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桓郁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5
转发:0
评论:0
生平桓郁年少时就因为父亲的关系而担任郎官,他的性格敦厚,笃于学问,尽得父亲所传业艺,作《尚书》教授,门徒常有数百人。父亲桓荣死后,桓郁袭爵,他曾上书婉拒而不被汉明帝接纳。由于桓郁是明帝的老师之子,因此明帝对他甚为礼让亲厚,经常与他讲论经书,询问政事。其后桓郁迁任侍中。明帝自编《五家要说章句》,亦令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订工作。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桓郁奉命入宫向太子传授经学,累迁越骑校尉,明帝更下诏敕令太子、诸王都要送上贺礼恭喜桓郁。桓郁在宫中,多进忠言,其意见经常受到接纳采用。汉章帝即位后,桓郁以母亲亡故的原因乞辞,章帝便下诏让桓郁以侍中之身为母亲服丧。建初二年(公元77年),桓郁迁任屯骑校尉。汉和帝即位后,侍中窦宪为了表现其外戚身份之威权,便想监督年轻的和帝学习经书,于是向他的妹妹皇太后竇后上疏说:“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

生平

桓郁年少时就因为父亲的关系而担任郎官,他的性格敦厚,笃于学问,尽得父亲所传业艺,作《尚书》教授,门徒常有数百人。父亲桓荣死后,桓郁袭爵,他曾上书婉拒而不被汉明帝接纳。由于桓郁是明帝的老师之子,因此明帝对他甚为礼让亲厚,经常与他讲论经书,询问政事。其后桓郁迁任侍中。明帝自编《五家要说章句》,亦令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订工作。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桓郁奉命入宫向太子传授经学,累迁越骑校尉,明帝更下诏敕令太子、诸王都要送上贺礼恭喜桓郁。桓郁在宫中,多进忠言,其意见经常受到接纳采用。汉章帝即位后,桓郁以母亲亡故的原因乞辞,章帝便下诏让桓郁以侍中之身为母亲服丧。建初二年(公元77年),桓郁迁任屯骑校尉。

汉和帝即位后,侍中窦宪为了表现其外戚身份之威权,便想监督年轻的和帝学习经书,于是向他的妹妹皇太后竇后上疏说:“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召桓郁、刘方能入宫教授和帝经学。于是桓郁迁任长乐少府,再次入宫侍讲。不久转任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公元92年),代丁鸿出任太常。永元五年(公元93年),桓郁病逝。

桓郁曾担任两代汉帝的老师,甚受恩宠,前后获赏赐达数百千万之厚,显于当世。他的门人杨震、朱宠,皆位至三公。他的父亲桓荣曾向朱普学习章句,共得四十万字,但这批章句浮辞繁长,多过其实。桓荣入宫后将章句裁减至二十三万字。桓郁后来再进一步删省定成十二万字。于是当时便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传世。

