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震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5
转发:0
评论:0
参考书目《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儒林五

参考书目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震
(1072—1138)北宋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政和进士。高宗时,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经学深醇,尤精于《易》,以程颐《易传》为宗,综合诸家之说,著《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 朱震亨
生平朱丹溪生活在元末的南方,当时因连年战争,苟捐杂税极重,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营养条件很差,身体柔弱,加之江南地土卑弱,气候炎热,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病家多易伤阴。但是,当时医界盛行用辛燥药较多的《局方》治病,非但治不好病,反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为了纠正这一偏向,朱氏用清滋之品,颇能见效,因而自然就提倡养阴之法,即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点。他所创立的养阴派学说及其著作,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处方用药的内容和范围,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受到后世医家很高评价,亦为国外医家所重视。著作《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医学发明》、《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素问纠略》。
· 朱震亨
元医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彦修,号丹溪。屡试不第,去而习医,受教于杭州罗知悌,知悌授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书。他研习三家学说,推衍其义,主张“因病以制方”,反对拘泥于“局方”,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重滋阴,故称“养阴派”。著有《格致余论》、《伤寒辨疑》、《局方发挥》等。
· 湖北省-潜江朱载震
朱载震是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1922)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的“历史名人”之一。辞典原文如下:“朱载震(?~1707),清潜江人,字悔人。知石泉县。有循声。著《东浦集》”。简短的二十一个字,像一幅简笔人物速写,将朱载震的外貌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了。拜名师学诗文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三•选举志上,以下简称《县志》)对朱载震是这样记载的:“朱载震,补国子监正黄旗教习,考授知县。贡士朱士尊子,刑部郎朱宗望曾孙,翰林朱士冲、常州推官朱士达侄”。这告知我们他出生于名门望族。从光绪《潜江县志•人物志》(以下简称《光绪县志》)能知道他的大致人生轨迹。他父亲朱士尊是饱读经书,知识渊博,在清顺治年间虽取得了入仕做官资格(贡士),而又看破红尘,“吐弃贴括”,归隐著述的名人。先后著有《治平要录》等十余部著作。朱载震在其父亲影响下,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就小有名气。康熙年七年(1668),清...
· 中医学―宋元名医―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因他出生的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震亨自幼聪明,年长者对他都很器重,但他年稍长后却弃而不学,变得崇尚侠气,争强好胜,若乡中望族仗势欺侮,“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他36岁时,闻有朱熹四传弟子许谦居于东阳八华山中,“学者翕然从之,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