》所刻时间、地点均相同,现存河南临颖南繁城镇汉献帝庙中。此碑文字是汉末官制文字的隶书代表作。是东汉晚期成熟的隶书,也是隶书发展末期,极为工整划一,精妙平稳,但无灵和雍荣之态。有向楷书转变的痕迹。
· 上尊号碑
又名《劝进碑》,与《受禅表》所刻时间、地点均相同,现存河南临颖南繁城镇汉献帝庙中。此碑文字是汉末官制文字的隶书代表作。是东汉晚期成熟的隶书,也是隶书发展末期,极为工整划一,精妙平稳,但无灵和雍荣之态。有向楷书转变的痕迹。
· 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
· 康熙帝尊号: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康熙帝曾经说自己“凡事但求实际,不务虚名。”(《清圣祖实录》,卷二六八)这倒不是康熙的自诩之词,而是他在治国理政中时刻遵从的一项准则。他曾经先后八次拒绝群臣们为他上尊号的请求,就从一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切实的例证。这八次拒受尊号的时间分别是: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郑克塽(shuǎng)归降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平定噶尔丹后;此外还有五十、六十、七十寿辰(1702、1712、1722)之时共三次;登基五十、六十周年(1...
· 年号、庙号、谥号和尊号
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从汉武帝刘彻正式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至清宣统3年,前后共经历2051年中,我国历史上建过600多个帝王号。又据统计,我国史籍中的年号达800多个。庙号和谥号都是在帝王死后才有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