后代

桓郁的子孙均有名誉于当代。

桓普:桓郁死后嗣爵,其爵一直传至曾孙辈。

桓延

桓焉:先后担任光禄大夫、太常、太傅、大鸿胪。

桓俊

桓酆

桓良

参考资料

《后汉书·桓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不得宠失权后忧郁而死
汉桓帝皇后窦妙掌权失权忧郁终窦妙是汉桓帝的第三任皇后。她虽然美貌无双,但并不为桓帝所宠幸。于是她把满腔怨恨转嫁到桓帝的宠妃身上。桓帝尸骨未寒,她便残忍地杀掉那些宠妃。她也想临朝执政,于是选择了年仅十二岁的刘宏为皇帝。怎奈,这时的朝廷出现了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的党争。短短三年时间,窦妙太后便在这场斗争中失去了权力,最后忧郁而死。说窦妙还需从桓帝说起。梁太后死后,桓帝对皇后梁女莹渐渐冷落,最后,梁女莹一病不起,郁郁死去。桓帝又迎娶了邓猛女为第二任皇后。可是,邓猛女与桓帝的宠妃郭贵人争风吃醋,令桓帝不喜。已经大权在握的桓帝便将邓猛女的皇后位废掉,又迎立了美貌无双的窦妙为皇后。窦妙是今陕西咸阳西北平陵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即是汉朝有名的大臣窦融。窦妙虽然相貌姣好,但她性格泼辣,身上有一种官宦之家女子惯有的专横霸道之气。公元165年,窦妙被选入宫中成为桓帝的贵人。几个月后,皇后邓猛女被废黜,窦妙...
· 陈桓
参考文献^《明史》(卷132):“陈桓,濠人。从克滁、和。渡江,克集庆先登。从取宁国、金华。战龙江、彭蠡。收淮东、浙西。平中原。累功授都督佥事。洪武四年从伐蜀。十四年从征云南,与胡海、郭英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道险隘,自赤河进师,与乌撒诸蛮大战,败走之。再破芒部士酋,走元右丞实卜,遂城乌撒。降东川乌蒙诸蛮,进克大理。略定汝宁、靖宁诸州邑。十七年封普定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同靖宁侯叶升征东川,俘获甚众。就令总制云南诸军。再平九溪洞蛮,立营堡,屯田。还,坐玉党死。”
· 桓姓
起源其来源有四:据《姓氏考略》载,黄帝有一个大臣名为桓常,其子孙以“桓”字为姓。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出自鲜卑族乌丸氏所改。迁徙分布郡望堂号谯郡:东汉建元年间的时候,将沛郡分出了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匡晋堂:晋朝桓氏有十一个将军(桓石秀、桓石虔、桓伊、桓冲、桓雄、桓云、桓涛、桓温、桓霍、桓谦、桓振)曾匡扶晋室。历史名人桓齮,战国时代军事人物桓宽,字次公,西汉时河南上蔡人。曾任庐江太守丞,著有《盐铁论》。桓谭,字君山,两汉时期学者,文笔佳,好古文,著有《新论》。桓荣,字春卿,东汉名臣。齐桓公之后。名族谯国桓氏的远祖。桓焉,字叔元,桓荣之孙,东汉名臣。桓彬,字彦林,东汉著名文学家,与蔡邕齐名。桓阶,字伯绪,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尚书令。桓嘉,桓阶之子,曹魏将领,参与东兴之役阵亡。桓范,字元则,三国时曹魏官员,有“智囊”之称,官至大司农。桓宣...
· 桓振
生平桓玄任荆州刺史时,桓振曾任为扬武将军、淮南太守,后又迁任江夏相。但任内就因为以凶横而被黜免。正因为桓振不修行检,故桓玄后来虽然掌政甚至篡位,重用桓氏子弟时都没有任用桓振。元兴三年(404年),刘裕等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西逃,终在入蜀时被杀。当时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亦为晋军所占,桓振就藏匿于华容浦(今湖北监利县北)。驻军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桓玄旧将王稚徽派人向桓振假称桓歆已攻陷建康、冯稚已夺取寻阳,率军西追桓玄的刘毅亦在败退。桓振闻讯大喜,聚众党数十人袭击江陵,而当时刘毅等又确因以为大局已定,大军久久都未到江陵,在桓谦也率众响应下,桓振顺利攻下江陵。桓振入城后先杀投晋的荆州别驾王康产及南郡太守王腾之,又到晋安帝所在的南郡府,骑着马,挥着武器直入安帝阶下,得知桓玄之子桓昇已死后大怒,更想杀晋安帝,只在桓谦苦求下才放弃此念头,并由桓谦等奉还国玺给安帝。不过桓振将心腹都安置在晋安帝身边...
· 桓雄
佛教进入朝鲜佛教用语中桓因是“释提桓因之略,帝释天也”,而且释提桓因可“略称释帝与帝释”。桓因即帝释这种观念出自佛教思想,源自佛典《法华经》,故事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华严经》等佛经中屡屡出现的“牛头旃檀”,还出现“天王”、“符印”等宗教用语。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小兽林王本纪》:372年、“前秦苻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374年、“僧阿道来”,375年、小兽林王“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佛兰寺,以置阿道。此海东佛法之始”。一般认为朝鲜半岛有佛教始于372年,因而檀君神话最早不可能出现于公元4世纪以前。相关条目朝鲜神话天符印(ko)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